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
1958年秋開始,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開始了核彈的理論研究。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后,他又投入對氫彈的研究,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8個月氫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副總理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四、檢測預習。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元勛(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yān)紅 奠(diàn)基 開拓(tuò)
當之無愧(kuì) 摯(zhì)友
(二)詞語解釋。
【亡國滅種】使國家滅亡,種族消滅。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
【鮮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鮮,少。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鞠躬,小心謹慎的樣子;盡瘁,受盡一切勞累;已,停止。小心謹慎,不怕勞苦地貢獻自己的一切,一直到死才停止。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礎。
【開拓】開辟;擴展。
【截然不同】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形容兩種事物沒有一點共同的地方。
【鋒芒畢露】鋒芒,刀劍的刃口和尖端,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也比喻人顯露出來的銳氣;畢,全;露,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部顯露出來。多比喻人有傲氣,愛顯露自己的才能。
【家喻戶曉】喻,明白;曉,知道。家家戶戶都知道,都了解。表示人人皆知。
【辭令】交際場合應對得宜的話語。
【驕人】使人自豪。
【孕育】懷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
【選聘】選擇聘用。
【知人之明】明,指視力,引申為看清事物的能力。指能正確地認識和了解別人,對別人有客觀、正確的估價。
【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于戰場。
【枯蓬斷草】枯干的、折斷的蓬草。多形容荒涼、死寂的環境。
五、閱讀全篇,整體感知,根據小標題和課文內容,把握全文的行文脈絡和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學生先閱讀課文,熟悉文本,這是閱讀理解本文的基礎。因本文采用小標題的形式,也便于學生把握行文的脈絡,進而把握思想感情。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總體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來理清脈絡和文章各小標題之間的聯系。)
學生分組朗讀課文,思考、討論。明確:本文共有六個小標題,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
(一)“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展示背景,引出“鄧稼先”。先列舉一百年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了解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后寫新中國成立,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赤子——鄧稼先。(投影或板書:背景)
(二)“兩彈元勛”: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鄧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