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第一單元作文教學實錄
學會感悟”——“有感而發” 寫作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 學習寫感悟類的文章。
2. 體會幸福的含義,懂得感恩。
[課時安排]:
課時,一課時。
[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想搞一個民意測驗,請問:你們最近有沒有痛苦?假如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痛苦?
生:我總是感到不太滿足,我看到別人穿著李寧牌的跑鞋,跟爸爸商量,也想買一雙,不管我怎么好說歹說,爸爸就是不答應,一雙鞋不就是幾百元錢嗎?為何要讓我不開心呢?
師:你認為這是一種痛苦,你們大家是否都這樣認為呢?有誰想評論一下嗎?
生:我認為他所說的不開心,其實不能算是一種痛苦,因為有可能爸爸沒有這筆錢,可能他的要求已經超過了他家的客觀條件,再說,就算這是一種痛苦,我認為,這是他自己造成的。
師:(插話)那你認為怎樣才叫痛苦?
生:(繼續說)我認為真正的痛苦是外加的,例如,我來到這個班級,發現我在小學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我這個才算是“痛苦”。
師:(插話)你很會思考,也很注意與別人與過去比較,這是很好的品質,你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畏懼?
不少學生在下面議論紛紛,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學生1:我的壓力最近很大,因為媽媽總是說:“你一定要保證在班級前五名”,要知道,這有多難,因為我們這個班個個都是強手。
生2:你這還好,我爸爸非讓我在班上跨進前三名,理由是:我小學六年級沒有低于前三名過,可他哪里知道,我們班的同學在小學時大多是班級前幾名的。
生3:可不是,上次英語單元檢測,我得了96分,回去還是捱了一頓教育,媽媽說:班上既然有人考到100分,就沒有理由比別人少。你們說,我該怎么跟我媽媽說清楚,這才是最大的痛苦。
師:你們的談話,把痛苦集中到了生活上、學習上,還有誰想補充?
生:痛苦還應包括在思想上的。
師:(插話)能否舉個例說一說。
生:我爸爸、媽媽現在都已下崗,回家看到爸媽為了找工作而無頭緒時,我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師:你小小年紀,已能注意關心父母的事,你長大了,你懂事了,學會分擔別人的痛苦,是高尚的!
師:(繼續)剛才不少同學談了對痛苦的認識,并且從“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三個方面舉了例,那么,這些認識是否對呢?到底應當怎樣來評判呢?
請同學們讀《幸福是樸實的》這篇文章,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這篇文章結構特點。
【發放文章,選自《讀者》2002.22。全文如下:
幸福是樸實的
最近和幾位女友聊天,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幸!倍。我吃驚地發現,居然有一半人覺得自己不幸福。
晶說:依我看,幸福就是能隨心所欲。所以我羨慕那些有豐厚經濟基礎的人,衣食無憂,不為生活所迫,可以最大可能地滿足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