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散文詩兩首》學案(精選7篇)
第24課《散文詩兩首》學案 篇1
教師寄語:親情是人間最偉大的情感。感受親情,有如沐浴在春日的陽光下。
學習目標:
①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隗w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一、自主學習
1、預習安排:
、俨字典解決生字詞,寫在下面;熟讀課文;
②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里交流。
、坶喿x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2這兩首詩分別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1、閱讀第一首詩
① “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 “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 “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2、閱讀第二首詩
① 你能想像出詩人在什么情形下寫的這首待?
② 第一節中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③ 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哪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 第三節是詩人展開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紙船,并以
三、拓展交流
1、學習這兩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四、達標檢測
。ㄒ唬┗A知識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國名)文學家________(姓名)!逗扇~ 母親》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詩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選自________。該詩人的代表作還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體現孩子對母愛的回報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b、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c、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3.《金色花》結尾 “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你到哪里去了’?”這一句是如何體現母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葉 母親》的結尾 “母親。∧闶呛扇~,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這句話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課文所選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參照這種寫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達對父母的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開放探究
1.任何兩個詞語都可以經過四五個遞進的聯想,建立起聯系。如“木質”和“皮球”是兩個意義相距很遠的詞語,但是只要經過四步中間聯想(每個聯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從“木質”聯想到“皮球”:木質—樹林,樹林—田野,田野—足球場,足球場—皮球。
請你試一試,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聯想。
房子→( 。,( )→( 。,( 。ā 。,( 。
月亮→( ),( 。ā 。,( 。ā 。ā 。
2.仿照示例,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完成下邊的練習。
例:音樂像一股晶瑩而又甘美的泉水,流進人們的心里,洗去心靈中的塵垢。
。1)冬天像________
。2)老師的話像________
(3)淋成落湯雞的我,感覺好像________
3.閱讀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問題:
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淡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1)這首詩所用的修辭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詞,對不同時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這首詩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中“嫩綠”“淡白”“深紅”等色彩詞匯,巧妙點明了時間正在向前移動,事物也在運動變化
b、詩中表現了詩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時的愿望和理想
c、“芽兒”“花兒”“果兒”其實是作者的化身
d、這首詩共三段,句式結構基本相同
參考答案
達標檢測
一1.印度 泰戈爾 冰心 謝婉瑩 《繁星》 《春水》 《寄小讀者》
2.d
3.上文寫到“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見了孩子,媽媽多么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也一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嗔怪中恰恰表現的是母親的擔心和對孩子的疼愛。
4.簡單幾筆點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靶闹械挠辍卑抵溉松飞系娘L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
二、能力提高
1.孩子想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總之,是孩子想為媽媽做點事。
因為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2.略
三、開放探究
1.房子——主人 主人——客人 客人——喝水 喝水——茶 月亮——太陽 太陽——大地 大地——花園 花園——花。
2.(1)冬天像個慈善的老人,給小麥蓋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過嬌弱的童年。(2)老師的話像一把開心的鑰匙,打開了我的心靈之鎖,重新揚起了我自信的帆。(3)淋成落湯雞的我,感覺好像掉進了冰窖里,從頭到腳都涼透了。
3.(1)排比 擬人
(2)發展 貢獻 犧牲
(3)鼓勵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獻、自我犧牲。
(4)c(“芽兒”、“花兒”、“果兒”是青年的象征)
第24課《散文詩兩首》學案 篇2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中遇到疑難語句或意蘊豐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質疑討論的方法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誦讀中,體會文中濃濃的母子情。
重點
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難點
體會散文詩的寫作特色。
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2.作者冰心的簡介。
3.課文錄音。
