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版復習資料
七年級下冊
第七單元
一、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
《強項令》特征:特例征召 蒼頭:家奴 數:( )大言數主之失(列舉) ( )有大麥數斛(幾) 箠:臣不須箠(鞭子打) 欲箠殺之(用鞭子) 被:蓋,覆蓋 臧:通藏 隱藏 班:分發 捕捉打擊
《包拯》第:但 只管 粥:賣 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不久)
24、*黔之驢---柳宗元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 分)
a、驢不勝怒,蹄之( ) b、技止此耳( )
c、以為且噬已也( ) d、虎因喜( )
9、下面句中加點的“益”字,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和( )。(2 分)
a、滿招損,謙受益。 b、精益求精。
c、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 d、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
1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 分)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
譯: 。
11、寫出由這則寓言衍生出來的成語(至少兩個): 。(2分)
12、龐然大物的黔之驢為什么會被虎“斷其喉,盡其肉”?這個 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3 分)
8、 a 名詞作動詞,用蹄子踢, b 同“只”不過、僅僅
c 將要 d、于是 9、bc
10、(一只)老虎看見驢,覺得它是個龐大的家伙,于是反它當作神,
只敢躲在樹森偷看它。
參考答案:
11、黔驢技窮,龐然大物(黔驢之技)
12、驢雖是寵然大物,卻無對附老虎的本領,只會鳴叫、蹄之,才會被老虎“斷其喉,盡其肉”。本文告訴我們面對那些貌似強大實則虛弱的東西,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勝它。(言之有理即可)
第七單元
26、 包拯------脫 脫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第歸,殺而鬻之。”尋復來告私殺牛者,拯:“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嘗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1、判斷加點詞的含義,正確的是( )(3分)
○1其人遂無以對; 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