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總復習(新人教版)
11.《春》選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文章主旨:《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靈,借孩子的眼睛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12.《濟南的冬天》選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著名作家。主要內容:作者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用準確、優美的文學,從不同角度描寫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河山的可貴感情。主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無名高地有了名》、《龍須溝》、《茶館》。
13.《風雨》作者賈平凹,本文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貼切的比喻。細致描寫了狂風驟雨中的樹林子、柳條、羊、葡萄蔓、魚兒和室內的老人孩子等的形態和不同表現。作者主要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來表現風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像電影里的慢鏡頭,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展現風狂雨猛,形成了整體上和諧的藝術畫面。
14.《秋天》選自《預言》、作者何其芳,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水芳。文章主旨:在《秋天》里,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描繪了三幅畫面。每一節詩就是一幅畫面。作品有散文集《畫夢錄》
15.《古代詩歌四首》
①《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微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于詩中:寫山島的盎然生機,寄托了他的昂揚斗志;寫滄海的波瀾壯闊,表達了他豪邁的進取精神;寫滄海吞吐日月的景色,顯示了他有博大胸襟和氣吞山河的氣概。
②《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第三聯點明詩人旅行的時間。這是殘冬將盡,新春伊始之際,又是殘夜將盡,黎明來臨之時。“海日生殘夜”,這是一幅多么壯美的江上日出圖!明明是江上日出,詩人卻稱“海日”,這并非有意夸張,而是真實的感受。由于江面遼闊,水天一線,朝日躍升之際,真使人恍如置身于萬頃滄海之中。朝日的光輝驅走了殘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業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江春入舊年”寫時序的變換。這種變換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新春與舊年的界限是那樣模糊,以至于詩人感到。是“江春”闖入了“舊年”。海日緊接殘夜面生,江春不待舊年之完結而入。時光流逝,天運無情,而詩人“猶自音書滯一鄉”,怎么不激起強烈的眷懷故土之情呢?
③《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后,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前用擬人的手法渲染,后用人的感受來襯托,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家的欣賞眼光,獨具慧眼地發現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