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傳染病(精選5篇)
預防傳染病 篇1
教學目標:
1、 描述傳染病特點,認識傳染病
2、 介紹傳染病流行環節及預防措施
3、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積極預防傳染病
重點: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及預防措施
難點:
病原體的認識
授課進程:
一、 引入:
教師:我們人一生中可能得很多病,其中有很多便是傳染病,有誰可以舉幾個傳染病的例子嗎?
學生:紛紛舉例(可能有人談到癌癥等)
教師:好,那大家覺得到底什么才是傳染病呢?
二、 新課:
1、 什么是傳染病?
學生:會傳染,可流行;
由病原體引起。
教師:強調病原體是生物,多是微生物和寄生蟲
可在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
2、 傳染病的危害:
教師補充霍亂、艾滋病、非典等危害
3、 傳染病的流行及預防
教師:以師說,生聽,空氣傳為例來說明
傳染源:病人或動物,可“發”病原體
易感人群:抵抗力弱,會“收”病原體
傳播途徑:從“發”到“收”的方法、過程。
學生:認真領會。
教師:那么,我們可以怎樣來預防傳染病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隔離病人;
殺滅蚊蟲;
打預防針;等
教師:總結:
控制傳染源:殺害、圈養、隔離等
切斷傳播途徑:滅蚊、講衛生、空氣消毒等
保護易感者:鍛煉身體、打預防針等。
4、 常見傳染病:
a、 感冒:
教師介紹:多由病毒引發,經空氣傳染
學生思考:怎么預防(鍛煉身體、注意冷暖、空氣流通等)
b、 非典:
教師介紹:非典型性肺炎(白細胞不增多),空氣傳播。
學生總結:我們國家如何預防非典(隔離病人為主要措施)
c、 蛔蟲病:
教師:人體最常見的傳染病,人體寄生蟲。
學生:閱讀書本相關插圖,了解蛔蟲生活史
教師補充:蛔蟲病主要癥狀(消化不良,磨牙等)
學生:說出如何預防蛔蟲病。
d、肺結核:
教師:由結核桿菌引起,經空氣傳播
多鍛煉身體、打卡介苗可預防。
e、 病毒性肝炎:
教師:由病毒引發,經食物傳播
學生:討論:如何預防:講究飲食衛生;與肝炎病人分開吃等
教師:肝炎病人一般怕吃什么樣的東西?
(引發學生回顧食物的消化)
f、 艾滋病:
教師:簡介病人自我抵抗力降低
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三、 練習:
書本:p111,t1,2
四: 小結:
板書重述
五、 作業:
1、 查找艾滋病的有關知識,注意其傳播途徑
2、 為了預防傳染病,你平時要怎么做?
3、 練習冊有關作業。
預防傳染病 篇2
第2節 預防傳染病
一、 教案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了解傳染病及其特點、認識病原體。
(2)以某種傳染病為例,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和收集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對學生進行無私奉獻的教育。
(2)通過讓學生認識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從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 教學內容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與意義
本節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十三章第二節的內容,與這本書的其它章節沒有太密切的聯系,但是通過它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傳染病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知道該如何預防傳染病的流行,使學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也為第三節人體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礎。
2、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本節主要講述三個方面的內容傳染病概述、傳染病的流行與預防、認識幾種傳染病。教參要求用兩個課時講完,但考慮到初中生物的課時不夠,所以我選擇一個課時完成。本節的重點是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和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但這個目標的達成必須掃除幾個概念障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而三個概念又和病原體這個概念緊密相關。由于時間所限,我用一些病原體的圖片代替觀察蛔蟲卵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認識什么是病原體。本節的難點是病原體的認識。
(三) 教學對象
1、 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學生自身曾經經歷過或知道身邊的人曾經患過一些常見的傳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結膜炎等,了解這些疾病可傳染,并對其傳播途徑有一些感性認識。另外,在經歷了“非典”后,學生對傳染病已經相當重視,也積累了一些相關知識,如病毒、傳染源、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
2、 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
學生對直觀的東西比較容易掌握,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比較感興趣,通過感性認識來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識.
3、 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九十年代的學生都比較有個性,喜歡表達自己,不盲目相信老師,而對社會上出現的現象很關心.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讓他們參與進來,把生活中出現的現象帶入課堂,在課堂中解決,從中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不能僅僅是照本宣科地講書本的知識.
(四) 教學策略
1、 教學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觀看并分析視頻、小品表演,分組討論,小組間質疑、交流等多種學生活動,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只以點撥者的身份出現,把課堂還給學生。本教學設計的另一特點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將課堂知識帶入生活,將生活中問題交給學生去分析解決。如本課時引入“艾滋病”的相關內容,即是這個目的。
2、 教學方法
采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相結合,來達到教學目的.
