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五)整理歸類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類 ①談學習態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②談學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③談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六)總結文言語法:1、通假字:(通誰讀誰,通誰講誰) 說:通“悅”,讀yuè,意為:愉快, 知:通“智”,讀zhì,意為:聰明。 女:同“汝”,讀rǔ,意為:你(第二人稱代詞)2、文言虛詞而:(1)連詞 ①順接連詞,表并列或承接關系,意為“并且”“而且”“就”或不譯。 例:學而時習之 任重而道遠(并且) 溫故而知新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 (不譯) ②轉折連詞,表轉折關系,意為“卻”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 ③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例:提刀而立 ④修飾語,可譯為“著”“地” 例:默而識之(地) (2)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 例:余知而無罪也。(你) 為(1)wéi以為:把……當作(以:把 為:當作) 例:可以為師矣 (2)wéi 是 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 wèi介詞,意為“替”“為了” 例: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之(1)代詞:代指人(第三人稱)、事、物 例:由,誨,女知之乎!(代事,代指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 擇其善者而從之(代人,代指可學習的人) (2)助詞 ①結構助詞,意為“的”。 ②結構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中間,起連接主謂語,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 (簡稱“取獨”) 例: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 (1)代詞 例 :擇其善者而從之(代人,代指可學習的人) (2)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揣測或反問語氣。 例:其恕乎!(表揣測,意為:大概,也許) 其真無馬邪?(表反問,意為:難道) 焉(1)句尾語氣詞,無實意。 (2)代詞,相當于“之” 例:見賢思齊焉。(代指他,賢德的人) (3)兼詞(一字代兩字的意思)相當于“于之” 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相當于“于之”,意為:在那里) 則 表承接關系的連詞,意為“就”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七)作業:1、翻譯后五則 2、背誦《〈論語〉十則》 3、“學探診”第十課1-22題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