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最后一課》學案(精選17篇)

《最后一課》學案

發布時間:2023-07-25

《最后一課》學案(精選17篇)

《最后一課》學案 篇1

  7《最后一課》

  湖北云夢隔蒲中學 余國福

  二. 重點、難點:

  1.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 小說的要素。

  3.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 背景介紹:

  《最后一課》寫于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法國和普魯士的戰爭。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鐘”。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侖第三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占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二. 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蹲詈笠徽n》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說文體簡介:

  1. 文學體裁:小說是和詩歌、散文、戲劇并列的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說的概念: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

  3. 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情節和環境。

  4. 故事情節:情節是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5. 刻畫人物的方法:分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

  6.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7. 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

  四. 課文分析:

  (一)通讀全篇后簡要地說出本篇小說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節。

  明確:這篇小說中出現的人物有: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普魯士士兵。其中,韓麥爾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說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

  明確:從故事情節來看:這篇小說可分為課前、上課、下課三個部分,也可分為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布散學四個部分。

  (二)最后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景有怎樣的不同?

  明確:

  平  日  上  課

  最  后  一  課

  氣 氛

  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安安靜靜,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樣。

  學 生

  課前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

  課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 師

  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平時“我”遲到會遭老師的責罵

  今天遲到,老師卻很溫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時老師穿戴一般

  今天老師穿著只在督學來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禮服。

  后 排

  板 凳

  一向空著

  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

  個個看來都很憂愁。

 。ㄈ┪恼履男┑胤竭\用了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第1-6 段中分別有這樣的描寫:

  “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 “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 

  這些描寫的作用是:

 、 寫了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② 普魯士士兵操練和兩年來一直有壞消息,這就巧妙地暗示了時代背景。

 、 許多人圍觀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卻未直接寫出;這使讀者產生懸念,吸引讀者急于讀下去。

  (四)根據故事情節可把課文劃分成哪幾部分?

  明確:小說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按上學路上、上課、散學的順序來安排情節。共分為四個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故事的開端。

  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發展。

  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轉變。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寫韓麥爾先生悲憤地宣布“最后一課”的結束。 

  (五)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什么變化?找出描寫其心理變化的語句。

  明確:小弗郞士的轉變在全篇反映得很明顯:

  從天真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熱愛法語;

  從無憂無慮的幼稚——熱愛祖國;

  從不懂事、害怕老師——留戀、理解、同情、敬愛老師。

  小弗郎士心情變化:

  快樂—激憤──難過──懊悔──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對老師的愛戴。

  韓麥爾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被無辜趕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對老師深切地敬愛,同時還摻雜著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復雜的感情。

  (六)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韓麥爾先生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熱愛自己工作的普通的鄉村小學教師。

  (七)小說刻畫人物所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能夠反映人物當時的什么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

  明確:作者善于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刻畫 韓麥爾 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

  1. 語言:

  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F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么?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干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明確:小說通過先生在“最后一課”上所講的話,表現了他對祖國、對祖國語言、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祖國兒童深厚的愛和無限的希望,以及對國土淪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2. 動作、神態: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

  ……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

  明確:小說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內心激動、沉痛、依戀、悲憤的心情,表現了他崇高的愛國精神。

  明確小說人物的分析方法:讀描寫——析形象——揭根源

 。ò耍w會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1. 為什么說“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3. 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確:

  1. 明天永遠沒完,拖的結果是連祖國的語言都還不會說,卻已經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表現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 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斗爭的意志,不會忘記恢復國土,爭取自由,所以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3. 小弗郎士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自覺地努力學習,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九)品味語言。

  1. 讀24-29節。問題:①課文中“忽然”一詞在這里說明了什么?②課文中“我──我──”兩個破折號表示什么意思?該怎樣讀?③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

 、 說明大家感覺這最后一堂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到時間了。

 、 從語言形式上看,兩個破折號表示哽住了,說不下去。應以悲憤的感情拖長。從內容看,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復雜心情。

 、 在最后分手時有很多話要講,但激動得說不出來,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這兩個字表示堅信法蘭西祖國必勝,讓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這是韓麥爾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五. 總結課文

  1. 歸納中心思想

  文章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 寫作特點:

 、 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 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心理活動。

 、 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思想轉變,暗示時代背景。

  【達標檢測】

  一. 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晃眼(    )    征發(    )   思量(    )   鑰匙(    )(    ) 