4.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2課時
唐朝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一首母愛的頌歌。母愛是世上最偉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會因為時空的流轉而改變。同學們,當你沐浴著母愛的光輝時,你是否想過應該用什么方式來回報母親的愛呢?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的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飛鳥集》等。
1.學生自由朗讀,先確定一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例句: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孩子的調皮、快樂)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親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母親的嗔怪、擔憂、焦慮和欣喜)
(4)“‘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孩子的淘氣、撒嬌和對母親的愛戀)
2.小組賽讀,每組代表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
3.齊讀,再次感受語言美。
1.《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
2.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
孩子:天真可愛、活潑淘氣、孝順機靈、天性善良。
母親:關愛孩子、沉靜安詳、善良慈愛、有修養,有生活情調、有虔誠的信仰。
3.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為了瞞著媽媽。
4.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當媽媽一整天都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責怪孩子,但責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愛。
5.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圣樹上的金色花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總寫“我”想變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戲場面。
母親禱告時,悄悄開花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尋找時,恢復原形跳到母親面前。
《金色花》用充滿童真的想象,細膩地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又稍帶頑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達了他與媽媽難舍難分的感情,表現了家庭之愛以及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個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的口吻來寫的。一開始,這個孩子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為什么要長在樹的高枝上呢?“為了好玩”,這樣的回答就完全是兒童的邏輯了。當媽媽尋找他時,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頓時,一個調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躍然紙上。最后一句又將孩子的調皮描寫得淋漓盡致。
2.清新雋永。
縱觀全詩,沒有華麗刻意的辭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語句,但卻絲毫沒有給讀者蒼白貧乏之感。相反,這些簡單清新的語句,更好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
3.意蘊深刻。
《金色花》可說是一首雅俗共賞的好詩,作為讀者,我們既可以從我們平常的生活經驗出發,認為這是一首表現母子之愛的散文詩。也可以結合詩人的一貫風格,從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來分析本詩,把本詩的主題理解為敬頌神靈。
三次嬉戲母親孩子(金色花--圣樹)禱告散發香氣讀書投影書頁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純真的母子之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也最能集中地體現親情,在中外文學,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泰戈爾的《金色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關于母愛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母親的依戀的。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冰心的著作豐富,小說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讀者》、《往事》等,詩集有《繁星》《春水》等。
1.老師示范朗讀,學生圈點勾畫,把握文章大意。
這是一篇借景寫人、托荷贊母的散文。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
2.理清結構層次。
文章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于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
1.園里蓮花有很多,作者選擇了其中兩朵來寫,這里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
襯托兩朵蓮花,一白一紅,一謝一安然,以白襯紅,更突出表現了紅蓮在勇敢慈憐的荷葉的庇蔭下的幸福。
2.文章寫蓮,先作平平淡淡的敘述,“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紅蓮是全文著力用墨的重點。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鋪墊,接著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認識,花瑞人祥,三蒂蓮的開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筆。由父親的朋友送的蓮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紅蓮,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蓮花,但卻對九年前看到的蓮花記憶猶新,說明蓮花給自己的印象深刻。
3.作者在風雨中幾看紅蓮,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紅蓮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一看紅蓮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亭亭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白蓮的凋謝,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畫。寫紅蓮由菡萏到盛開,觀察細膩。紅蓮首次登場。
二看紅蓮
心情:不適意徘徊
環境:雷聲作了雨愈下愈大
紅蓮:左右攲斜無依無靠
三看紅蓮
心情:不寧的心緒散盡感動
環境:雨肆意地下著
紅蓮:在大荷葉的覆蓋下不搖動
由荷葉保護荷花自然聯想到母親對女兒的愛護,聯想豐富,文章結尾,升華主題。
4.這一朵紅蓮正是在這勇敢慈憐的荷葉的庇護之下,安全地成長著,如果沒有了荷葉的蔭蔽,紅蓮會怎樣呢?
