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2
12、《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以“說和做”總領全文,前半部分重點寫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后半部分重點與聞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志士”,文章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記敘了離一多先生說和做的事跡,表現了聞一多先生說做統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13、《音樂巨人貝多芬》按照訪問的順序,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度為中心,從外表逐步深入到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成功地表現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和堅強個性。本文的獨特之處就在于:把貝多芬這要一個偉人還原為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著重表現他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貝多芬,德國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14、《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以時間為序,通過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著重刻畫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思想和性格特征。作者莫泊桑,法國作家,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等。
15、《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由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點明學習對健全人格的作用。
16、《社戲》以“我”到趙莊看戲為線索,先略寫在平橋村的快樂生活,再詳寫到趙莊看戲的全過程,表現了農村人的淳樸善良,反映了“我”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選自魯迅的小說集《吶喊》。
17、《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為線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個階段展開描寫。不僅表現了安塞腰鼓這種民間藝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特點,而且反映了陜北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作者劉成章。
18、《竹影》的作者是現代畫家、散文家豐子愷。全文以“竹影”為線索,以幾個少年充滿童真童趣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說明藝術并非高不可攀,關鍵是要培養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
19、《觀舞記》由正題與副題組成。正題點明中心話題——觀舞,副題充滿感情,是對正題的具體化說明。文章先從一個觀賞者的角度寫自己對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總的印象,然后具體描寫他們的舞蹈,最后寫出觀感。文章運用比、排比等手法形象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精妙地舞蹈。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
20、《口技》作者林嗣環。本文以時間先后為序,先寫一家人由睡而醒,再寫一家人由醒復睡,接著寫一場大火災突然而至,再從賓客的神態、動作等方面烘托,從正面和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藝。文章選自《虞初新志》,這是清代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說。
21、《偉大的悲劇》作者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體現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本文是一篇傳記,寫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筋疲力盡卻又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最后一個個悲壯地死去。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于探險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22、《在沙漠中心》主要記錄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間的所思所想。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是:痛苦—絕望—平靜—樂觀 ,在沙漠中他們遇到了 寒冷問題, 疲倦問題,缺水問題,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出主人公 堅強 勇敢 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