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跡》又一篇教案
[教學目的] 1. 快速閱讀課文,較快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 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3. 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 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教學重點] 1. 課文的結構方式“概說——評說”。 2. 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教學難點 ] 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手段] CAI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導語 激趣,引入課題。 2.疏通了解。 (1) 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平實的語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2) 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 (3) 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閱字典,弄清讀音和意義。 3. 再次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2)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點撥: (1) 登月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升空前的準備(3、4段)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2飛向月球(5——9段)檢查、點火、升空、飛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級火箭脫落的錄象)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2)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 ○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2采集月壤和月巖。○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播放宇航員登陸月球后的錄象、圖片)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時間) 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喜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4. 精讀課文,依時間順序列一事件進程表。 時間 事件進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 火箭發射后2分42秒 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上升 離地9分5秒 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 火箭發射后13小時30分 宇航員進入夢鄉 19日晚8點33分 飛船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19日晚9點32分 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20日午7點32分 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 登月艙平穩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點39分 登月艙打開艙門 11點51分20秒 阿姆斯特郎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22日0點15分 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 22日上午6點35分 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 飛船進入大氣層 5. 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6. 布置作業 。 根據第二部分第1、2階段的內容,畫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圖。 [課堂練習] 1. 課后習題。 2、畫圖。 [板書設計 ] 月亮上的足跡 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起飛 評說登月全過程。 進軍 登月 返航 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