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麥穗》教案5
老漢的外貌描寫;與“我”的對話中說“這擔子就是我的家,走到旮達,就歇在旮達”;老漢以實際行動回報了小女孩純真的感情,每逢經過村子,他總是帶些小禮物給她;不僅如此,他的愛還表現在尊重小女孩的內心上,他保護她的感情,在她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稱她是自己的小媳婦;他疼愛她,還因為她是個“貪吃的、因為丑陋而又少人疼愛的孩子”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孤苦,但善良、心細、慈祥、善解人意的老人形象。就算對一不相熟的小女孩也無私地關愛著,可見其愛的淳樸與無私。]
④怎樣理解景物描寫中的“可它也沒讓風刮下來、讓雨打下來、讓雪壓下來”一句?文章中的“小火柿子”象征什么?
[教師理解(僅供參考):“小火柿子”象征義:(可聯系《最后一片樹葉》輔助理解)象征著老人對“我”無私的關愛在“我”心中是不會隨時間的流逝、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
⑤文章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教師理解(僅供參考):如第四段中“等田野騰起一層薄霧,月亮,像是偷偷的睡過一覺又悄悄地回到天邊”的景物描寫的作用,一是交代姑娘們起得很早;二是朦朧的景物描寫烘托起了姑娘們朦朧而美麗的夢。而寫“小火柿子”的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一是象征著老漢對“我”那無私的愛;二是起到烘托人物感情的作用。]
⑥文章中“我”為老漢的死“哭得很傷心”,為什么卻又說那“疼愛我的賣糖老漢”是“陌生”的呢?
[教師理解(僅供參考):之所以說老漢是“陌生”的是因為,居無定所的老漢與“我”,只有在他“經過我們這個村子”才能見上一回,聯系他們的“紐帶”只是一句所有人都不當真的小孩稚語。但老漢卻為了一“貪吃的、因為丑陋而又少人疼愛的孩子”付出了他“沒有任何希求,沒有任何企望的”愛,因而有此一說。]
⑦文章最后一句寫道“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早已不知被我丟到哪里去了”,怎樣理解?對于如此珍貴的荷包,“我”卻弄丟了,是否讓人感到一種無奈?是否使文章傳達的情感因此而大打折扣?
[教師理解(僅供參考):因為“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是“我”童年夢想的載體、顯現形式,它的丟失,象征著“我”童年夢想的失落。而“我”長大以后,“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個皺皺巴巴的,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但“早已不知被我丟到哪里去了”。這說明“我”常懷念那個失落的美麗的夢,但再也難尋,從而也表現出“我”對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對理想的人生形式的執著追求。]
(五)愛的解碼——重點探究,對話互動
(1)擬用“張潔書友會”的形式,學習小組輪流以“作者”和“讀者”的角色,就以上問題或新問題展開對話交流。老師是發問者,也可以是被問者,參與到這一互動中。
(2)在對話互動環節前,先向學生簡介張潔及其作品的特色等,讓學生能知人論文。
(3)教師據學生所提問題,作及時、靈活的調整,以期與學生同步互動。
(六)愛有明天——體驗反思
設想一:
抓住文中那句“沒有任何希求,沒有任何企望的”愛進行拓展。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積累,聯系與文章中“沒有任何希求,沒有任何企望的”愛相似的自己的經歷或故事,談談自己的領悟。
(2)教師抓住學生所講中可能出現的共同點,如這些愛大多是單向的,那么是否意味著愛只是一種付出,不需要雙向的互動?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探尋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