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魂》教學實錄
[生21]我也不知道從哪來的,我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就把它摘下來了。
[師]你的這個習慣值得大家學習。是啊,有很多東西都是我們平常積累,一到用時就會
“自動”跳出來了。碧藍高遠的天,鋪滿黃葉的地,只用6個字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很美的秋景。
[生22]我欣賞第三節中的那一組排比句,因為句子差不多,卻又不一樣?
[師]你具體說說?怎么個不一樣?
[生22]不單是,不只是,不光是,不全是,不盡是
[師]是啊,作者沒有重復用詞。避免了呆板枯燥。大家能不能用這一組詞來改寫一下“秋色”中的第三段?再想想為什么不這么寫。
[生22]那就重復了。
[師]嗯,有什么聯想嗎?
[生23]我聯想到“唐伯虎點秋香”中“秋香”這個名字。
眾生嘩然。
[生23]我原來不理解這個名字,現在才知道這個名字的意思。
[師]這個名字有詩意。好,我們請第一組同學把這兩節讀一讀,讀的過程中要把我們剛才品味到的語言的韻味表現出來。
(第一組學生朗讀)
[師]這一遍好多了,第一組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第二組同學來――
[生24]我欣賞第一段中的幾個動詞的運用,因為用得很準確。
[師]愿聞其詳!
[生24]樹葉是“吹跑”,果實是“吹落”,種子是“吹掉”,世界是“吹走”。
[師]準確在哪里呢?
[生24]樹葉干枯了,比較輕,那個,吹落,吹掉……
[師]嗯,哪個同學來幫幫他的忙。
[生25]果實用吹落比較好,因為我們常講“瓜熟蒂落”嘛!
[師]好,有證據,“瓜熟蒂落”這個詞大家會寫嗎?寫下來!按档簟蹦?
[生25]種子也是成熟了,比較重,而且比較多,用“掉”。
[師]那么世界為什么用“吹走”呢?
學生沉默。
[師]啊,這個老師幫一下忙,大家想想,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夏天的郁郁蔥蔥消失了,好像是被秋風吹走的,為什么用“走”,因為夏天還會再回來,充滿生機的春、夏還會再來,有“來”,所以是“走”,如果是“跑”了“掉”了“落”了,那就壞了,是不是?
學生心領神會。
[生26]我欣賞第三段的排比句中的“介紹”、“藏進”、“領進”幾個詞用得好。
[師]好在哪里?
[生26]準確、形象、生動。
[師]你說得對,但不夠詳盡,哪位同學來補充,聯系一下這幾個詞表達的內容。
[生27]這幾個詞用擬人手法把秋風慈母般的心腸表現出來了。
[師]很好,課本中有“別曲解了它那一片保護生命的慈母的心腸”一句。
[生28]我聯想到“秋風掃落葉”這句話。
[師]嗯,這個“掃”字用得好。有力度。
[生29]我特別欣賞“飄悠悠,飄悠悠”,兩個“飄悠悠”把樹葉盤旋落下的情景描寫出來了。
[師]不錯。僅僅是寫出“盤旋落下的情景”的嗎?
[生29]還寫出了“憂心忡忡”的樣子。
學生反對。
[師] “似乎”說明不是,那是什么?
[生30]是在思考?
[師]根據呢?
[生30]這節的結尾有――“它是在想……”
[師]對,大家注意要咬文嚼字,要根據上下文來品析。想的結果是什么?
[生30]既然生命已有了一個不尋常的開頭,就應有一個不尋常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