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29課古文二則導學案(含答案)
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1.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 翻譯句子。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3.“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從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請結合文意,談談你對“知音”的理解。
四 拓展延伸
讀伯牙絕弦的有關文字,思考問題: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節選)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 善鼓琴的伯牙,名滿天下的伯牙,居然從此絕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見著這絕弦,再對子期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2. 后人根據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譜成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什么?
一. 基礎達標
1.a
2.蠅翼:蚊蠅的翅膀。 斫:砍,削。 質:對象,搭檔。 念:心里想的。 窮:窮盡 逃:逃避 雖然:即使這樣。
3.我沒有施技的人了,我也沒有可以與之談話的人了。
匠石揮動起錛子呼呼生風,楚國人站在那里任憑他砍削。
鐘子期總能點明他的情趣。
4.a d
5.周 戰國 哲學家 文學家 道家 《莊子•徐無鬼》
御寇 戰國時期 《列子•湯問》
二.設問導讀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難遇到,沒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了。
2.莊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關系,表達對朋友懷戀和惋惜之情。
3.伯牙把自己的情懷寄托于琴音,琴技爐火純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無論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道出伯牙的心意。
4.知音難得,知己難求。
三.(一)1.b
2.莊子為失去朋友感到無盡悲傷,說明他們情誼深厚。管鮑之交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3.郢匠揮斤 形容人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二)1. ⑴擅長 ⑵好
2.你所聽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樣。
3.“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四.拓展延伸
1.略 2.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雅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