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二單元課內閱讀題
19.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里有借鑒的意思)。”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 。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會現象?
(二)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④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指出下列語句中“之”的用法。
⑴學而時習之( )
⑵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
⑶默而識之( )
2.下列語句中表示使學習方法的有( )
a.學而時習之
b.溫故而知新
c.學而不思則罔
d.思而不學則殆
e.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f.擇其善者而從之
(三)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這幾句語錄選自《論語》, 這本書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與《 》、《 》、《 》合稱“四書”。
2.從語錄中看,孔子認為學習的快樂在于______ _________。
3.從這幾句語錄看,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能做老師?這種觀點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觀點是否矛盾?
4.從這幾條語錄看,孔子認為,一個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學到東西,因為如果別人比自己優秀,那么 ___ ____________;如果別人有缺點,那么___ ____ ____。
5.以上四條語錄中,現在仍有生命力的詞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為什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結合你的學習生活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第六課《理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