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課標要求
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使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下來,儒家思想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延續兩千多年的思想基礎。
通過學習漢武帝的大一統是西漢強盛的頂點,經濟上的發展是大一統的物質基礎,認識統一是促進國家強盛的重要原因。
知識與能力
了解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強化監察制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史實,進一步探討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為正確評價漢武帝做必要的史實積累。
過程與方法
初一學生處于童年向少年過渡的階段,從心理上喜歡表現自己,敢于表達內心的想法。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歷史短劇的表演、課堂討論等活動,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并增強歷史想象力。
在老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教科書,提取教科書和其他資料中的有效歷史信息,了解漢武帝的大一統是秦加強中央集權制的延續和發展,初步掌握用比較的方法對比“秦皇漢武”對歷史的影響。
教學重點難點
評價歷史人物或事件應建立在一定的史實基礎之上,因此,了解漢武帝為推進大一統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學習的重點。
如何評價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對整個中國歷史的影響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準備
1、介紹學生閱讀《中華五千年》、《中國古代史常識》等有關通俗歷史讀物,了解有關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史實,為課堂學習做必要的知識儲備。
2、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編歷史短劇:(1)“推恩令”;(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教學方法
表演法,討論法,比較法,講授法。
板書設計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用投影儀打出漢武帝的人物圖像,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師:(指人物圖像說)圖中的這個人物就是漢武帝。漢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他的一生見證了西漢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誰知道,就是這位功勛卓著的大漢天子,內心里總有著無窮無盡的煩惱!今天這節課,老師會帶著同學們走進漢武帝的內心世界,知曉他的煩惱,感受他的憂愁,并期待大家能為他老人家排憂解難,用我們的智慧開創出別具一格的大一統格局!
課件推出課題“漢武帝的煩惱——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讓學生就課件的背景展開討論,領會老師選擇此圖片作為背景的用意。
講授新課
一、削弱封國勢力
多媒體播放剪輯好的音像資料。(講述西漢的建立。時間約1分鐘。)
ppt課件展示:公元前2XX年,在“四面楚歌”聲中,西楚霸王項羽痛別虞姬,走上了不歸路。引用“力拔山兮氣蓋世,時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詩句,讓學生去體味項羽的情緒。然后老師點評。
ppt課件展示:而項羽的對手——漢王劉邦卻踩著慶祝勝利的鼓點,登上權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漢朝,史稱西漢。引用“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詩句,讓學生去體味劉邦的情緒。問題落在最后一句上,劉邦的憂慮是什么?(學生思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