學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被風吹倒了,壓斷了)
是啊,如果沒有荷葉的庇護,紅蓮可能會像文中寫到的那朵白蓮一樣凋謝。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白蓮的句子。
品讀課文描寫白蓮的部分,指導學生朗讀時融入作者的情感。
5.你能找出文中表達作者心靈感悟、點明題旨的句子嗎?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6.文章結尾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紅蓮,把母親比作荷葉。抒發了對偉大無私的母愛的贊美之情。點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愛是偉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時候得到安慰,在孤獨中得到歡樂,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時得到幸福。文章結尾卒章顯志,升華主題。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父親的朋友送我們兩缸蓮花,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繪雨中荷葉護紅蓮的動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點明主旨,表達作者對母親由衷的感激與愛戀。
《荷葉母親》通過描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從而使荷葉母親的形象美好又偉大,抒發了對母愛由衷的感激和贊美之情。
荷葉母親
寄寓→
荷葉―→母親
(無畏遮蔽)聯想(無私愛護)
紅蓮―→“我”
象征→
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難
本課教學,由于兩首散文詩都有很強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表現力、熟悉文章內容。這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第24課《散文詩兩首》學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讀和鑒賞能力。
2、學習和借鑒詩中借助一種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金色花》)
一、預習課文:
1、學生課前誦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為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ngdì):指兩朵花并排地長在同一個莖上。
花瑞(huā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異而不常見的奇花。
菡萏(hàndàn):荷花。
攲斜(qīxié):傾斜、歪斜。
慈憐(cílián):愛憐。
蔭蔽(yīnbì):(蔭今讀yīn)遮蔽、隱蔽;庇蔭。
2、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課文:
1、導語設計: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一個人類吟詠不絕的主題。同學們,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散文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詠母子之情的散文。
2、作家簡介:
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生于加爾各答市一個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屬于婆羅門種姓。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沉船》、《戈拉》、《家庭與世界》、《兩姐妹》等。憑借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尚、最純潔的愛。
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并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兩位巨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可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3、思考:
(1)這首詩寫了什么事?表現了什么?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
(2)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
四、賞讀課文,品味探究: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戲具體指什么?
(三個場景:媽媽禱告時,孩子變成的花散發香氣;讀書,投影書頁;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
3、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4、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五、體驗反思:
1、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它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2、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我們要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體會聯想和想象在詩歌中的作用。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進行朗誦比賽。
2、抄寫課文詞語。
3、選作基礎訓練作業。
第二課時(《荷葉母親》)
一、復習檢查:
背誦課文。
二、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詩,道盡了天下兒女回報母恩的真切心聲,可以說是古人對母愛贊美的千古絕唱了。從古至今,歌詠母愛的作品實在太多,因為我們都生活在母親用“愛”作支架撐起的翅膀下。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荷葉母親》,是又一曲兒女發自肺腑的心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作家冰心對母親的深情傾訴吧……
冰心(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F代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她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詩集),《超人》(小說、散文集),《寄小讀者》(散文集)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重音等。)
3、思考: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這幅圖畫中包含了哪些內容?由此你聯想到了什么?
(風雨中荷葉為紅蓮遮擋風雨的圖畫——荷葉護蓮圖;圖畫中包含了蓮花、荷葉;聯想到了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母親,聯想到了母愛。因此,要讀出感情,語速要稍慢,讀出溫馨和深情。)
四、賞讀課文,品味探究:
1、課文圍繞“紅蓮”作者描寫了哪幾個情景?體會一下彌漫在這首詩中的情緒的變化。
(三看紅蓮:雷雨到來之前的紅蓮——雨打紅蓮——荷葉覆蓋的紅蓮;三種情緒:煩悶——不適意——不寧的心緒散盡;用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對母愛的贊美之情:荷葉因有保護紅蓮這一偉大的舉動,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葉一樣的母親。這樣文章由景生出對母親的贊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紅蓮是作者描寫的重點,作者又為什么要寫九年前與祖父在一起賞蓮的情景呢?請說說自己讀后的理解。
(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3、“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心中的雨點”指什么?體會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愛是偉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時候得到安慰,在孤獨中的到歡樂,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時得到幸福。)
五、體驗反思:
在大自然的風雨中,那一朵白蓮早早凋謝了,而這一朵紅蓮因有了荷葉的蔭蔽必將開得愈加燦爛。同學們,聯系你們的生活實踐,說說這場暴風雨讓你們聯想到了什么?
