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文言文·七年級(下)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一、黔之驢1.寓言是一種文學(xué)體裁,是含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jié)構(gòu)大都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
2. 文章通過述寫老虎懼驢、識驢、戲弄驢、吃掉驢的過程,啟示人們應(yīng)該認識事物本質(zhì)、克服對未知事物畏懼的心理,從而駕馭并征服客觀事物;也告誡人們掌握真本領(lǐng)、真才干的重要。課文一共兩段,第一段寫驢虎較量之前的狀況,第二段寫驢虎較量的過程及結(jié)果。
3.《黔之驢》的寓意
(1)從虎的角度:不被對方氣勢嚇倒,或注意觀察,知己知彼。
(2)從驢的角度:徒有其表,無真本領(lǐng)是行不通的。
4.成語:龐然大物 黔驢之技 黔驢技窮:比喻就是虛有其表,本領(lǐng)有限的人。
二、陋室銘
1.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種文體,或歌頌贊美,或有所警誡。
2. 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偉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思考
(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3)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4)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5)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7)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yīng)。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偉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