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通用2篇)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篇1
三、
課標要求:
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倭私忄囆∑侥戏秸勗捈捌渲匾饔,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
、诹私庵袊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認識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哿私庵泄瞲x大關于建設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決策,充分認識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意義。
(2)過程與方法:
、俣喾矫媸占嘘P蘇東劇變、中共十四大、上海浦東開發、中共xx大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材料(圖書館、網絡等等),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判斷、整理和分析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的艱巨性。
、谕ㄟ^本單元內容的回顧和綜合,培養和提高分析認識當代一些重大問題的能力以及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趨向的能力和動態歷史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僦袊鐣髁x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而中共xx大則是共產黨人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認識深化,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業全面推向前進奠定了理論基礎。
、谕ㄟ^本專題的學習,充分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知道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垡I學生建立一種開放、包容和與時俱進的心態,樹立向偉人學習的志向和為中華民族進一步發展做貢獻的決心。
重點難點
重點: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共十四大;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中共xx大
難點:如何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建議:
(1)、課前設置思考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仍然會遇到一些障礙,你認為會有哪些障礙?應如何突破這些障礙?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背景。
。2)、關于“歷史性的跨越”一目,建議教師:
①演示有關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文字、圖片材料,了解中國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惡劣的國際環境;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的艱巨性。
②學生歸納鄧小平南巡講話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其意義。
③學生歸納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其意義,明確鄧小平南巡講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標志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3)、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目,建議教師:
、賹W生概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策過程(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國有企業改革;中共xx大的創新)
、诜治鲋泄瞲x大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意義。
(4)進行專題總結,讓學生明白以下幾個道理:
、僦袊厣纳鐣髁x建設是科學的、艱巨的。
、谏鐣髁x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我們要及時根據變化了的形勢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篇2
。ń虒W案+試題試卷)
教案部分
課題名稱: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課本詳案)
教學目標: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及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重點難點:重點——鄧小平南方談話;十四大、xx大關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容。難點——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意義;新中國不同階段經濟特征。
教學方法:觀察法;活動法;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過程及板書要點:
新課引入: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中國怎樣才能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怎樣搞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認真解決好的課題。
教學過程:
專題三第3課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一.歷史性的跨越
1.背景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風云變幻,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谷;國內政治經濟低谷)
2.鄧小平南方講話(1992年春)
。1)主要內容:
、倩韭肪不動搖(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②改革開放大一些(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③判斷標準三有利(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計劃市場是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它們只是經濟調控手段);⑤本質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⑥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發展才是硬道理)。
(2)意義: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對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3.中共十四(1992年10月)
。1)主要內容:
、俣繕耍ㄌ岢鼋洕w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②提要求(要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2)標志意義: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召開為標志,改革開放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1993年11月)——建立
。1)內容:
、偻ㄟ^市場決定(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谕怀鍪袌鲎饔茫ㄒ故袌鲈趪液暧^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
、酃卸喾N共發(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
、墁F代企業制度(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意義:
、龠@個決定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和基本原則具體化。③一大批國有企業開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
2.中共xx大(1997年9月)(新思想、新論斷、新認識)——完善
。1)確立指導思想(確立鄧小平理論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2)提出新的論斷(公有多種共發制度;國有主導控制力上;非公經濟重要部分)。
。3)思想認識深化(這些論斷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認識深化)。
3.中國已經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
(2)初步形成了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4.21世紀初中國經濟建設成就
。1)xx年底,我國gdp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
。2)xx年底,我國gdp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小結:中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策過程
(1)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任務。(2)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指出計劃和市場的關系。(3)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4)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使市場體制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具體化。(5)1997年,中共xx大,闡述了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
改革開放20年,廣州人生活十大變化盤點
變化———過年買新衫/想買就去買;變化二——分分必計較/靚菜不講價;
變化三——有證才能買/有錢就能買;變化四——三代五平方/一家兩套房;
變化五——踩單車上班/開轎車度假;變化六——打的也心痛/機票也不貴;
變化七——聯絡靠傳呼/人人拿手機;變化八——萬元成首富/百萬也尋常;
變化九——七十古來稀/百歲老人多;變化十——有錢就去存/有錢去充電。
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崛起 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大地間蕩起滾 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歌詞中的“春天”寓意什么?“畫了一個圈”和“寫下詩篇”分別指什么?兩段歌詞分別指什么歷史內容?
