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測試與評估
7、略
二、文段閱讀訓練
(一)
1、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2、(1)按照原先的制度,凡訟訴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2)(暗中行賄)疏不通關系的人,有閻羅王和包老頭。
3、第二段:突出寫包拯巧言善辯,不辱使命;第三段:突出寫包拯為官剛正,執法嚴峻。
4、正面;側面;動作;語言。
5、第一,把包拯笑比作黃河清,說明包拯為官剛正,儀表威嚴冷峻,極少有笑臉,讓人們望而生畏。第二,把他與閻羅王相提并論,實際也有比喻意味,因為包拯執法嚴峻,行賄通關系的人無機可乘,無孔可鉆。(意思對即可)
6、包拯是一個有智慧,有骨氣,愛國家,愛百姓,為官廉潔、剛正,執法嚴峻,鐵面無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意思對即可)
(二)
1、①特征:特別征召;②良人:平民,百姓;③謝:認錯;④數:列舉罪狀或過失。
2、陛下你因德行圣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拿什么來治理天下呢?
3、這是側面描寫,以老百姓的口碑和歌謠來突出董萱執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平。
4、這段描寫表明董萱有據理不屈,不向權勢低頭的精神。
(三)
1、shào,jiàng,gēng,shù。
2、認為;緣故;截斷;活埋。
3、趙括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議論不定式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然而趙奢不說他好。
4、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系實際情況,發空議論。
三 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