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2
23、《登上地球之巔》,全文以四名隊員克服重重困難攀登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的經過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序,著意描寫登山隊員在登山中面臨的三大困難:寒冷、黑夜和缺氧。表現了這些困難在嚴峻的考驗面前堅強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他們是靠意志、毅力、團結合作和犧牲精神來克服三大困難的。
24、《真正的英雄》是一篇聲情并茂的悼詞,演講者是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從感情脈絡來看,全文可以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前部分主要抒發了悲痛心情,后半部分則主要表達化悲痛為力量。文章表現了開拓進取,勇于獻身的美國精神,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25、《夸父逐日》選自《山海經》,是我國最早的神話之一。在這篇神話中,巨人夸父敢于與太陽競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為桃林。這個奇妙的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人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后來,人們常用“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有時也用“夸父逐日”來比喻不自量力。共工怒觸不周山》選自《淮南子》,借助神話解釋了古代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運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手法賦予浪漫主義色彩,表現了勇于挑戰的精神
27、《斑羚飛渡》,文章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表現了斑羚在危難之中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
28、《華南虎》寫于“十年動亂”期間,作者牛漢,當代詩人。這首詩以參觀動物園的老虎的過程為順序,以寫實和猜測的筆法,寫了有著不屈的生命、執著靈魂的華南虎的形象。表現了華南虎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個性。
29、《馬》是一篇科學小品,作者是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他曾用40年時間寫成36巨冊的《自然史》。本文用文學的筆調,采用對比的寫法,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使用”的馬的深刻同情。
30、《狼》選自《聊齋志異》,是清朝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本文以狼為主線,通過寫屠戶與狼相斗的故事,著力表現狼的狡猾,最后一段議論點明主旨:狼無論多么狡詐陰險,最終還是要初機智勇敢的人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