(人生的風雨——挫折、困難;紅蓮——因為有母親的時刻關懷和安慰。)
六、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所描給的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十分溫馨感人,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又讓人順理成章的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從而使荷葉母親的形象美好又偉大。的確,母愛是純潔的,總在你遇到風雨時悄然而至,給你慰藉和力童;母愛是無私的,她將永遠保護著你,伴你一生。作者通過對荷花的細膩觀察,得出人生感悟,這正是我們學習寫作的藍本。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請以具體的形象作喻,來完成下列句子。
母親,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親,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仿課文寫法(借助具體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寫一篇隨筆。
4、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對母愛、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頌,同時也體會寄情于物寫法的妙處。
板書設計:
《金色花》
泰戈爾
在媽媽身邊幸福、快樂
孩子的純潔、可愛
母愛的光輝
對母親的愛
溫馨、快樂
媽媽禱告時孩子變成的花散發香氣
讀書投影書頁
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
《荷葉母親》
冰心
借景抒情
景情
情景交融
雷雨到來之前的紅蓮煩悶
雨打紅蓮不適意
荷葉遮蔽紅蓮不寧的心緒散盡
聯想
母親無私愛護子女
第24課《散文詩兩首》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愛給自己帶來的深刻感受。
2、體會詩歌的內容。
3、了解愛背后的兩位偉大的作家。
教學重點:賞析文章,從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導語:
一位世紀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曾給他遠方的朋友寫到:在去年秋風蕭瑟、月朗星稀的一個夜晚,一本書將你介紹給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詩詞和我的思想一縷縷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無聲的音樂,這思想就是愛的思想,這音樂就是愛的音樂。
1、你們知道這位世紀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別是誰嗎?
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詩圣——泰戈爾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據你查閱的和老師提供給你的資料,哪位老人給你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
二、的確,你會發現無論是他們的作品、為人,還是思想都充滿著愛。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他們的兩首詩《金色花》和《荷葉 母親》看看他們是怎么詮釋愛、訴說愛的。
三、詩歌是詩人情感激流的表現,而這種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體可感的形象來表現的,我們要領悟這種情感,就要明確這兩首詩的主要意象。(借什么來抒情的)
金色花——荷葉 母親
四、請同學們自己出聲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借這兩種意象想要表達什么感情?
對母親的愛、兩文有著共同的主題對母親的愛。
五、即使同樣寫母愛,兩文還有著不同的特色,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找同學讀課文)
兩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感情基調的把握是否一樣?
金——天真、歡快、充滿童稚的樂趣,享受母愛。
荷葉 母親 ——溫馨、呵護、關愛、博大無邊、偉大無窮的母愛。
六、同是寫母愛的文章,可是卻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你更欣賞哪一篇呢?請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來體會這不同的母愛。
喜歡金色花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飽含感情的朗讀,爭取讓那些同學和你一樣喜歡金色花,好不好?他們把你們感染過來沒有,那你們就感染他們。既然都沒有,咱們就一起來談談你為什么這么堅持?
