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教學設計6
對以上問題,教師可根據學情加以取舍。
四、朗讀背誦
試著當堂背過這首詩。
五、體驗與反思
教師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學習體會,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生活,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六、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三。
2、根據“體驗與反思”的要求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未選擇的路》。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現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詩歌《未選擇的路》。前者告訴我們應如何面對人生挫折,后者則告訴將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如果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對人生的態度積極樂觀的話,那么《未選擇的路》對人生的選擇又是怎樣的呢?
板書課題,出示相關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大意。
2、認識慎重地選擇人生的意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二、整體感知
要求同學們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認真地閱讀這首詩歌,最好是默讀。深入思考每節詩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詩,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題:
1、怎樣理解詩歌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表現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類似的例子嗎?
2、四節詩各表達了什么意思?
3、這首詩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明確:
1、表面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征手法。我們曾學過的《在山的那邊》和《行道樹》等都采用了這種寫法。
2、第一節,寫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選擇的尷尬與無奈,陷入沉思──一經選擇便無從回頭。
第二節,寫詩人選擇了一條極富挑戰的道路,這條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靜。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第三節,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但他卻留戀著那條未經選擇的路,擔心踏上一條錯誤的路而難以返回。
第四節,寫詩人對未來的遙想。將來回顧往事,那條未選擇的路是不是比已選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現實已經不能回頭了。
3、這首詩是寫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許多,人的一生只能選擇一條。當踏上這條道路以后,可能會發現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對未選擇的路產生向往,也是對美好人生的向往,這便是詩人所表達的意思。它告訴我們:人生的選擇很無奈,即要勇于抉擇,更要慎重對待。
三、問題探究
思考題:
1、詩人選擇了自己的路,可為什么題目卻是“未選擇的路”?
2、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未選擇的路》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什么不同?
3、這兩首詩歌對人可能產生怎樣的影響?
明確:
1、詩歌雖然寫到已選擇的路,但重點強調的卻是未選擇的路,以引起人們對人生選擇的思索,所以以“未選擇的路”為題。
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表現得樂觀積極,而《未選擇的路》則表現得有些憂郁。
3、兩首詩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選擇的路》對于人生選擇的思索,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
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四、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2、試著寫一篇隨筆,評論一下這首詩。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