  挾著(    )    碑帖(    )   哽咽(    )   郝叟(    )(    )

  詫異(    )    妥帖(    )   請帖(    )   祈禱(    )(    )

  服帖(    )    字帖(    ) 一帖藥(    )   捂著耳朵(    )

  晃動(    )    虛晃一槍(    )    用熱水袋焐手(    )

  二. 給注拼音的填上漢字:

  duó(    )步    wǎn(    )轉     tān(    )開      沙tān(    ) 

  tān(    )瘓    kuàng(    )課   kuàng(    )產    ào(    )悔 

  cǎn(    )白    紫téng(     )瀑布     téng(    )細浪

  三. 給形似字注音組詞:

  幸 _____ (        )      鉤______(         )    赫      (         ) 

  辛 ______(         )      釣______(         )   郝      (         )

  四. 選出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1.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

  a. 喧嚷擾亂   b. 聲音大而雜   c. 喧嘩沸騰   d. 喧嘩熱鬧2. 我看見這些情景,正在詫異。[   ]

  a. 驚嘆       b. 驚奇         c. 納悶       d. 心里不明白  3.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 [    ]

  a. 批評指責   b. 處罰         c. 埋怨       d. 嚴厲地責罵  五. 依據課文,從括號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句中橫線上。

  1.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嘩、喧嚷、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2. 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裝進、送進 )我們的腦子里去。

  3. 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敬佩、敬仰)。

  六. 選出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方法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答:[    ]

  a.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

  c.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d. 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 

  七. 閱讀! 

 。ㄒ唬

 、 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

 、 許多人站在鎮公所最近兩年發出壞消息的布告牌前。

  1. 選出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

  a. 以上三段文字是對弗郎士上學路上所見所聞的寫。

  b. 以上三段文字是自然景物的描寫。

  c. 以上三段文字是對社會背景的交待。

  d. 以上三段文字是對小弗郎士心情的描寫! 

  2. 以上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以下幾種說法,選出正確的幾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

  a. 表現小弗郎士是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

  b. 說明課外的生活是那么有趣,小弗郎士因此不愿上學。

  c. 暗示當時時代背景──法國戰敗,阿爾薩斯成了淪陷區。

  d. 表現小弗郎士上學路上心情愉快。

  e. 美好的自然環境和惡劣的社會環境形成對比,為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   

  (二)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1. 這段文字是對教室什么的描寫,選出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    ]

  a. 是對教室里在座的人的學習態度的描寫。

  b. 是對教室氣氛的描寫。

  c. 是對先生講課情況的描寫。

  d. 是對教室里在座的人的介紹!    

  2. 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種人物描寫的方法?選出說法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號中。

  a.語言描寫 b. 心理描寫c.動作描寫d.肖像描寫 [    ]

  3. “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一句表達了小弗郎士怎樣的感情?

  (三)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1. 這段文字開頭寫鐘聲和號聲有何作用?

  。

  2. 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

  3. 小弗郎士為什么感到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八、個性化備課

  九、教學反思

  二. 略。

  三. 略!   

  四. 1. d         2. b             3. a

  五. 1. 喧鬧          2. 塞進         3. 敬意

  六. b

  七. 閱讀  

  (一) 1. a         2. ace

 。ǘ 1. b         2. b               3. 痛恨侵略者,嘲笑他們的愚蠢。

 。ㄈ 1. 這鐘聲和號聲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氣氛,標志著“最后一課”的結束,使韓麥爾眷戀國土的心更為痛楚和激憤,為其后人物形象的點睛之筆和中心思想的升華做了最后的烘托和鋪墊。

  2. 表現了韓麥爾內心的凄苦憤懣已到了難以言狀的境界。

  3. 小弗郎士從韓麥爾先生慘白的臉色感到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失去祖國的悲憤、痛苦的心情。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使小弗郎士覺得他不僅是一位法語老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所以覺得他的形象高大。

《最后一課》學案 篇2

  語文分層教學學案 a層

  《最后一課》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2、理解課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及其作用。

  3、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4、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作家作品:

  都德(1867-1942),法國作家,小說家阿爾封斯•都德的兒子,龔古爾學院院士。與著名排猶主義者和民族沙文主義者德呂蒙友善,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極右的一方。他自己也擁護民族沙文主義。19xx年與莫拉斯認識。19xx年與莫拉斯合編保王派的《法蘭西行動》報,發表了無數激烈的極右派言論。1920年一度當選為議會議員。曾以詆毀法國政府罪入獄,越獄流亡到比利時。兩年后獲赦回到巴黎。

