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風箏 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拼命、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忘卻”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4、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5、 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并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難點
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么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有條件可以讓學生去放風箏。(比賽放風箏或個人放風箏)
2、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走入文本
1、交流有關風箏的資料。
2、我們現代大作家賈平凹回憶童年生活時,最令他難忘的就是放風箏了,我們看看他們是(板書課題)
二、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2、出示詞語: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拼命、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忘卻(引導學生注意“喪、坊”是后鼻音)
3、采用各種形式全班檢查抽查讀,在讀書過程中糾正讀音,認識生字。
三、整體感知,理清順序
1、默讀兩分鐘,想想課文圍繞風箏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2、學生匯報。分組分別讀三部分內容。 。
四、指導寫字,鞏固識字
1、觀察書中要求書寫的生字,說出你認為難寫易錯的字。教師堂上指導。(“村、材”形相似,但可利用形聲字的特點來記;“喪”課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沒有一撇,例:“喪”像一個人拜祭親人,彎腰常跪不起,“豎提”就是人的背,背上沒有尾巴——撇。)
2、 學生拿出鋼筆寫字本寫字,老師隨堂檢查指導。 學生通過自己的形象思維識記難寫易錯的字,記得更牢。老師根據已有經驗知道學生容易將“喪”加一撇,設計這個環節,“喪”字的正確率一定會提高的
第二課時
一、交流導入
1、學生交流放風箏的樂趣、心情等。
2、引出本節課重點: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放風箏的的心情的。 通過學生交流自己放風箏時的高興,焦急、擔心、失望、等情緒,引起學生走入文本的興趣。
二、再讀課文,體會心情
1、“我”和小伙伴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是怎樣的?板書:快樂、傷心、希望等。
2、默讀課文,劃出描寫心情的句子。先抓住感情的基調,再找出有關句子。
三、細讀課文,具體感受
1、請一個學生讀劃出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感受在有關句子旁寫出來(寫旁注)。
2、同桌互讀劃出句子,交流感受,寫出旁注。
3、全班交流描寫心情的句子,并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的心情。
4、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詞語,朗讀句子。
a我們精心的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通過查字典理解“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