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東漢的強盛
〔合書布點〕(約10分鐘)
△采點布點
學生閱讀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學講述教材內容,然后由其他學生補充。強調當有同學講述時,其他同學要注意聽,不得隨便插話,如有不同意見,必須在他人陳述完之后,舉手發言。教師根據學生講述的內容采點、布點(板書)。
東漢
光武中興 “柔術”→奴婢、捐稅、節儉、吏治
? 文治 →圖書館、太學、郡國學
衰敗 中央政權 → 弱
地方割據 → 強 官僚、大地主
兼并土地、把持政權、左右選官、占有田莊、私人武裝
△布點小結
本課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要把內容歸納起來,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光武中興”是本課的重點,“中興”是指由衰弱轉入重新興盛。我們在學習這段歷史時,要注意把它與“文景之治”聯系起來,比較他們的異同。
〔分層推進〕(約20分鐘)
△再讀教材
△快速提問
①東漢(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洛陽、東漢。提醒學生注意:漢武帝是西漢的劉徹、漢光武帝是東漢的劉秀)
②光武中興
⑴背景 (光武初年,滿目瘡痍 chuāngyí創傷,也比喻遭受災禍后凋敝的景象。杜甫《北征》: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要求學生注意西漢初年與東漢初年的情況相似之處)
⑵特征(以柔術治天下;注重文治。提醒學生其與西漢初年“休養生息”政策、“居馬上得天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的相似)
⑶內容(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廢除捐稅,減輕田租;提倡節儉,精簡機構;整頓吏治;興辦地方官學。把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的政策與相關內容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回憶學過的內容)
⑷影響(光武帝重建漢朝政權,結束了西漢末年以來長期混亂的局面,在位30年間,社會呈現出較為安定繁榮的景象,史稱“光武中興”。“中興”:由衰弱轉入重新興盛。)
③東漢衰敗
、艝|漢時期,與中央政權離心離德的地方割據勢力主要指的是哪些人?(官僚、大地主)
、乒倭、大地主為什么能形成地方割據勢力?(兼并土地、把持政權、占有田莊、左右選官、私人武裝)
⑶田莊的私人武裝稱為什么?(部曲、家兵)
△處理問題
①“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的異同
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統治者善于用人、納諫;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長期堅持,有持續性和穩定性等待。
、谙胂駶h人的日常生活(參照課文中的插圖)
、奂o年法的換算
〔貫通評價〕(約3分鐘)
本課我們學習了東漢的歷史,“光武中興”是本課的重點,我們要抓住它的兩大特征:以柔術治天下和文治。這一西漢王朝的“休養生息”和“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有許多相同之處。本課的學習要與前面對西漢的學習進行對照,西漢與東漢,這兩個王朝,我們有時統稱為漢朝,他們有許多相似之處。
〔資料〕
獎賞閉門人
郅惲(惲音yùn)是管洛陽城門的小官。有一次,漢光武帝帶了一批人,到洛陽郊外去打了一天獵,回城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实鄣能囻{到了上東門,城門早已關了。隨從打獵的侍從叫管城門的開門,郅惲拒絕了。漢光武帝親自來到城下,吩咐郅惲開門。不料郅惲說: “夜里看不清楚,不能隨便開門! 漢光武帝碰了個釘子,只好繞道到東中門進城。第二天,漢光武帝正想找郅惲責問,不想郅惲的奏章已經送上來了。奏章上說:“陛下跑到遙遠的山林里去打獵,白天還不夠,直到深夜才回來。這樣下去,國家大事怎么辦?”漢光武帝看了奏章,就賞給郅惲一百匹布,還把那個管東中門的官員降了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