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與龍門》教案及練習
四. 課文講解
《壺口與龍門》
(一)教學設計>文章主旨
這篇教學設計>文章的題目是《壺口與龍門》,顧名思義,應該是寫自然地理的,但是,縱觀全文,其中又出現了許多不屬于地理的文字,例如李闖王和人民解放軍橫渡黃河等。這是因為,光寫地理的屬性,可能比較單調,把與地理有關的歷史的故事帶進來,可以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
(二)教學設計>文章思路
全文分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整體介紹壺口至龍門段河谷的位置、長度和特點。二、三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介紹著名的壺口大瀑布。分為兩層,第二自然段介紹壺口大瀑布的位置及成因。第三自然段描寫壺口瀑布的神奇景象。最后三自然段介紹龍門。分為三層,第三自然段介紹龍門的地形特點和“龍門三激浪”的壯觀氣勢。第四自然段介紹龍門渡口曾有過的輝煌歷史及橫渡龍門天險的無比兇險。第五自然段介紹今天龍門上的三座大橋。
(三)語句欣賞
“巨浪咆哮著沖向對岸,對岸的峭壁又把波浪扔回……”“咆哮”“扔”等詞語賦予巨浪和峭壁以生命,寫出了一種撼人心魄的氣勢。
“每遇晴天,瀑布的水霧充滿河谷,在陽光照耀下,映出道道彩虹,五光十色,交相輝映,分外美麗。”一轉壺口瀑布的險急,而描繪其色彩豐富的彩虹,使教學設計>文章平添幾分風韻。
(四)寫作特點
《壺口與龍門》《運河與揚子江》在表達形式上與本單元的其他教學設計>文章有很大不同,探討它們的主要特點。《壺》篇系說明語言。①文字表述準確、客觀、科學。有大量準確的數字。涉及的事實均具體明確,有據可考。引入傳說、神話、故事,目的在增加趣味性,但均有明確交代。②重在說明對象的客觀特征。如壺口、龍門為黃河“最為險要”處的地理特征,船工越渡龍門天險的操作技術。《運》篇采用了獨特的對話形式,好處是便于鮮明地比較和褒貶,也增加了趣味性。
(五)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
《筏子》所表現的人類與自然的搏斗,主要是贊美征服自然,戰勝險惡的自然條件,成為自然的主人的人們的勇敢、智慧、鎮定、沉著、細心。而《江之歌》主要有三點:①側重于表現“人類克服無情的自然力的頑強精神”。②還表現了人類在克服無情的自然力的拼搏過程中的無比艱辛、殘酷乃至苦難。③寫法很不一樣。兩篇刻畫的形象(艄公、纖夫)中都隱含了抒情,但《筏子》又是哲理之文,寫到的一些情景又為其中的哲理思考服務。《江之歌》寫了很多場景細節,如①②所述,主要地盡可能地是讓場景和細節自己“說話”。
《運河與揚子江》主要講要經過自己的奮斗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奮斗是辛苦的,但創造了自己“無人能毀的命”,奮斗又是快樂的;表達了不畏艱險 “以苦為樂”的人生觀;謳歌了勇往直前、奮斗到底的大無畏精神。“奮斗來的生命是美麗的”,主要是說通過自己的奮斗成為命運的主人,這個生命是美麗的。同時,這樣的奮斗是快樂的,可以戰勝奮斗中遇到的各種阻力、苦痛、艱辛,或者反過來說,戰勝了這些艱辛、苦痛、阻力的奮斗是快樂的,奮斗過程中的這種精神狀態正是生命美麗的體現。
《筏子》寫人類憑借自己的勇敢、鎮靜、智慧、大膽、細心,與黃河險惡的風浪搏斗,這正是奮斗;寫人類戰勝兇險,成為黃河的主人,這正是通過奮斗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 《江之歌》一方面寫了人類與自然搏斗中的苦難,那正是《運河與揚子江》中說的“筋斷骨折”的“辛苦”,“心摧肺裂”的“悲痛”,另一方面,又寫出了人類為生存而與自然搏斗的那種悲壯感以及對這種悲壯奮斗的崇敬。突出表現的就是作者對人類克服無情自然力的頑強精神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