3 、多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我不想說我是雞》引入傳染病的概念,同時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了,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用《愛的奉獻》這首歌結束這節課,使氣氛溫馨快樂.
4、 教學流程
[1]、引入
師: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學都得過流行性感冒,那么當我們患流行性感冒的時候,會有什么感受呢?
生:難受.
師:如果動物得傳染病,它又會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們來看個視頻,看看動物得了流行性感冒會怎么樣?(播放《我不想說我是雞》的視頻)
生:(開懷大笑).恐懼、怕、無奈……
師: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呢/
生:因為它會傳染.
師:會傳染的病,我們稱它為傳染病.它為什么會傳染?
生:有病原體.
[2]、傳染病的概念及特點
師:好,下面我們給傳染病下個準確的定義.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病原體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蟲,現在讓我們看看一些病原體在電鏡下的樣子。(多媒體展示細菌、hiv病毒、香港腳真菌、蛔蟲卵)這些小小的肉眼難以辯認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就是讓我們害怕的原因。
師:這些傳染病有什么特點?
生:傳染性和流行性
[3]、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師:最近我們班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危機四伏,為什么這么說呢?請看我們的小品《病毒來了》.有請我們的演員上臺表演.
生:(鼓掌)
師:看完這個小品,你知道流行性感冒病毒是怎么樣從一個人身上跑到另一個人身上去嗎?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具備哪幾個環節?
生: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師:什么是傳染源?常見的傳染源有哪些?
生: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常見的傳染源有傳染病病人、病原體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
師:很好.要注意傳染源是人或動物,而蛔蟲是不是傳染源呢?
生:不是.
師:非常好.蛔蟲的受精卵是病原體,而蛔蟲病的傳染源是糞便內含有蛔蟲受精卵的人.常見的傳染源除了傳染病病人,還有病原體攜帶者及受感染的動物.病原體攜帶者說的是體內有病原體的存在,但是該攜帶者并沒表現出相應的患病癥狀.而一般情況下動物是不會傳染疾病給我們的,但是有些特別厲害的病原體會從動物身上傳到人類身上,如甲型h5n1流感病毒.剛才哪個小品表演誰是傳染源?
生:剛開始就感冒咳嗽的同學是傳染源.
師:很好.那么什么叫傳播途徑呢?主要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生: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 主要的傳播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和食物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接觸傳播等.
師:剛才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是哪個?
生:空氣傳播.
師:非常好.那么什么是易感人群?哪類人最易成為易感人群?
生: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老人和小孩最易成為易感人群.
師:十分好.小品里誰是易感人群?
生:后來患咳嗽的同學是易感人群.
師:非常好.那么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流行性感冒的三個基本環節的示意圖.想想這三個基本環節是不是缺一不可.
生:是.
師:很好.假如我們把患病的同學隔離起來,沒有了傳染源,那么就不會使易感人群患上疾病了;又假如我們把易感人群留在家里,不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那么易感人群也不會患傳染病了;又假如我們在傳染源與易感人群之間起一堵密不透風的玻璃墻,那么傳染源也不能把病原體傳給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也不會患病.所以說三個基本環節是缺一不可的.
師:接下來讓我們閱讀書本110-111頁的內容認識幾種傳染病,分組討論幾個問題:蛔蟲病、肺結核、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分別是什么?第一組的同學請討論蛔蟲病的三個基本環節,第二組同學討論肺結核,第三組同學討論病毒性肝炎,第四組同學給他們三組挑錯.
生:(分組討論相關問題)
師:好了嗎?
生;好了.
師:好,現在有請第一組的同學代表發言.
生: 蛔蟲病傳染源是糞便內含蛔蟲受精卵的人,傳播途徑是食物傳播,易感人群是衛生條件較差的人.
師:好,請第四組的同學代表發言,你是否同意他的說法.
生:完全同意.
師:好.現在讓我們看第二組同學的成果,請學生代表發言.
生: 肺結核的傳染源是肺結核病人,傳播途徑是飛沫和塵埃傳播,易感人群是抵抗力低下的人.
師:好.第四組的同學代表請發言.
生:我同意他的說法.
師:第四組同學有沒有其它的不同見解呢?
生:我有.易感人群是青少年.
師:好.現在有請第三組的同學發言.
生: 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是病毒性肝炎病人,傳播途徑是飲食傳播和血液傳播,易感人群是健康人.
師:第四組的同學代表請發言.
生:同意他的說法.
師:好,這些同學回答得都很好.現在讓我們看看正確答案.
[4]、預防傳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
師:既然我們知道了傳染病的三個環節缺一不可,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傳染病的流行呢?
生: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即可.
師:好.具體做法請看屏幕.
師:記得xx年中國出了件大事.
生:非典流行.
