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表格式教案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學課題 木蘭詩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并背誦全詩。
2、復述表演,并領會其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3、人物賞析,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4、體會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5、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
教學重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并領會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2、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
3、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情境教學法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二、集體反思,互動質疑
三、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第二課時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2)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師總結木蘭形象特點,并一邊分析,一邊板書: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2)第4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3)第5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4)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3、詳略分析:
(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
(2)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教師請學生任選下面三個話題中的一個話題,進行說話練習。
(課件展示)
1.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動。
2.假如“你”就是木蘭姑娘,說說自己的戰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1、總結存儲: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詳略得當,并運用了排比、夸張、對偶、等修辭方法,這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些特色
2、拓展延伸:
(1)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2)完成《訓練與測評》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