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暢想》教案1
可掬”一詞(見課文p126)并給“虔誠”的“虔”字注音(qián) ③請解釋什么是“基因”(見課文p126) 二、學生互動,探討課文(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按語文活動小組進行競賽。) 1、本文作者從什么寫起?(自己獲獎)“獎章上鐫刻著一頭憨態可掬的豬”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為下文設下伏筆,由此引發對基因發展“豬身人心”的暢想,使人感到真實可信) 2、文章的哪一句告訴了讀者“豬身人心”只是一種想象?(“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我時不時如此想象”) 3、作者為什么要和豬打交道?(為基因技術研究) 4、第四段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過渡作用) 5、哪一項科研是堪稱20世紀最出神入化、最富有前瞻性的創舉?具體說說進行這項研究的原因及探索過程。 明確:這項科研創舉指的是:“科學家成功地用人心臟的基因轉錄在豬身上,制成了豬身人心。”原因及探索過程可從第五段來概括。原因是需要心臟移植的人很多而心臟來源卻很少,“每年至少有多達二萬人在等待中”“抱憾而去”。探索過程:1960年哈迪用將黑猩猩的心臟裝在了一個瀕危病人身上,首開心臟移植先河;“爾后,貝利又將狒狒的心臟移到先天心臟病嬰兒身上”;經過近二十載的探索,科學家成功地用人心臟的基因轉錄在豬身上,制成豬身人心”。 6、基因技術到目前為止,有沒有成功地應用于人類?原因何在? 明確:沒有,“原因是某些豬病毒會因此傳染給人”,使得“該計劃被迫暫停”。 7、假如使用于人類,作者的想像會成功嗎?他做了哪些大膽的設想? 可從第六段來概括。“像以往任何醫學生物的創新,豬病毒肯定會在不久得到有效控制,豬身人心勢必造福全人類”。“實現上述大膽的設想肯定已為時不遠”。 大膽的設想有“再過幾年,心外科醫師能像修理工為汽車或自行車換上新零件一樣,為晚期或先天心臟病人換上簇新的生物零件—豬身人心”;“醫學專家為病人量體裁衣……屆時……為病人換上早就超立體設計、生產好的基因心臟,無須多久患者便能健康如初”;“醫師們在病人換心后出院時,……‘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們的產品保質四十年’”。 8、國外的一些科學家,在生物科學方面積極嘗試、大膽設想,我國對基因技術的研究有沒有大膽嘗試?(此題學生要是能舉出一、二個例子就應該肯定、表揚。) 9、漆孝詩大膽暢想時的心情你能體會嗎?為什么? 此題意在使學生學習本課結構上的特點—倒敘(只要扣住課文言之成理即可)。 三、自由發揮,暢想未來 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基因工程會不會也有弊端?如果有,你想如何解決弊端? 設計此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從而進一步鞏固并拓展學生對基因技術的認識;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可展示關于轉基因產品副作用的資料,幫助學生進行討論、分析)。 競賽完成后對課文進行小結(可出示板書) 四、大膽想像,拓展課文(可課外進行) 1、《愛的奉獻》劇情:一位才華橫溢的中學生,在放學路上救助了一個即將被車撞的兒童,自己卻遭不幸,經搶救雖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成了植物人。面對這個不幸的孩子,英雄的少年,雙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