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精選8篇)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4、在交流與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整百、整千的進(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看電視機和冰箱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單價、求和、求差)。
二、聯想猜測,明確方向
1、組織猜單價活動。
2、明確探索方向
三、自主探索,成果展示
1、獨立嘗試,先行先試(同時完成兩個問題)
2、小組合作,質疑問難
3、展示成果,得出算法
第一個問題:1000+20xx=3000(元)
(1)數的組成:1個千加2個千是3個千,3個千是3000。
(2)以小見大:從1+2=3想出1000+20xx=3000。
(3)兩個加數都先去掉三個零,再相加,然后在得數末尾添上三個零。
(4)1+2=3,10+20=,100+200=,1000+20xx=,1000+500=來分析辯解零個數要相同)
第二個問題:20xx-1000=1000(元)方法同上。
4、遷移類推,完善算法(例10的變形)——“想加求差”法
小頭爸爸買回電視機和冰箱共花了3000元,已知電視機的單價1000元,冰箱的單價是多少呢?
5、應用新知,解決問題(例10及做一做的題目)
師:真了不起,大家不但幫助小頭爸爸正確算錢,又在算錢的過程中,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打開書本,完成P81例10和小精靈聰聰的兩道題。
1、例10:80+50=130-80=(說想法)
2、900+600=(由一想二:1500-600=900,1500-600=900)
(出示課題: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四、模擬練習,擴展應用
1、真接說得數,帶紅色的要說算理。
70+50=
800+400=
3000+6000=
9000-5000=
1200-500=
1500+1000=
2、捉鼠游戲P84第一題。(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同桌互相質疑釋疑,然后向全班求助,組織學生點評)
3、擴展題。在里填整百、整千數。
+=7001000-=
4、小頭爸爸可有錢呀,共帶去了5000元,夠花嗎?還剩多少錢呀?
五、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1、學生匯報學習所得
2、教師評價學習情況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比賽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通過判斷,辨析和驗證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并認識對稱軸,根據特征會找和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讓學生初步感知幾何圖形的美,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并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教學難點:根據特征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媒體、圖形等。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學和男同學比眼力,老師分別給你們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關圖形的一半,
女:蝴蝶、飛機、
男:木梳、電筒、
宣布比賽結果,激化矛盾
男生覺得比賽內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圖形另一半與看到的一半一樣,他們猜的圖形兩邊不一樣。
女生猜的圖形兩邊真的一樣嗎?(媒體演示)你發現了什么?
認識完全重合(板書)
2.再次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張電話圖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B.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驗證電話圖形兩邊完全重合嗎?
C.演示:“對折”、“完全重合”
D.學生動手驗證樹的圖形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說驗證結果。
學生得出結論: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
3.認識對稱軸
二、自主探究,體驗新知
1.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A、雙喜圖在判斷中進一步明確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B、同一方向的一雙鞋對折后,圖形兩邊沒有完全重合,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C、兩條相對的魚
D、葉子圖
2、用手式比劃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字母:E T 漢字:中田)
3.判斷圖中紅線是對稱軸嗎?(小組討論)
只有沿紅線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紅線才是圖形的對稱軸。
4.小結:我們怎樣來判斷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內化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挑出軸對稱圖形
A、每組都有一張信封,信封內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圓各種圖形,學生動手驗證出軸對稱圖形。
B、學生動手找出各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C.小組匯報
2.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現象,你能舉例嗎?
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欣賞對稱的美。
3.學生制作軸對稱圖形
總結:你是怎么剪的?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發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并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搜集到了嗎?(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并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搜集到了這么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么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后由組長領著,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并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匯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愿意第一個來匯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匯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匯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匯報說。那么,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么?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并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幾個幾相加”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探索新知。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把相同數連加的算式表述為“幾個幾相加”。
2、難點: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相應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第1頁放大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現圖上畫的是雞和免。
師:根據這幅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指名回答,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只要學生能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免一共有多少只?雞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說明依據。
師:怎樣列式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數:2+2+2=6(只) 雞的只數:3+3+3+3=12(只)
師:你能說一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列式的依據:圖中免子都是2只一組,有3組,雞都是3只一組,有4組。
2、觀察算式,發現特點。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算式。
師:誰能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現:每個算式的加數都相同。
3、學習用“幾個幾相加”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
師:“2+2+2”這個算式可以用3個2相加來表述。誰能說一說“3+3+3+3”可以怎樣表述?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3+3+3+3”可以用4個3相加來表述。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2+2表示3個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個3相加是多少。
讓全班同學把上面的兩句話齊讀一遍。
4、質疑。
師:“3+3+3+3+3+4”這個算式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嗎?為什么?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只有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才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
三、鞏固應用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頁“試一試”中的練習題。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小棒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再填一填。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試一試”第(2)題。讓學生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并填一填,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練習
五、全課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第二課時:認識乘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3、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4、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間的聯防聯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探究引新
1、出示課本第2頁例題教學情境圖。隱去圖中的問題。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有意識地追問:怎樣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
2、列出算式,說明算法。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計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2+2+2+2=8(臺)
接著,讓學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
3、引入課題。
師:求4個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計算,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運算----乘法。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2小時=分60秒=分60分=小時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歷。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
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并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教師講解:經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用公歷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閏年。
強調:通常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公歷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4、學會記大月與小月的方法。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進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1、開火車,說結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大家一起說,并給予鼓勵)
2、背誦7、8、9的乘法口訣引入課題。(抽生背7、8的乘法口訣,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訣,并給予鼓勵。)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六月有一個屬于你們的節日,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生:“六一”兒童節。
師:恩,那在六一兒童節那一天,你們都會做些什么呢?(抽生說)
師:你們知道嗎,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經在為六一兒童節做準備了,我們快來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課件)
2、引導觀察,收集信息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過觀察,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課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4、學生匯報
指名匯報問題,教師PPT展示“平均每行掛幾面?”“每個小組分幾顆?”“可以擺幾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從主題圖中點取出例1)
(1)老師讀題,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獨立試著做做?(學生獨立試算,并和同桌說說是怎么算的?)
