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D卷)
d、“再見吧——我的遠祖——”是在告別守舊,體現了小溪沖破保守勢力的勇氣。
16、作者在文中說“只有流動,生命才能永恒”,請就這句話談談自己的感想。
(二)
“送你一座昆侖山”(葉文玲)
西行歸來上車前,我給家里發電報,末尾特地注上:請來兩人接。
兒子和女兒都手舞足蹈:媽媽是從敦煌回來的,一定帶回來好多好多哈密瓜。接站的同志剛提下紙箱子就滿頭大汗:虧你這勁頭,你想回來當水果店老板還是怎么的?我只能陪笑。
到家后一解繩子,“秘密”全揭了:紙箱中裝著的,是一塊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大家失望而又驚異的嘖嘖聲中,我卻忍不住得意:我帶回的這些石頭,可比哈密瓜貴重得多了,要知道,它是整整一座昆侖山啊!
這次西行青藏線,我有許許多多收獲,這座“山”,便是高原給我的饋贈之一。
我是個“石頭迷”。我對石頭的喜好,是自小就有的,是故鄉的山水牽動起來的愛癖。
這些年,天南地北地走了許多地方,我總要帶回幾顆該地的石子兒。于是,我案頭,書架前的小盤子里,有了各種各樣的小石頭。工作之余賞看時,總覺得它們在以多姿多彩的姿態,在低詠淺唱,吟誦著一首首令我情思飛動的詩篇。
此去青藏線,我原以為只會見到荒涼的沙漠,單調而冷峻的雪山。誰知道,就是這雪山沙漠卸埋藏著許許多多的“奇跡”。
一到格爾木,我便被兵站中的一座“假山”驚呆了,這山好奇崛!說它是假的,它分明是一座真山,峭拔、巍峨,完全是昆侖山的“雛型”;說它“真”,這實在又是一塊塊怪石堆砌而成的。哦,怪就怪在這些石頭一塊塊都是天生“麗”質,奇妙無比,且能獨立成“形”,很像各種各樣的動物: ……總而言之,你看著是什么就像什么,真是千姿百態,極呈天趣。戰士們看我癡癡的樣子,都笑了:好石頭有的是,回頭帶你去轉轉,我們送你一座昆侖山。
好大的口氣!但不久,我就服了:綿延幾千里的青藏線上,在各個兵站的大院,都聳立著一座座這樣的昆侖山。
西行千里青藏線,我聽到了許許多多令我敬嘆不已的故事。我聽說青藏線最早的開拓者——慕生忠將軍帶領的一支駱駝隊,怎樣走了七個月又四天,才勘踏出這條世界上最高的穿越高原的路線;我還聽說了,在1956年,我們總后部隊的汽車兵,怎樣被特大暴風雪圍困在唐古拉整整二十五個晝夜,要知道那是零下47度斷糧斷炊的二十五個晝夜,大家*喝雪水充饑,人人口鼻下掛著幾寸長的冰凌柱……我還聽說了:高原風雪暴虐,車流被堵是家常便飯,那兒的風速,通常都是四十秒米,圍墻、樹,一夜就被摧毀不見。就在這樣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我們的高原汽車兵,年年復年年,以繞地球十多圈的路程,把幾十萬噸物資,源源運送到西藏……
行行復行行,來從千山萬山里,歸向千山萬山去。一路上,我聽到的、看到的,還有許多許多……
戰士們是說話算話的,臨別前,他們果然給我裝上了這一箱由各處撿拾的大石頭,真沉啊!我汗涔涔,也喜盈盈,我知道:這是非同尋常的禮物,這里頭不單單有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