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
隋朝大運河
一、 開通條件:
1、 國家統一,經濟有所發展
2、 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得到開發
二、 目的:
1、 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和交流
2、 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 南糧北運
三、 主要功能:運輸
四、 概況:永通邗江,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
五河六省(經過今天的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六個省)
中心洛陽(原因:洛陽地處中部;離都城長安較近,便于運輸)
五、 評價:
1、 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
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2、 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如北京、揚州、蘇州、杭州等地)。
3、 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4、 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
5、 為唐朝及以后經濟的發展打下基礎。
6、 促進了江南開發,對經濟重心南移起到了一定作用。
7、 但濫用民力,造龍舟、南巡等,加重了人民負擔。
相關材料解析:
材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汴河懷古》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合。東南四十三州地,盡取膏腴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通船》
材料三:煬帝巡幸,乘龍舟而往江都。自揚、益、湘南至交、廣、閩中等州,公家漕運、私行商旅,舳艫相繼。隋氏作之雖勞,后代實受其利。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
材料四: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材料五:帝業興亡是幾重?風流猶自說遺蹤。但求死看揚州月,不愿生歸駕九龍。
——宋元鼎《煬帝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