(2)指名匯報(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3)問:“用哪種方法最簡便?(用乘法口訣求商)
引導學生小結: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訣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師板書)
2、口算56÷7
(1)師:現在,老師也想提出一個問題,我想把這56面小旗,掛成7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學生匯報:56÷7=8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師板書)
3、比較56÷8和56÷7兩個算式的聯系。
(讓學生明白,這個時候用一句口訣可以解決兩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題圖中另外兩個數學問題。
(1)讓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2)說說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師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數學,解決問題
1、基本練習。
(1)課件展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讓學生口算。
(2)抽生說答案,問:為什么做得這么準這么快?(每組用的是同一句口訣)
2、游戲:小豬吹泡泡
點名完成相應題目。
3、小兔過河。(第39頁第3題)
(1)出示課件,先說一說如何解決這道題,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幫助小兔子過河。
(2)集體訂正,學生說出答案后,箭頭指向相應的石頭。
4、小鳥回家。
(1)出示課件,先說說如何幫助小鳥找到自己的家,然后發給學生小鳥身上的算式卡片,讓學生貼到黑板上相對應的房子下面。
(2)讓班上其他同學檢查一下小鳥是否已經回到自己的家。
(3)還有哪些算式的結果分別是7、8、9。引導學生說出想口訣說算式。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并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學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間互相交流。
(2)抽生說,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作業。
(1)口頭作業:把乘法口訣背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并讓他們也考考你。
(2)書面作業:完成課本第40頁3、4、5題。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能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能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黑板出示師指一名學生讀)師:要達到學習目標離不開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學同學們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嗎?(有)
三、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師:把書翻到4頁例1看情境圖和下面的計算方法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應怎樣列式計算?重點看下面的三種計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計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計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綠衣服小男孩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
四、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書自學
2、"做一做"(第6頁第1題)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同學們看誰做題最認真①指2名學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在書上②師巡視發現其他學生的錯誤
五、后教(議一議)
1、學生更正師:發現錯誤的來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錯誤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紅粉筆圈起來在旁邊改正)
2、討論(議一議)
(1)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列正確的舉手?認為22+21=43(人)43-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
(2)認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與第一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3)認為得數正確的舉手?認為單位名稱正確的舉手?
3、評議板書、正確率
4、同桌對改生更正錯誤
六、練習師: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都很正確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男女生比賽看誰能快速、正確地列式計算比誰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臺微波爐賣出18臺又運來28臺現在有多少臺?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參加歌唱比賽有多少人沒有參加歌唱比賽?
(3)同學們做黃花35朵紅花20朵送給二(2)班28朵還剩多少朵?
七、全課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住你們!
2、評比本節課比賽情況獲勝的表揚失敗的鼓勵
八、當堂作業(練一練)
師:下面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吧!比誰字體端正并能做全對作業:
1、小紅家有公雞25只母雞17只賣了20只還剩幾只雞?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隊員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隊員?
練習:教科書第6頁1、2題
最新蘇教版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正確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直接性”和“可視性”的體悟或者從感受經驗比較抽離,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會在走路上學、乘車旅游、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中接觸到千米(公里),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考慮到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周圍環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相應的換算。
2、通過實踐活動,親身體驗“1千米究竟是多長”,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學難點:
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教學關鍵:
通過親身體驗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關于長度的單位,說一說,你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你能不能把它們從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書:米(m) 厘米(cm) 毫米(mm)
請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進率。
板書: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下面的括號中填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課桌的長度約是100(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 )
學校運動會比賽跑200( ) 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約是2( )
(說明: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性。)
3、師:國慶節,老師從上海出發到南京,指示牌顯示距離南京還有268(?),后面應該是哪個長度單位呢?
4、揭示課題: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
板書:千米的認識
(說明:從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一)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圖片。
圖1:路標。
圖2:限速。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小結:表示鐵路、公路等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書:(公里)km
(二)新課展開:
1、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師:各位同學,請大家看運動場的跑到圖,它的環形跑道一圈是200米,這樣跑幾圈剛好是1000米?(5圈)
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練一練:
2千米=( )米 (讓學生說想法)
想:2千米就是2個1千米,即20__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個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周邊地圖:這是我們學校周圍的地圖,從校門口出發,你認為走到哪里是1千米呢?(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說明:以情激趣,使學生感到生邊處處有數學,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三、練習鞏固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讓我們來做一些練習,看看同學們的掌握
情況。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讓學生獨立嘗試,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交流反饋。
2.選擇題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約4( ),每小時能跑40( )
A.厘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的雅魯藏布江,平均高度約為海拔4( )
A.厘米 B.米 C.千米
四、聯系生活,學會應用
1、十一期間,小丁丁沒有選擇出門旅游,他在少年宮參加完活動準備去圖書館,請問,有幾條路可以選擇?
620m
620m
小丁丁覺得路太遠了,他決定打車,請你任選走法,計算一下長度,如果選擇出租車,你的選擇起步價夠嗎?
五、課后實踐: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長時間。
(說明:千米的實際長度的感知,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才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六、板書:
千米的認識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00米=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