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案
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討疑難問題。3.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課時安排兩課時一、導(dǎo)入1.由有關(guān)風箏的詩歌導(dǎo)入,引入本文的篇名、體裁和作者。2.簡介本文的作者魯迅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二、預(yù)習檢查讀準下列字音1.生字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樣mú 嫌惡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驚惶huáng 瑟縮sè 懲罰chéng 虐殺nüè 寬恕shù 苦心孤詣yì 墮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嫌xián 嫌惡 怒nù 憤怒 墮duò墮落賺zhuàn 賺錢 恕shù 寬恕 墜zhuì下墜訣jué 訣別決jué 決定 抉jué 抉擇3.多音字 è 兇惡惡 ě 惡心 wù 嫌惡 shí什物 mó 勞模什 模 shén什么 mú 模樣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一)自主朗讀課文1.朗讀要求:①讀準字音;②停頓恰當;③讀出感情;④讀出重音。2.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②風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線索)④試著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后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④課文寫作的時間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時的中國正處在什么社會嗎?(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⑤文章記敘的順序有哪幾種?本文記敘的順序是什么?(順序、倒序、插敘)(二)思考1.“我”為什么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2.為什么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椋婢呤莾和奶焓梗?.魯迅對等自己的錯誤的態(tài)度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對待自己當年的行為,深深地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