第6課隋唐的科學技術
[課標內容]①以趙州橋為例,體會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 的貢獻。
②了解雕版印刷術,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實測子午線;藥王孫思邈。
①通過觀 察《趙州橋》圖和晚唐《金剛經》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掘歷史信 息的能力。
②通過自刻印章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知識的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
①觀察《趙州橋》圖,思考趙州橋有何特點,認識趙州橋在橋梁史上的地位,學會對歷史圖像進觀察、提練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過實踐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過閱讀了解雕版印刷的情況,通過換位假設、逆向推理認識雕版印刷發明的意義。
③了解隋唐時期天文和醫學的重要成就,學會以問題作引導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時期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增強對祖國歷史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②學習隋唐科學家和發明者借鑒前人經驗、注重實踐、勇于創新、服務百姓的精神。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1、隋朝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
2、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難點:僧一行測量子午線和藥王孫思邈,這兩個知識點,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方法]
采用問題導學探究法
[教學綱要]
一 、趙州橋
1、趙州橋的特點
2、趙州橋建造的意義
二、雕版印刷術
1、印章與拓碑
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
3、晚唐印刷《金剛經》
4、發明雕版印刷術的意義
三、僧一行測量子午線
四、藥王孫思邈
[課堂練習]
學生完成課本上習題。
第6課 隋唐的科學技術練習
1、隋 朝工匠( )設計和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橋。
2、我國早在( )代就知道刻字技術,( )時,刻石和印章 開始出現。雕版印刷大約在( )時就出現了。
3、( )印制的《 》是世界上 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來,雕版印刷術傳到( )、( )等地。
4、唐玄宗時,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實測出子午線長度的是( ),本名張遂。他制定出《 》,形成了我國古代成熟的歷法體系。他還在世界上首次發現( )現象,比 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觀點早了近(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