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解讀:汴河,在今天的河南境內。
皮日休對大運河的開通以肯定為主,認為功大于過。
李敬方對大運河開通以肯定為主,認為大運河促進了沿岸地區經濟的發展。
李元甫對大運河開通以肯定為主,認為大運河促進了水上運輸河沿岸地區經濟的發展,給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雖然增加了隋朝百姓負擔,但利在千秋。
胡增、宋元鼎對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持否定態度,認為它是隋朝暴政的表現,滅亡的主要原因。
概況:618年由李淵建立,是為唐高祖,定都長安(今西安)。為了紀念開辟新的紀元,唐高祖發行開元通寶!鹃_元通寶與唐玄宗沒有關系】
政治:出現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等封建治世;發展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經濟:高度繁榮
文化:詩歌繁榮,敦煌藝術“滿壁風動”
民族:政策開明,民族融合。通過武力、和親、會盟、設機構管理等方式,加強了與西藏、云南等地少數民族聯系。
對外:對外開放,長安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日本遣唐使來到中國,鑒真東渡,玄奘西行。
科技:科技世界領先,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和火藥。
一 、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武則天與貞觀遺風、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1、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唐太宗,年號貞觀,吸取隋朝滅亡教訓,實行開明統治)
1)唐太宗治國舉措:
○1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完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2注重減輕農民負擔,輕徭薄賦,注重發展生產
○3注重選拔人才,發展科舉,注重法律(《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
○4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對邊疆地區管理:如被西北各部尊為“天可汗”;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設安西都護府管理新疆
○5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太宗在位時,玄奘西行,前往印度
2、武則天與貞觀遺風
武則天治國舉措:注重選拔人才,發展科舉制;注重發展生產;設北庭都護府管理新疆
她在位期間,沖擊了豪門大族控制政局局面,同時經濟發展,史稱有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3、 唐玄宗與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年號開元,他重用賢能、整頓吏治、改革軍事、財政、漕運等制度,成效顯著。
注:【了解】這些是封建治世的表現。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強盛。
關于封建治世的認識:
1、 出現的原因是統治者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吸取前朝滅亡教訓
2、 帝王的個人良好素質,輕徭薄賦,重視生產,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3、 人民的勤勞,國家統一
4、 治世是相對的,農民依舊貧困,受到剝削。
二、隋唐的科舉制
1、科舉制概況:科舉制度指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考試由尚書省下屬的禮部主持。隋朝開創,唐朝發展,宋朝完善,明清時八股取士,科舉制開始走向消極為主。19xx年光緒帝廢除。
隋文帝時,開始分科考試
隋煬帝時,設進士科,標志科舉制產生
唐太宗時,擴充國子學規模,增加考試科目和人數,以明經和進士科為主
武則天時,首創殿試和武舉
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考試內容
2、科舉制評價: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加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為讀書人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
補充——【了解】有利于選拔人才,鞏固封建統治;推動了知識普及和讀書風氣;加強了思想統一和民族向心力;為以后歐美實行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鑒。所以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但考試以社會科學為主,對自然科學的發展推動作用很小。 雁塔題名稱為新科進士最高榮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