金色花:
1、寫的充滿生活氣息,充滿童趣——變成金色花1、在母親祈禱時,發出香味,讓她聞到花香。2、在母親看書時,把影子投到書上,3、母親去牛棚突然出現在母親面前,讓她講故事。4、最后,母親問她去哪也不告訴,從中看到了一個調皮、可愛的孩子。
2、母子之間的感情非常的親密、和諧。有一種幸福感,滿足感。
3、充滿想象,把自己變成金色花來表現母愛。
4、意境很美,語言清新自然,描寫的活靈活現,有聲有色。寫出一個調皮的與媽媽嬉戲的孩子。輕松活潑。
5、結合背景,20世紀初,是泰戈爾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xx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可見,是他心中的愛,是他對生命的愛,對孩子的愛,支撐他寫出偉大的關于愛的作品,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母愛的力量尤其偉大。
6、泰戈爾通過寫母愛的作品來表現對生活的熱愛,但他不同于同一時代很多作家的愛,他沒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會的丑惡,而是在美的領域里開墾、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驚醒讀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讀者,這是因為他的一生都懷著對人類的愛和不謝的童心。
7、------(自己再談)
荷葉 母親
1、整篇文章的描寫重點是蓮花,作者從自家院子的蓮花開始,寫到了祖父賞蓮,之后重點寫了風雨中紅蓮的變化過程,主角儼然是紅蓮,那我把題目改成紅蓮好不好?(明確:不好,寫紅蓮是為了寫荷葉,寫風雨中紅蓮的變化即荷護紅蓮,很自然就讓人想起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感。歌頌母愛)
2、同學們說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為什么又要花這么多的筆墨來寫紅蓮,寫三看紅蓮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紅蓮跟荷葉到底有什么關系,它們又是怎樣牽動了作者的心?
讓我們一起一看紅蓮,請同學們一起帶感情朗讀一下這個部分。
寫紅蓮由菡萏到盛開,觀察細膩。主人翁紅蓮首次登場。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 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 亭亭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白花的凋謝,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畫。 (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白瓣兒散飄在水面,如浮萍,無所寄托無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煩悶,無處宣泄。只是忽然之間,作者看到了什么?請同學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圍繞亭亭鑒賞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樣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紅蓮,有沒有讓作者的心情好一點?仍是不適意!
一起讀一下二看紅蓮 。
環境:雷聲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適意,徘徊 (為什么徘徊呢?在無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紅蓮:左右倚斜,無依無靠。(在風雨中的紅蓮是不是也會凋零呢?一起讀一下三看紅蓮)
三看紅蓮
環境:雨肆意地下著
紅蓮: 雨勢并沒有減退,紅蓮卻不動搖了雨點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此時的水珠是流轉無力,還記得我們二看紅蓮的時候風雨的威力嗎?那這么比較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們突然進入了童話王國,這朵紅蓮有了人的感覺,你們覺得在荷葉蔽護下的紅蓮此時應該是什么感覺?在你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心 情:不寧的心緒散盡 (為什么?表面上因為解決了我對紅蓮的擔心,其實呢?坐在了母親旁邊。)當你已經承受不住外界所帶來的種種壓力時,母親為你頂起一片天空,抵擋所有風雨;當你遇到困難與挫折情緒不好而對她大發脾氣時,她默默承受但仍堅強地開導;當你因學習而疲勞、心煩時,她會送上一杯熱茶。這就是默默呵護蓮花的荷葉,這就是我們的母親,無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動,正是這種感動,讓冰心發出了一聲發自內心的吶喊,哪句啊?
母親。∧闶呛扇~,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齊讀這一句,心中的雨點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揭示主題,借物喻人。┤松娘L雨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只是在我們最累最痛的時候,母親永遠以一個最溫暖的姿態迎接我們。為你指點迷津,護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個細致敏感的人,因為心中有愛,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觸發她心里最真摯的情感,看到荷護紅蓮,她就想到了母親對自己的庇護。冰心幼時身體孱弱多病,幸有母親細心照顧,才得以存活。冰心成為作家后,每寫完一篇文字,總是先捧到母親面前。母親是她最忠實最熱誠的批評者。冰心感謝母親,母親去世后,她寫了很多紀念慈母的文章,《荷葉 母親》借物喻人,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情感流露。
無論你喜歡哪一首,畢竟你都從作品中讀出了深深的母愛,母愛也會很快樂,也會很溫馨,當詩人把自己對母親的愛寄托到金色花和荷葉上的時候,你會用一種什么形式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呢?
