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語文第27課《郭沫若詩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2、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品味詩歌優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2、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學設想:本文是兩首想象力豐富的現代詩歌,意境優美。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引導學生去朗讀,在讀中感悟詩歌的感情,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本節教學內容。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請閉上眼睛想如果在群星璀璨的夜晚,我們仰望天空,你會想到什么?(學生想象后回答)不錯,夜空帶給我們許多神奇的傳說,夜空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我們跟隨著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詩人所追求的那份美麗,那份新奇。
二、整體感知:
1、走近作者、作品,字詞:(學生班內交流,教師出示課件補充)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我國著名的詩人、作家、學者。他的著作很多,有話劇《屈原》等,詩歌的代表作是詩集《女神》和《星空》。
《天上的街市》選自詩人第二部詩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這一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
縹(piāo) 緲(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2、學生試讀并用鉛筆標記節奏劃分。與教師課件出示節奏劃分對比同時聽配樂范讀。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3、學生根據節奏和范讀情形,自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注意朗讀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松舒緩。
4、學生朗讀展示。找出詩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畫面?街燈、明星、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物品、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
三、合作探究(根據學生提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
1、你認為作者由街燈想到明星或由明星想到街燈合理嗎?
示例:“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無數”和明亮。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就自然聯想到明星。
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并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這種聯想具體表現出來。同理,作者看到“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聯想街燈。這樣描繪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