師:在非典流行期間,我們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來預防非典.由于當時誰也不知道非典的成因.所以大家對它是束手無策.于是國家只好在源頭上抓,先控制傳染源.具體的做法就是對人群密集的地方進行體溫檢查.甚至去坐車回家都要接受體溫檢查.只要是體溫偏高的人都送醫院檢查治療,當疑似病例處理,當時隔離了不少人,很多在隔離區的醫生和護士都患上了非典,死在了抗戰非典的路上.而學校很多都停課.全體人民只要知道哪里出現疑似病例都很擔心,不敢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門一定帶口罩,家里用醋消毒,買板藍根沖劑喝.那時候醋和板藍根沖劑漲價得特別厲害,而且還常常沒貨.幸好后來發展了非典的成因,對癥下藥治好了非典.當時,國家也投入資金研究非典的疫苗,可惜的是,到現在市面上也難見到非典疫苗的身影,因為疫苗從研制到使用,最起碼要八到十年的時間.
[5]、回顧與思考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傳染病的概念及特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師:非常好.下面讓我們做點練習鞏固相關的內容.
[6]、鞏固練習
(1)、下列疾病屬于傳染病的是(b)
a 近視 b 肝炎 c 貧血 d 齲齒
(2)、水災過后要防止瘟疫爆發,注意飲食衛生顯得格外重要,這是為了(b) a 控制傳染源 b 切斷傳播途徑 c 保護易感人群 d 獲得免疫
(3)、傳染病的特征是( )
a 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死亡率較高 b 有傳染性,但無關緊要
c 有的由病原體引起,有的是體虛引起的 d 都是由病原體引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4)、要及時終止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切斷傳染病流行的( )
a 全部三個環節 b 任何兩個環節 c 至少兩個環節 d 任何一個環節
(5)、進行預防接種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c)
a 控制傳染源 b 控制傳播媒介 c 保護易感人群 d 切斷傳播途徑
[7]、拓展延伸
艾滋病,又稱愛滋病,是英文全稱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頭aids縮寫的譯音,中文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本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和體液傳播.這是由一種逆轉錄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臨床上以淋巴腫大、厭食、慢性腹瀉、體重減輕、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起病,逐漸發展至各種機會性感染、繼發性腫瘤、精神神經障礙而死亡。
師:相信大家都很想了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現在請看資料,思考問題:艾滋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各是什么?
生:艾滋病的傳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是性接觸和體液傳播,易感人群是男同性戀者、性亂交者、靜脈藥癮者、血友病和多次輸血者.
師:很好.請看相關的題目.
(1)、下列途徑不會會造成艾滋病傳播的是( d )
a 不正當的性行為 b 注射毒品 c 母嬰傳播 d 握手
(2)、假設你的同學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艾滋病),你應如何與他相處呢?
答:⑴.不歧視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攜帶者,與他們和諧相處。
⑵.給他們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幫助。
師: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更美好.下面我們一起唱《愛的奉獻》.
5、 板書設計
(1) 傳染病的概念與特點
(2)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3) 預防傳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
6、 教學評價
這節課是一節成功的課.先用視頻《我不想說我是雞》導入,吸收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以小品《病毒來了》直觀地展現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讓學生很容易的記住了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接著用“非典”作例子,講解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然后用艾滋病的相關知識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再用一些相關的練習來檢測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后用《愛的奉獻》收尾, 對學生進行無私奉獻的教育,使學生的思想情操得到提高.
做得不足的地方有下面幾個方面.一、就是小品的表演不夠逼真.二、結尾叫學生跟唱《愛的奉獻》時,沒提供歌詞,學生普遍跟這不上.三、教師的語言藝術有待提高.
二、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傳染病流行及預防的相關知識,對常見的傳染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從中接受了愛的教育.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就是考慮欠周密,沒考慮到學生可能不會唱《愛的奉獻》這首歌,使這節課不能完美收宮.另外自己感覺自己的語言藝術有待提高.
預防傳染病 篇3
一、活動目標1、了解有關幼兒容易傳染上的傳染病的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幼兒學習一些基本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增強幼兒預防疾病的意識。
二、活動重、難點重點:了解有關幼兒容易傳染上的傳染病的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難點:幼兒學習一些基本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增強幼兒預防疾病的意識。
三、活動準備1、有關傳染病的資料與圖片。
2、幼兒用書。
四、活動過程1、師幼談話,由幼兒比較熟悉的手足口病談到傳染病。
(1)、討論春秋季為什么是流行性傳染病的多發季節?(春天和秋天氣候乍暖還寒陰雨綿綿,潮濕多霧,氣候多變。)(2)、教師告訴幼兒春秋季會有哪些流行性傳染病會出現?(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3)、重點介紹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
(4)請幼兒講述自己生病時的經歷和感受。(如請醫生診治,要定時服藥,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兒園上課等。)2、教師講述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1)、幼兒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討論討論。
(2)、請語言能力強的幼兒到前面來講一講小朋友們的經驗。
(3)、老師小結:咳嗽,打噴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過的用具上都會留下細菌,都有可能會傳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手足口病是一樣的。
3、幼兒討論: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提問: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傳染病?
