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長城、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朝我國包括建筑在內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進水平,是人類科技百花園中的瑰寶。通過選取對本課涉及的三位科學家事跡的介紹,探究他們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課時:2課時【教材分析】本課的重點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時珍和《本草綱目》;《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包括建筑在內的科技成就所體現的時代特點。【教學過程】導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1、明北京城學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點。(指導學生歸納紫禁城內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點的基礎上,認識到其中包含著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思想。)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余公里。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作者 著作 價值李時珍 《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宋應星 《天工開物》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 《農政全書》農業百科全書,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學生總結三位科學家成功的原因,引導學生學習他們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如:李時珍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嘗曼陀羅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二十七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等。宋應星對只知追求功名利祿者的蔑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精見卓識(《天工開物》書名就體現了這種認識)。徐光啟利用外國傳教士采用介紹西方科學知識籠絡統治者以換取傳教有利條件的做法,堅持從利國利民出發并一再敦促,終于使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答應先譯《幾何原本》一書(利瑪竇口述,徐光啟筆譯)。三、古典小說的高峰學生概括古典小說的成就,并通過這些古典小說概括明清文化的時代特征。年代 著作 作者 題材 價值元末明初 《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三國時期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元末明初 《水滸傳》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