以下兩題任選一道,討論。
1、關于母愛的作品你可能接觸過很多,根據你所知道的詩句(語句),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
2、這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來表現對父母的愛。
泰戈爾和冰心為自己建立了一座愛的殿堂,告訴我們愛自己的母親,愛自己的孩子。在這座殿堂里,我們不是來膜拜上帝和真主的,而是來尋找真實的自己,此刻,任何喋喋不休的評論都是多余的,我們只有懷著虔誠的心,默默步入這座殿堂,在愛的星空下,我們除了勇敢的追尋,別無選擇當你懂得講話時
我希望你講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愛你!”
第24課《散文詩兩首》學案 篇5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中遇到疑難語句或意蘊豐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質疑討論的方法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誦讀中,體會文中濃濃的母子情。
重點
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難點
體會散文詩的寫作特色。
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2.作者冰心的簡介。
3.課文錄音。
4.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2課時
唐朝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一首母愛的頌歌。母愛是世上最偉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會因為時空的流轉而改變。同學們,當你沐浴著母愛的光輝時,你是否想過應該用什么方式來回報母親的愛呢?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的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飛鳥集》等。
1.學生自由朗讀,先確定一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例句: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孩子的調皮、快樂)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親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母親的嗔怪、擔憂、焦慮和欣喜)
(4)“‘我不告訴你,媽媽!@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孩子的淘氣、撒嬌和對母親的愛戀)
2.小組賽讀,每組代表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
3.齊讀,再次感受語言美。
1.《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
2.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
孩子:天真可愛、活潑淘氣、孝順機靈、天性善良。
母親:關愛孩子、沉靜安詳、善良慈愛、有修養,有生活情調、有虔誠的信仰。
3.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為了瞞著媽媽。
4.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當媽媽一整天都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責怪孩子,但責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愛。
5.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圣樹上的金色花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總寫“我”想變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戲場面。
母親禱告時,悄悄開花散發香氣。
母親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母親尋找時,恢復原形跳到母親面前。
《金色花》用充滿童真的想象,細膩地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又稍帶頑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達了他與媽媽難舍難分的感情,表現了家庭之愛以及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個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的口吻來寫的。一開始,這個孩子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為什么要長在樹的高枝上呢?“為了好玩”,這樣的回答就完全是兒童的邏輯了。當媽媽尋找他時,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頓時,一個調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躍然紙上。最后一句又將孩子的調皮描寫得淋漓盡致。
2.清新雋永。
縱觀全詩,沒有華麗刻意的辭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語句,但卻絲毫沒有給讀者蒼白貧乏之感。相反,這些簡單清新的語句,更好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
3.意蘊深刻。
《金色花》可說是一首雅俗共賞的好詩,作為讀者,我們既可以從我們平常的生活經驗出發,認為這是一首表現母子之愛的散文詩。也可以結合詩人的一貫風格,從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來分析本詩,把本詩的主題理解為敬頌神靈。
三次嬉戲母親孩子(金色花--圣樹)禱告散發香氣讀書投影書頁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純真的母子之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也最能集中地體現親情,在中外文學,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泰戈爾的《金色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關于母愛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母親的依戀的。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冰心的著作豐富,小說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讀者》、《往事》等,詩集有《繁星》《春水》等。
1.老師示范朗讀,學生圈點勾畫,把握文章大意。
這是一篇借景寫人、托荷贊母的散文。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
2.理清結構層次。
文章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于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
1.園里蓮花有很多,作者選擇了其中兩朵來寫,這里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
襯托兩朵蓮花,一白一紅,一謝一安然,以白襯紅,更突出表現了紅蓮在勇敢慈憐的荷葉的庇蔭下的幸福。
2.文章寫蓮,先作平平淡淡的敘述,“有并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紅蓮是全文著力用墨的重點。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鋪墊,接著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認識,花瑞人祥,三蒂蓮的開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筆。由父親的朋友送的蓮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紅蓮,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蓮花,但卻對九年前看到的蓮花記憶猶新,說明蓮花給自己的印象深刻。
3.作者在風雨中幾看紅蓮,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紅蓮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一看紅蓮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亭亭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白蓮的凋謝,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畫。寫紅蓮由菡萏到盛開,觀察細膩。紅蓮首次登場。
二看紅蓮
心情:不適意徘徊
環境:雷聲作了雨愈下愈大
紅蓮:左右攲斜無依無靠
三看紅蓮
心情:不寧的心緒散盡感動
環境:雨肆意地下著
紅蓮:在大荷葉的覆蓋下不搖動
由荷葉保護荷花自然聯想到母親對女兒的愛護,聯想豐富,文章結尾,升華主題。
4.這一朵紅蓮正是在這勇敢慈憐的荷葉的庇護之下,安全地成長著,如果沒有了荷葉的蔭蔽,紅蓮會怎樣呢?
