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語文總復習·文言文·七年級(下)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6.主題
文章通過描寫一場生動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現出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7.全文正面描寫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那么側面描寫聽眾的神態又起什么作用?
(1)反襯“撫尺一下”所形成的肅靜而緊張的氣氛,“滿”“無”點明人人如此。這八字既說明了賓客對這位名嗓京城的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反襯出他那令人嘆服的藝術魅力,為即將開始的演出創造了靜寂的氛圍,為下文千奇萬狀的聲響埋下伏筆,
(2) “伸頸”“側目”說明觀眾聽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遺漏,同時還想了解其中的奧妙所在,“微笑”表示觀眾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聽眾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
(3)寫聽眾情緒隨著表演而起伏變化“正坐”和“伸頸”側目“對照”“少舒”和“正坐”寫賓客由緊張而松了一口氣,
(4)寫賓客的神色、動作、情感、心理,猶如身臨火場一般,“先走”寫出賓客以假為真,驚慌欲逃的神態。這樣正、側描寫相結合,就把口技者的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聯系起來,突出表演口技的“善”。
五、詩詞五首
1.飲酒
主旨: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全詩可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從哲理的高度來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第五句以下為第二層,寫詩人從對自然界的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啟迪。
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欣賞
這“悠然”不僅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同時也體現了全詩的宗旨,歸復自然。
2.《次北固山下》
主旨:《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寫景詩。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情,又寫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胸襟。
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欣賞
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寫景逼真,敘事準確,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這首小詩,贊美京城長安的早春景色。
4.《雁門太守行》
主旨:本詩描繪的是將士們在*近北方邊境地區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面,贊頌了將士們的戰斗意志和誓死報國的決心。
全詩描繪了兩個場景。前四句寫的是日落邊關將士守城的情景。后四句寫援軍的活動。
5.《天凈沙·秋思》
主旨:這是一首散曲,選自《全元散曲》。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前三句全是寫景,但又句句寫出游子的客愁與鄉思。最后兩句是第二層,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