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蘇教七下)
觀刈麥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觀刈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2.通過學習《破陣子》,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心情。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觀刈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2.通過學習《破陣子》,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心情。
教學準備: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詩歌,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 統復備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民歌《木蘭詩》,了解了花木蘭的傳奇故事,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詩和一首宋詞,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體會辛棄疾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心情。(板書課題。)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觀刈麥》作者自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邦。
(今陜西省渭南縣。)其詩善于敘述,語言淺顯,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是他創作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
《破陣子》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發揚了蘇軾的詞風,是文學史上杰出。的豪放詞人,后世以“蘇辛”并稱。著有《稼軒長短句》。二、自主學習
師:《觀刈麥》這首詩描寫了農民冒著酷暑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一位貧苦農婦之口,訴說當時租稅剝削的沉重和農民生活的痛苦。
同學們,下面請大家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詩詞,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
3.學生再讀詩歌,試著翻譯詩歌,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4.哪些描寫景物的句子表現出勞動環境的艱苦?哪些詩句表現了作者對農家
的關心和同情?
5.詩中“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貧婦人”還是正在勞動的農民?“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6.三讀詩歌,背誦詩歌。
7.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四、反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