學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被風吹倒了,壓斷了)
是啊,如果沒有荷葉的庇護,紅蓮可能會像文中寫到的那朵白蓮一樣凋謝。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白蓮的句子。
品讀課文描寫白蓮的部分,指導學生朗讀時融入作者的情感。
5.你能找出文中表達作者心靈感悟、點明題旨的句子嗎?
母親。∧闶呛扇~,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6.文章結尾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紅蓮,把母親比作荷葉。抒發了對偉大無私的母愛的贊美之情。點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愛是偉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時候得到安慰,在孤獨中得到歡樂,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時得到幸福。文章結尾卒章顯志,升華主題。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父親的朋友送我們兩缸蓮花,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繪雨中荷葉護紅蓮的動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點明主旨,表達作者對母親由衷的感激與愛戀。
《荷葉母親》通過描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從而使荷葉母親的形象美好又偉大,抒發了對母愛由衷的感激和贊美之情。
荷葉母親
寄寓→
荷葉―→母親
(無畏遮蔽)聯想(無私愛護)
紅蓮―→“我”
象征→
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難
本課教學,由于兩首散文詩都有很強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表現力、熟悉文章內容。這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第24課《散文詩兩首》學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讀和鑒賞能力。
2、學習和借鑒詩中借助一種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寫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金色花》)
一、預習課文:
1、學生課前誦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為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ngdì):指兩朵花并排地長在同一個莖上。
花瑞(huā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異而不常見的奇花。
菡萏(hàndàn):荷花。
攲斜(qīxié):傾斜、歪斜。
慈憐(cílián):愛憐。
蔭蔽(yīnbì):(蔭今讀yīn)遮蔽、隱蔽;庇蔭。
2、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課文:
1、導語設計: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一個人類吟詠不絕的主題。同學們,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散文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詠母子之情的散文。
2、作家簡介:
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生于加爾各答市一個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屬于婆羅門種姓。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沉船》、《戈拉》、《家庭與世界》、《兩姐妹》等。1913年憑借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尚、最純潔的愛。
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并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兩位巨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可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我不告訴你,媽媽!焙⒆尤銎饗蓙砹耍瑸樽约耗芙o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3、思考:
(1)這首詩寫了什么事?表現了什么?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
(2)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
四、賞讀課文,品味探究: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戲具體指什么?
(三個場景:媽媽禱告時,孩子變成的花散發香氣;讀書,投影書頁;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
3、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4、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五、體驗反思:
1、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它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2、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我們要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體會聯想和想象在詩歌中的作用。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進行朗誦比賽。
2、抄寫課文詞語。
3、選作基礎訓練作業。
第二課時(《荷葉母親》)
一、復習檢查:
背誦課文。
二、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詩,道盡了天下兒女回報母恩的真切心聲,可以說是古人對母愛贊美的千古絕唱了。從古至今,歌詠母愛的作品實在太多,因為我們都生活在母親用“愛”作支架撐起的翅膀下。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荷葉母親》,是又一曲兒女發自肺腑的心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作家冰心對母親的深情傾訴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F代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她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詩集),《超人》(小說、散文集),《寄小讀者》(散文集)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重音等。)
3、思考: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這幅圖畫中包含了哪些內容?由此你聯想到了什么?
