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備課材料
最后一課
[教學目的及重點]
1.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養學生準確把握小說主題的分析能力。
2.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3..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學生自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優秀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板書題目)這篇小說一直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學寶庫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說,會產生如此的藝術魅力呢?
二、教學新課
(一)整體感知
(二)重點學習與訓練
(以學生探究討論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閱讀課文,篩選課文信息,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
1.組織學生研討分析小弗郎士這個人物形象。
A.你認為小弗郎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讓學生討論回答)
B.然后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小弗郎士是一個由于這是最后一課而變得認真聽課的人的孩子”一種見解。
C.究竟是什么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討論,點撥)
2.,組織學生研討分析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形象。
A.你認為韓麥爾先生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B.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a.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鎮上的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
b.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最后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一動也不動地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說不下去。教了一節課又一節課…… )
c.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后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贊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課文七處點至韓麥爾先生的愛國。)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c “見解”。結合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3. 作者為什么樣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
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4.放《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回憶故事情節 ,想象故事情境, 體會文章主旨。
5.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東西?對于愛國主義你有什么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布置作業 ]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一. 教學目的與教學設想
1. 向為革命事業獻身的先驅者學習,落實到在艱難困苦的厄運降臨時(或面對困難),仍充滿必勝的信念:站得高看得遠;愛得深看得清。
2. 初步品味語言。(1)關鍵詞語的品味。(2)通過反復朗讀,領會這些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二.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簡介和題解,默讀朗讀課文,了解大意,解決下列問題:
1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具體含義是什么?2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之間有什么聯系?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李大釗生平介紹
二.課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1 總領全文,揭示題意,點明主旨。
2 自然現象
3 從人生道路三個方面具體形象地闡發了險峻環境與雄健精神的關系。
4 民族史路
5 用揚子江、黃河精神高度概括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和戰斗風貌,號召民眾以雄健精神,用頑強斗爭創造未來。
三.分組輪讀后,思考“艱難的國運”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1.相互討論,要求在原文中尋找答案。
2.討論歸納。
四.分組輪讀后,思考“雄健的國民” 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1.第一節第四節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體展開則在第五節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據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國民”
應具備的品質呢?
2.學生尋找關鍵詞語
“高唱” “悲壯” “走過”……
探究疑點
1.回答一/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之間有什么聯系?
2.在理解了“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具體含義之后,是不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不開門見山點名這兩者的具體含義,而要先從長江大河,旅途上的征人寫起,直到課文最后兩節才加以說明?
3.由以上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理解得深透多了。但從語言品味角度入手來感受語言的表現力,體會作者的情感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妨思考一下練習二:“艱難”與“雄健”的意思在課文中貫穿始終,舉例說說它們的豐富內涵在各段中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的。
五. 回家作業 (討論一下) 完成練習三:課文末了三段強調了一個“趣”字,如“冒險的美趣”、“壯美的趣味”、“最有趣味的事”。這些詞語表現了怎樣的感情基調?
土地的誓言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語言;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
導入 新課: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入新課。
課文朗讀: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教師提出具體要求)
要求:注意把握教師的語氣語調重音;劃出你喜歡的句子,并能夠說明喜歡的理由;體會文中的情感。
學生各自讀課文
要求:進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讀后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
課文研讀:
提問學生讀課文
思考問題:1、文中那些句子和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讀一讀談談你理解和體會。2、作者運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對國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舉例說明。
學生再讀課文,進行討論交流,教師提問明確。
再度探究:1、課文分為兩段,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異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明確。
2、所選景物有什么特點?為何選取不同的景物?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明確。
學生質疑:教師學生共同研討解決。
教師結課:再度感受課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作業 布置:描繪一下你的家鄉,表達出你情感,寫一篇小短文。
木蘭詩
課時:兩課時
教學目標 :疏通文意,當堂背誦;能夠完整的復述木蘭從軍的故事情節,學會全面客觀的賞析、評價木蘭形象;體會文中修辭手法運用的妙處;結合詩句展開想象和聯想,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賞析木蘭人物形象;積累重點文言詞語;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播放音樂用豫劇《花木蘭》導入 新課
教師范讀,學生各自讀課文,全班齊讀
學生默讀,疏通文意,復述課文內容。教師把關,指導點撥強調重點詞句。
學生再讀課文(你認為木蘭是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哪些語句看出?找出讀一讀。)
教師指導,學生賞析木蘭形象。你覺得木蘭有哪些地方與平常女子不同,談一談。
強化感受:把課文改成課本短劇,學生表演(畫外音,由幾個學生齊背課文)
作業 布置:將課文寫成一篇花木蘭的傳記。
黃河,母親河
課時: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利用課下收集整理篩選材料;第二課時,展示活動成果。第三課時,綜合評價,作文。)
教學目標 :熱愛祖國河山,感受黃河文化;體會黃河作為“母親河”是怎樣深入全面的積淀在中國文化中的;關注母親河,加強環保意識,培養學生收集、整理、篩選材料能力。加強學生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分工協作,鍛煉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教學重點:展示活動成果,增強對黃河的理解。
任務安排:黃河文化(成語、俗語、詩句)
黃河文明(炎黃二帝傳說,大禹治水)
黃河知識
愛我黃河(環保,〈仿寫〉,一句話環保,圖形想象)
綜合評價:學生評,教師評
活動收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