學案部分
第10課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基礎導學
一、歷史性的跨越
1.鄧小平南方談話
。1)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風云變幻;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關鍵時期。
。2)主要內容:黨的基本路線不能動搖;改革開放膽子要大,敢于試驗;判斷的標準,應該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還是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發展才是硬道理。
。3)歷史意義:南方談話,對處于關鍵時期的改革開放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中共十四大召開
(1)召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開。
。2)內容:明確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3)意義: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一個新階段。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1.建立——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
(1)方針:1993年11月召開,通過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2)內容
①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
②決定指出,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轉換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3)意義[來源:ks5u]
①這個決定勾畫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和基本原則具體化。
②推進了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
2.完善——中共xx大
。1)召開:1997年9月在北京召開。
(2)內容: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提出新論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意義:xx大作出的重要論斷,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認識深化。
問題研討
1.請結合世界現代史的史實說明“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這一觀點。
。1)美國羅斯福新政采取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解決經濟危機,即計劃的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二戰后被西方國家廣泛采用。
(2)蘇聯曾經實行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機制發展經濟并取得極大地成功。
因此,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2.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何突出的特點?
(1)在所有制結構上,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因為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要通過公平競爭發揮國有企業在市場運行中的主導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3)在宏觀調控上,國家既有能力,也應當實行有力的宏觀調控。
3.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歸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怎樣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
。1)理論上: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解決了姓“資”姓“社”的爭論,指出“計劃”和“市場”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構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1997年中共xx大,對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進行一系列創新,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2)實踐上:1992年,開始起步;1993年,進入新階段;xx年,初步建立。
4.有人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是一樣的,兩者沒有本質區別。想一想,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不正確。
市場經濟是一種自主經濟、平等經濟、競爭經濟、開放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它不僅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定和特征,同時又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市場經濟。其特征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制為主體,因而國家對市場具有很強的調控能力。
互動探究
問題
仔細閱讀下列兩組圖片,回答問題。
第一組 過去購物要憑票搶購
第二組 今日商品任意挑選
請回答:
。1)兩組圖片分別反映了怎樣的經濟體制?它們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2)從第一組圖片到第二組圖片的轉變,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措施?
(3)根據兩組圖片談談你的認識。
點撥
仔細閱讀圖片及相關文字,可知第一組圖片反映的是改革開放前的情況,第二組圖片反映的是當前的情況。由此,兩組圖片所反映的經濟體制及黨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便很明了了。
答案
(1)第一組圖片反映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第二組圖片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兩種經濟體制最大的區別是資源的配置方式不同,計劃經濟體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為主,市場經濟體制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
。2)措施: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原則具體化、系統化;1997年,中共xx大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實現形式等問題提出新思想。
。3)可從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來談認識,言之有理即可。
練案部分
選擇題
1.1983年12月1日,商業部通告全國:敞開供應棉布,取消布票。自1954年9月9日開始使用的布票成為了歷史文物。這表明 ( )
①中國已經全面邁向小康社會 ②中國的棉布生產已經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
、壅淖兞艘孕姓侄握{配資源的做法 ④中國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中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 ( )
a.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b.判斷改革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
c.計劃與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d.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3.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指出,判斷社會主義建設的標準應當是 ( 。
、偈欠裼欣诎l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 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關系
、凼欠裼欣谠鰪娚鐣髁x國家的綜合國力、苁欠裼欣谔岣呷嗣竦纳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這組圖片與城市國有企業的改革有關。下列有關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改革管理體制,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c.改革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產權制度,實行以私有化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5.上海寶山鋼鐵集團公司是國家投入巨資建設的一個特大型企業,該企業建立了公司體制,發展了一大批子公司和參股公司,從單一的鋼鐵生產企業轉變為以鋼鐵生產為主,金融、貿易、機械、運輸、服務業等產業并舉的綜合性企業集團。該企業的這一重大變化與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的內容相關的是 ( 。
a.改革管理體制,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c.改革產權制度,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xx年是深圳經濟特區設立30周年。深圳作為“特區”其“特殊性”的實質是( 。
a.實行特殊的經濟發展政策 b.突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限制
c.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采用特殊的經濟管理辦法
7.據統計,1997年我國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5.8%,與此同時,全國注冊的工商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4 947萬家,從業人員4 200萬人,三資企業23.6萬家,股份制試點企業68萬家,注冊資金17 302億元。這一現象反映了( )
a.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結構發生根本改變
c.經濟增長力量的多元化 d.私營個體經濟發展迅速
、賕dp同比增速持續加快 ②綜合國力大幅度提高
、廴嗣裆蠲黠@改善 ④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來源:z.xks5u.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即將迎來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瓘哪菚r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地展開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 ——中共xx大報告
材料二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掛牌儀式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歷史性變化”的偉大起點指的是什么?概述“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的變化。
。2)從管理體制和所有制改革兩方面,比較農村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相同之處。中國20世紀90年代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以后,國有企業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二表明國企改革的主要內容發生了什么新的變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