(風雨中荷葉為紅蓮遮擋風雨的圖畫——荷葉護蓮圖;圖畫中包含了蓮花、荷葉;聯想到了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母親,聯想到了母愛。因此,要讀出感情,語速要稍慢,讀出溫馨和深情。)
四、賞讀課文,品味探究:
1、課文圍繞“紅蓮”作者描寫了哪幾個情景?體會一下彌漫在這首詩中的情緒的變化。
。ㄈ醇t蓮:雷雨到來之前的紅蓮——雨打紅蓮——荷葉覆蓋的紅蓮;三種情緒:煩悶——不適意——不寧的心緒散盡;用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對母愛的贊美之情:荷葉因有保護紅蓮這一偉大的舉動,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葉一樣的母親。這樣文章由景生出對母親的贊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紅蓮是作者描寫的重點,作者又為什么要寫九年前與祖父在一起賞蓮的情景呢?請說說自己讀后的理解。
(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3、“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心中的雨點”指什么?體會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愛是偉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時候得到安慰,在孤獨中的到歡樂,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時得到幸福。)
五、體驗反思:
在大自然的風雨中,那一朵白蓮早早凋謝了,而這一朵紅蓮因有了荷葉的蔭蔽必將開得愈加燦爛。同學們,聯系你們的生活實踐,說說這場暴風雨讓你們聯想到了什么?
(人生的風雨——挫折、困難;紅蓮——因為有母親的時刻關懷和安慰。)
六、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所描給的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十分溫馨感人,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又讓人順理成章的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從而使荷葉母親的形象美好又偉大。的確,母愛是純潔的,總在你遇到風雨時悄然而至,給你慰藉和力童;母愛是無私的,她將永遠保護著你,伴你一生。作者通過對荷花的細膩觀察,得出人生感悟,這正是我們學習寫作的藍本。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請以具體的形象作喻,來完成下列句子。
母親,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親,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仿課文寫法(借助具體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寫一篇隨筆。
4、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對母愛、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頌,同時也體會寄情于物寫法的妙處。
板書設計:
《金色花》
泰戈爾
在媽媽身邊幸福、快樂
孩子的純潔、可愛
母愛的光輝
對母親的愛
溫馨、快樂
媽媽禱告時孩子變成的花散發香氣
讀書投影書頁
拿燈去牛棚恢復原形
《荷葉母親》
冰心
借景抒情
景情
情景交融
雷雨到來之前的紅蓮煩悶
雨打紅蓮不適意
荷葉遮蔽紅蓮不寧的心緒散盡
聯想
母親無私愛護子女
第24課《散文詩兩首》學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以物喻人的寫法。
3、培養學生通過咀嚼詩歌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會詩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情感基調,通過誦讀揣摩逐步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首三分鐘說話訓練
一、導入
二、研讀《金色花》
1、介紹作者、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的詩人、小說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創作了五十多部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個劇本,一千五百多幅畫,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爾的《吉檀迦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金色花:印度圣樹,木蘭花屬植物,金黃色花。
2、初讀感知
1)、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2)、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____的孩子。
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_______的媽媽。
3、品讀詩歌
仔細品讀課文再結合語句與小組同學談一談。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4、寫法研討
這首詩詩人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感情是本文一個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寫法
5、小結
三、共同學習《荷葉母親》
1、導入
2、作者介紹、文體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人,我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她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圣潔的母愛為主,影響很大。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體,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現力。
3、檢測字詞
4、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討
文中寫了幾次看紅蓮,當時的環境、心情、紅蓮的樣子?
6、品讀文章
找出詩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語段,分析體會其中的情感!
7、拓展練習
發揮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語言寫一段獻給母親的詩句。
例如:母親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結
四、作業
借助一種形象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板書設計:
散文詩兩首
金色花
泰戈爾
三次嬉戲----------母子情
荷葉母親
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