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單元整體設計
一、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進入初中后所接觸的第一個現代詩歌單元,盡管他們從古代詩歌的學習中積累了鑒賞詩歌的經驗,但現代詩歌的畢竟與古代詩歌有一定差異,它的一些特點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此外,由于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學生對情感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從現代詩的特點出發,通過聽說讀品等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讓他們在互動中使理解加深,為以后學習現代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單元設計思路
本單元選的四首詩都抒發了愛國與思鄉之情,謳歌希望與夢想!段覑圻@土地》借鳥兒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對苦難祖國熾熱而深沉的摯愛之情。《鄉愁》通過對鄉愁的吟詠表達了身居孤島的游子對家鄉的思念和祖國統一的期盼。《我為少男少女歌唱》以優美的語言,熾烈的感情,謳歌了青春和希望。《紙船》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學習這四首詩,要通過多形式的反復誦讀,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把握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情感,分析其多種藝術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從而體會生活,感悟人生。
三、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新詩的特點,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以語言為載體,反復誦讀,借助聯想想象,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調動生活積累解讀詩歌,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
一、設計說明
這是一首蘊含著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的好詩,也是學生進入初中后所學的第一首現代詩,教學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后面幾首詩的學習。因此,教學應根據文體特點,通過誦讀法、探究欣賞法、比較閱讀法 ,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詩歌形象的象征含義及詩歌的主題,在比較中掌握學習詩歌的門徑。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奏,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
2.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與節奏美,通過小組品讀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通過討論析讀理解詩歌的表現方法和真摯深沉的情感。
2.通過自主輻射閱讀《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給戰斗者》,進一步理解、感悟詩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
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激情。(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第一步:聽錄音范讀;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