(2)、幼兒自由回答。
(3)、老師小結: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預防針,不接觸生傳染病的人群。
4、帶幼兒到洗手池吸收結束活動。
預防傳染病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流行性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2、能說出并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3、增強自身預防疾病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學ppt。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并提問: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怎么了?(幼兒觀察并描述)
2、活動展開:討論什么是傳染病,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按順序觀察圖片,教師提問。
教師:天氣漸漸暖和了,病菌們也開始出來活動了。醫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點滴,因為他們得了傳染病。你們知道什么是傳染病嗎?那你們說得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聽聽醫生阿姨是怎么說的?
教師小結:傳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能通過呼吸、身體接觸等方式傳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動物得病,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叫做傳染病。
(2)師:傳染病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
(3)師:你知道哪些病是傳染病嗎?昨天老師給你們發了一張調查表,讓你們去調查有哪些傳染病?它們是怎樣傳播的?都有哪些癥狀?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調查表,誰愿意上前來說說你的調查。(3—4名幼兒講述)
(4)除了你們做了調查,戎老師也做了調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調查到的第一個傳染病:手足口病 第二個:水痘
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兩個傳染病都是在我們小朋友之間很容易傳染的。
還有哪些傳染病在春季會傳染上的呢?(紅眼睛、皮疹、腮腺炎)
3、活動展開:討論預防傳染疾病的方法。
(1)教師:傳染病會傳播病菌,那你們怕不怕被傳染?雖然傳染病很容易傳播,但是,如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就能很好的預防傳染病。現在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覺得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預防傳染病?
幼兒討論、講述。
(2)教師:看看老師這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是怎樣預防傳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預防針、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別人打噴嚏)
(3)教師小結: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教師: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打噴嚏時要用手或手帕遮起來,避免對著他人打噴嚏;在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況嚴重時需要戴口罩。
預防傳染病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病原體、傳染病的的概念。
2、傳染病的特性及其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3、認識一些常見的傳染病。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課前完成常見傳染病的調查表,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
2、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傳染病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病例探究獲知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衛生習慣。
(三)情感目標:
1、在了解艾滋病傳播的途徑及其預防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正確對待艾滋病人的態度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2、認識了解當今常見的傳染病(禽流感、非典、艾滋病等),明白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絲毫不得懈怠。
教學重、難點:
1、傳染病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2、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課前準備:
教師:本地區常見傳染病調查表,有關傳染病的新聞,四大類傳染病的比較表,人體主要的傳染病及病原體圖表,多媒體課件,關心艾滋病人視頻資料。
學生:完成本地區常見傳染病調查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形式:
討論、探究式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期望教學效果
引入新課 出示有關禽流感的新聞,提問:禽流感與普通疾病有何區別?并從禽流感受的新聞導出新授課——傳染病及其預防。 閱讀新聞,思考回答問題。 通過閱讀新聞,讓學生對傳染病有較直觀的認識,導出新授課。
(一)病原體的的概念 出示常見病原體的圖片和人體常見傳染病及病原體圖表 認真聽課,觀察圖片和圖表。理解病原體的概念。 從感性上認識病原體和常見的傳染病,
傳染病的概念 出示本地區常見傳染病調查表,檢查學生課前完成的調查表,提問:什么是傳染病?從調查表的病例中引出傳染病的概念:由病原體引起,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的疾病。 討論完成調查表,思考回答問題。 讓學生在理論上理解傳染病的概念。加深對傳染病的理性認識。
(三)傳染病的特點: 引導學生從新聞和調查表中分析歸納出傳染病的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 討論、分析,歸納出傳染病的特點 讓學生在病例中分析、歸納出傳染病的特點。
(四)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出示流行性感冒流行示意圖,并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為例,引導學生探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并強調傳染病要流行,三個基本環節缺一不可。
播放艾滋病的視頻資料,
認真聽課,從實例中討論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觀看視頻資料,分析艾滋病流行的原因。
讓學生在實際病例中理解傳染病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明白艾滋病對人類的危害。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空氣、飲食、生物媒介等)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
(五)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事例(肝炎)討論探究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播放關愛艾滋病人的視頻資料,認真聽課,從病例討論探究中獲得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認真觀看,獲得正確對待艾滋病人的態度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和常識)培養學生正確對待艾滋病人的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控制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
(六)小結新課 復述新授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提問:1、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2、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回顧新授課內容,積極回答問題 鞏固新授課的教學內容。
(七)堂上練習 出示堂上練習題 完成練習
鞏固、復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