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隋唐文化(1)—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一、 課程目標以唐詩為例,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二、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或掌握隋唐時期在科技和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趙州橋、唐都長安城、雕版印刷術、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對趙州橋與頤和園玉帶橋等橋的對比,雕版印刷術與手抄筆錄的對比,培養學生運用對比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師生對唐詩共同進行賞析,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唐文化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高峰,對祖國和世界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以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認識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藝術極具特色,才華過人,而且熱愛祖國,關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愛國情感,以此教育學生做人應德才兼備。三、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李春和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光耀千古的詩壇。教學難點:如何理解趙州橋是一座高度的科學性和完美的藝術性相結合的精品;如何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賞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作。四、相關圖片 趙洲橋、大明宮含元殿、李白、杜甫、杜甫草堂五、教學過程導入: 學生回憶我國歷史上的主要文化成就高超的建筑水平: 教師:通過放映有關我國一些古代著名建筑的圖片,向學生展示我國古代偉大的建筑成就,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學生活動:用蘿卜、橡皮等材料做圖章,通過實際的動手了解古代的印刷術光耀千古的詩壇:唐詩朗誦會或者賽詩會,分小組朗誦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朝詩人的詩歌,并由學生說一說對這些詩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