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教學模式《傷仲永》教學設計
四合一”教學模式 傷仲永(預案、教學案)
章節(單元)第一單元 課題:傷仲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常見文言詞的意思。
2.能夠順暢朗讀課文,提高準確翻譯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多次閱讀課文,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所要說明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2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 3翻譯全文。教學難點
1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 理解文章所要說明的道理
課時要點:初讀課文,讀清句字;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及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一、創境 激 趣
(一)課文導入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
俗話說“先天不足后天補”,也就是說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彌補。如果先天條件好,天資聰慧,后天得不到正確的教育,那結果又是怎樣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柳宗元的《傷仲永》。(板書課題)
(二)出示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世稱王荊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學過他的詩,誰能背誦一首)
(三)文題含義:傷:哀傷,嘆惜。為仲永的遭遇而感傷、惋惜。王安石為什么要對方仲永哀傷、嘆惜呢?同學們認真學習了課文自然就會明白。
二、自 學 指 導
a初讀課文
(一)出示初讀要求:(三分鐘后比比誰讀得熟讀得好)
1、 根據注釋,讀準字音。
2、 注意讀準句中的停頓。
3、 反復朗讀,把課文讀熟練。
(二)指名讀,根據情況板書糾正重點字的讀音。
隸 ( ) 扳( ) 謁 ( ) 泯 ( ) 稱 ( ) 卒( )
b再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 出示自學指導:
結合注釋翻譯課文,八分鐘后分小組比賽試譯課文。
提示:1、人名、地名、年號等專用名詞,不用翻譯。
2、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適當調整語序。
3、把省略的內容補譯出來,使譯文通順準確。
(難理解的字詞、句子可請教小組的其他同學,小組解決不了,可以記下來全班討論)
c三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 出示自學指導:
結合課文內容思考:
1、 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 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組討論交流,三分鐘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