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導學案
(5)作青云白鶴觀。 (6)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臺齊。 (8)見二蟲斗草間。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每一段的內容。
5、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課堂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朗讀課文,復述內容,力爭背過。
(四)合作探究,品味鑒賞。
1、揣摩課文內容,試著解釋下列詞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b.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d.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云端。 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h.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i.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j.徐噴以煙。
k.以草為林。 l.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2、小組合作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3、試說說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4、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5、歸納總結。
(1)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歸納本文的主題。
(2)這篇課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點?
三、拓展延伸•鞏固
1、據原文內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沖煙而飛鳴,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鶴唳云端,為之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2)常蹲其身,使與臺齊。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見二蟲斗草間。
3、帶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細察其紋理( ) (2)昂首觀之( )
(3)使其沖煙飛鳴( ) (4)常蹲其身( )
(5)觀之,興正濃( )(6)驅之別院( )
4、閱讀并做練習。
孫叔敖埋蛇
孫叔敖為嬰兒之時,嘗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憂而不食。母問其故。叔敖對曰:“兒聞見兩頭蛇者必死。向吾見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母曰:“無憂。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死電。”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選自《新序》)
(注釋:①嘗:曾經。②向:剛才。③去:離開。④陰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為。⑤治:治理,管理。)
1、解釋加著重號的詞的意思。
(1)歸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見之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