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的際遇》同步訓練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chóu chàng( ) 安tián( ) xié( )取bìng( )棄 積zǎn( ) qiáng( )櫓2.下列加粗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驀然(突然、忽然) 茫然(對事理全無所知,找不到頭緒)b.稚氣(幼小) 彈指一瞬(眼睛)c.不勝涼意(勝利) 近乎絕望(于)d.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小心翼翼(翅膀)3.下列不含同義詞或反義詞的一句是( )a.我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擺脫這沉重的肉體的束縛。b.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c.而且,在白駒過隙的彈指一瞬,這已是我來到北大第三個秋天。d.北大為一個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擁抱永恒的小女孩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子。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1)我開始思索,開始疑問,開始摒棄,開始相信。( )(2)我覺得自己就像是童話里的女孩,懷著激動不安的心情啟開了閃閃發光的仙宮大門。( )(3)你卻永遠年輕著,微笑著,擁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夢想,激勵一屆又一屆學子的抱負,也撫慰著一年又一年桃李開落的惆悵。( ) (03年廈門)希望是一輛轉動的風車(1)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條幽深而偏僻的峽谷深處,那是個貧瘠到幾近荒涼的地方。因此,我在老家所度過的童年歲月,雖然談不上悲慘,但也沒有多少甜蜜和歡樂可言。在我印象中,我就從沒有“過”過一個像樣的生日。“過生日”對于像我一樣命運的山里孩子來說,永遠只是一個甜美而奢華的夢想。不過,我六歲那年過的生日,卻至今記憶猶新。30多年過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2)我清楚地記得,六歲生日的那天,a________(有時、一向)沉默寡言、不茍言笑的父親,b________(竟然、依然)放下了手中那總也忙乎不完的活計,c________(破格、破例)為我做了一輛小巧而精致的紅色風車。(3)可以這樣說,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最值得銘記的一個生日,也是記憶中我所度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舊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感動。(4)畢業于省地質學校的父親,在“文革”運動剛一開始,就被當作“臭老九”遣送回鄉“勞動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冊多年的忍辱負重的父親,最終盼來了“解放”并“結合”進了生產大隊的領導班子。父親“解放”的那天,又剛好是我的生日,父親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兆頭,心里自然非常高興。于是便找來竹篾、面糊以及為大隊書寫標語墻報時用剩的邊角廢紙,專門為我做了一輛六角形的紅色風車。(5)那是一個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凈得沒有一絲流云。也沒有風,哪怕是一絲微風也沒有。父親幫我把風車做好以后,卻怎么也轉動不起來。父親見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樣子,便微笑著對我說:“傻孩子,要讓風車轉動起來,你就必須學會奔跑。你跑得越快,風車也就轉動得越快。”聽父親一說,我恍然大悟,便手舉風車,在門前那片寬闊的田野上,興奮而快樂地奔跑起來。(6)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風車不停地轉動了起來。我跑得多快,風車也就轉動得多快。因為奔跑,因為不停地轉動著的風車,我體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一種奔跑的快樂。(7)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風車,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飛快地轉動,轉動……(8)上高中的時候,在語文課任老師的影響下,我喜歡上了文學,夢想著能考上云南大學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但命運卻與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高中畢業那年我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只好別無選擇地回到了家鄉,回到了云封霧鎖的大山深處。此后,我便接過了父親手里的農具,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涯。那段時間,我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整個人都好像變了模樣,整天像丟了魂兒似的沉默著、頹廢著。面對著生產隊分給的一畝三分地,我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總是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消極態度,用繁重的勞作來麻木自己的心靈。所有的文學書籍和稿紙筆墨,都被我鎖進了木箱。(9)父親見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爛為爛”的生活態度,便對我說:“孩子,一個人什么都可以舍棄,譬如榮譽、地位、金錢等等,但惟獨不能舍棄希望。不論在什么時候,只要希望還在,你就會有明天、有未來。如果你舍棄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沒有了。”父親接著意味深長地說:“你還記得小時候有一年過生日,我曾給你做過一輛風車嗎?……”(10)聽了父親的一番教誨,我深受啟發。從那一天起開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夢想,全部投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中。我奔跑著,希望的風車也在轉動著。十年過后,我終于獲得了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內外近千家報刊發表了數以萬計的文學作品,而且出版了個人的作品專集。(11)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隨時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終高舉著屬于自己的那一輛風車,勇敢地向前奔跑著。5.根據語境,運用詞語:(1)根據文意,從第(2)段中的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填在它前面的空白處。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2)文章第(8)段劃線處描寫“我”的情形可以用一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