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法:啟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國最好。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有些人目無國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說三道四,這樣下去,對國家不利。制定嚴厲刑法,對亂說者治罪,看今后誰還敢誹謗皇上?
道:陛下萬歲!臣以為法家的建議不可取。俗話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紂王及秦朝的歷史就是前車之鑒,用道家思想來治國最好,先帝們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國,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這么好,那就繼續采用不動搖。
儒(董):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兒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來統治人間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誰對皇帝說三道四就是對上天的冒犯,會遭到上天懲罰的。用儒家思想治國最好,用儒家思想來教化百姓,百姓就會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而道家思想讓人們沒有約束,會說三道四,對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殘酷,不能體現皇上的愛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國,既體現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臣以為要鞏固統治,必須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教師:小品先欣賞到這里,漢武帝該做出何種選擇?請同學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通過投票來幫他做出判斷。
預案:如果學生未選擇儒家,則進行引導。(學生們考慮的只是個體的需要,而忽略了漢武帝作為一國之君的特殊背景。)如果選擇了儒家,則教師點評: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也。
教師示意小品繼續。
帝:董愛卿言之有理,即刻擬詔,告示天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演員退場。掌聲鼓勵。)
教師:謝謝這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議?
學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崇孔子的儒家學說,禁止其他各派學說的發展。
教師: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們應怎樣評價呢?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發表各自不同意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教師:(歸納總結)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黜”就是廢除、禁止的意思。把儒學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確立了儒家學說在封建統治中的正統地位,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儒家思想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后,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漢武帝為確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推行,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多次下詔求賢,并在中央設立太學,在地方設立官學,用儒家思想來培訓官員,教化百姓,從此,研讀儒學的風氣一天一天興盛起來。
但是儒家思想獨尊的局面,缺乏爭鳴,使學術上死水一潭,從而禁錮了人們的頭腦,這實際上是一種文化上的專制。當然,這是后話。
本課小結
ppt課件展示:請學生根據理解和記憶,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教師:漢武帝正是通過這三大舉措,解決了他的三大煩惱,他的漢室江山也迎來的空前的大一統格局。
(投影夏、商、春秋、戰國、秦、西漢疆域圖,要反映出不同時期疆域的變化,給學生造成強烈的震撼。定格在西漢疆域圖。)
教師:擁有如此大的家業,漢武帝還會有新的煩惱嗎?請大家睜大慧眼,認真觀察地圖,想想他老人家的煩惱又會從何而來?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出“匈奴”話題。這正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教師:正所謂田多差役多,官大憂愁大,身居高位的漢武帝永遠都無法擺脫煩惱。而他也正是在不斷地消除煩惱的過程中,開拓出了一個嶄新的大漢帝國!
今天就到這里,下回再說。
作業:
(布置課后作業:收集有關漢武帝的資料,為評價漢武帝做必要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