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
二、閱讀第三部分。本部分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對比,突出了鄧稼先的哪些性格特點?請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加以概括。
(學情分析:對對比手法的使用以及它的一般表達作用,學生是可以很快發現的。本題的目的是,要學生具體體會和掌握對比手法的作用,并以概括的語言來表達。)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
奧本海默是美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鄧稼先則是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元勛,具有很強的可比性。把他們進行對比,目的在于突出本文的主人公鄧稼先。通過對比,鄧稼先的精神品質就顯得更加鮮明,表現他的精神品質的詞句主要有:“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實”,“誠真坦白”,“從不驕人”,“最具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因此,“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信任他”。
要注意的是,作者拿奧本海默來對比,意圖不是要貶斥他,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更為鮮明,呼之欲出。
三、閱讀第四部分。
討論:“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作者真的想不清楚嗎?
(學情分析: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挑戰性。要引導學生了解含蓄深沉的語言,往往是表達更為深刻的意義和情感。)
學生思考、交流。明確:
作者其實是很清楚的,只不過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得更為深沉。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作者的深情。這一句運用兩個表示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鄧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別有韻味。
四、閱讀第五部分,并思考下列下列問題。
(一)朗讀《吊古戰場文》,并翻譯成白話文。
參考譯文:
多么廣大開闊啊!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纏繞,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神情多么沮喪啊,心情悲慘憂傷,(只見那)悲風呼號,天日昏黃。蓬草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連飛鳥也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就是古戰場啊!過去常常有軍隊在這里全軍覆沒。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清楚。”
(二)這一部分引用《吊古戰場文》,有什么用意?
(學情預測:凡是引用,必有深意。學生學過引用的修辭方法,對引用的作用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體會。)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
1.渲染氣氛,突出鄧稼先工作環境的惡劣。說明這里的惡劣環境自古如此,反襯鄧稼先的精神品質之令人仰慕。
2.這是作者與鄧稼先在青年時期在昆明一起背誦過的文章,把它引入,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更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誦文思人,恍在眼前。
3.為文章增添了典雅的色彩。
(三)本部分結尾處還引用了一段“熱血男兒”歌。這一引用與引用《吊古戰場文》的用意有什么不同?
(學情預測:學生對對比的認識要逐漸深入,這又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同時,通過對比,也可以更好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學生比較、思考。明確:
引用《吊古戰場文》,目的主要是渲染氣氛;而引用“熱血男兒”歌,目的是通過歌曲所表達的中華好男兒獻身祖國的精神,來歌頌鄧稼先的精神品質。這是襯托的手法。以此為背景音樂,氣勢磅礴,內容吻合。這也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盛贊鄧稼先,因為這首歌表達的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民族的自信、自豪。這種情感是鄧稼先所具有的,也應該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必須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