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敬畏生命》《熱愛生命》
短文兩篇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的脈絡和主旨。
2.品味一些語句。
3.認識生命的木質、生命的意義,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課前預習:閱讀這兩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讀書感受)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從文題入手,憑語感揣摩"敬畏"的內涵。比較"敬畏"與"熱愛"的內涵,試找出二者
之間的聯(lián)系,對兩篇文章的內容進行預測。說說哪個標題對你更有吸引力,為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朗讀課文《敬畏生命》。
以座次為順序,請同學單個、分段朗讀課文,便于老師發(fā)現(xiàn)讀錯的字音,加以糾正。
讀前提請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纖維 渾然不覺 奢侈 湖畔 蔚然成陰
要求同學:標記出能與你產生共鳴的語句或是暫時不理解的語句。
2.討論《敬畏生命》的內容和大意。(目標1)
說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最好能說說為什么。
說說你暫時不理解的句子,提交集體討論。
可以組織全班對下列語句中帶點的詞進行揣摩,領會疑難句的含義。(目標2)
a."我?guī)缀跏堑谝淮斡鲆娚?-雖然是植物的。"("生命"在這里不僅指生命傳遞的形式,更指生命的內涵,或理解為生命的意義。)
b."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因為樹不分晝夜的飄絮飛種,而最后可能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樹,所以說生命的形成是耗費了巨大成本,因而是"豪華奢侈"的。)
c."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里,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土地"比喻作者的心田,即"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敬畏"在文中是敬重、不敢輕視的意思。這個句子含蓄地寫了由樹木飛絮飄種所得到的人生感悟。)
3.朗讀課文《熱愛生命》。
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領略(lue)存在(cun)品嘗(chang)
要求標記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熱愛生命的語句和暫時不理解的語句。
4.討論《熱愛生命》。
①作者是怎樣看待生命的?哪些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品味下列語句。(目標2)
a"我們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生命是經過數(shù)十億年的時光演化而來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無可比擬。)
b."生之本質在于死。"(有生就有死,沒有死也就沒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c."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因為好好享受了生活,對死亡就不感到遺憾。)
d."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關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四、教師小結(思想教育)
這兩篇短文都是談生命問題,學習后大家一定有許多感受。對于一個初中生來說,生命剛剛開頭。今后我們要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呢?我們也必須"敬畏生命熱愛生命",讓我們的生命在人類歷史的銀河中發(fā)出一點光和熱。
五、布置作業(yè)
a、抄寫課前字詞。
b、完成練習一、二。
c、討論這兩篇文章的異同。
六、說課精要:把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閱讀,有利于他們整體感知。
七、教學結構:導入--朗讀--感知--討論--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