  簡介課文背景 :

  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侖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并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說寫于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后,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一、  基礎知識。

 、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國作家__________

  寫的背景是1871年爆發的_______________。

  ②、注音:

  哽住(       )        皺邊(          )        懲罰(         )    祈禱(       )        踱步(          )        郝叟(         )

  ③、“最后一課”指的是:(   )

  a、最后一堂語法課                  b、最后一堂歷史課

  c、最后一堂法語課                  d、最后一堂習字課

  二、整體把握

  小說的全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________到________。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學

  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作者以簡潔的筆觸,交待了故事的_____和弗郎士的___________,同時為情節的發展作了巧妙的鋪墊。

  第二部分,從_______到______。是小說的中心部分,主要寫弗郎

  士和韓麥爾老師在“最后一課”中表現的愛國熱情。按情節發展又可以把這部分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_____到__________。寫弗郎士跑到學校以后發現的種種不平常現象,渲染出一種____、_____的氣氛。

  第二層,從_____到__________。這一層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課”的嚴肅意義,點明了主題。

  第三層,從_____到__________。寫韓麥爾老師和學生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課”中認真教學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從_______到小說結尾。寫韓麥爾老師在“最后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精神。

  三、人物分析

  韓麥爾先生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么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鐘聲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ㄕ堄靡粌蓚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作者是從第三人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的。無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分別從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進行描寫,表現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

  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  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里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在一起,所以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_________的作用。

  2、  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著極其強烈的____效果,產生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所以,小弗郎士還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四、        藝術手法。

  小說運用了生動的場景、細節、心理描寫,運用了對比、烘托、反復的手法來表現人物,反映主題。

  如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叫,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又如韓麥爾的那頂“銹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還有作品中前后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都屬于______描寫,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課文將平時上課和最后一課作了______,將小弗郎士感情的前后變化作了________,這樣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渲染“最后一課”的莊嚴、悲壯的氣氛,渲染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和到校以后的見聞,層層深入地描寫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多次重復“最后一課”,每次出現這句話,用意不同,意義卻一次比一次深刻,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主題。

  《最后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____和對祖國的____,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____,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

  六、 品析文中句子

  1、“又出了什么事啦?”“又”表現出了什么內容?

  2、“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中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边@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么新的認識?

  3、“我的朋友們,我――我――”(補充韓麥爾先生未說出的話)

  板書:

  情節                           人物

  小弗郎士           韓麥爾先生

  上學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問

  課前(開端)           疑惑、詫異     線     深情、悲痛

  課上(發展)           難受、懊悔     索     思索、內疚

  下課(高潮和結局)     悲憤、懂事            沉思、悲憤

  心理       肖像、動作、語言

《最后一課》學案 篇3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最后一課》,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評價七個方面對《最后一課》的第二課時進行陳述。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處于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表現愛國主題的文學作品,本文《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一篇小說,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會環境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所以本篇課文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中有關小弗朗士河韓麥爾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動描寫進行揣摩,學習借助人物的心理變化來梳理小說情節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再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進行分析,理解典型環境對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幫助作用,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并借助課文的學習理解小說的概念。

  二、說教學目標及依據:

  (一)課標描述: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3.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聯系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

  2..細致分析、細心揣摩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漢語言豐富、優美的表現力,饒有興趣的鍛煉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基于我們在第一單元已經學習過一篇小說,學生初步具備了閱讀小說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單元教學目標的引領下,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濃厚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誦讀,深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分析作品中兩個典型人物形象,聯系社會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通過分析作品中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感受人物思想感情;通過“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喚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感情。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依據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文本核心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立《最后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過程的相關語句,說出其改變原因。

  2.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至少說出一兩點對韓麥爾先生生動的藝術形象的看法,并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完成改寫。

  3.通過辨析文中關鍵句、警策句,結合這些句子說說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感受韓麥爾先生生動的藝術形象。

  難點:(1)找到體現小弗朗士心理變化的關鍵詞語,按句式說話,并進一步分析揣摩關鍵句子的含義,分析小弗朗士變化的原因。

  (2)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完成文章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改寫。

  本文中有大段關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寫,尤其是小弗朗士明確了“最后一課”的意義時,他明白了很多。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將可能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要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感知文章內容,找到含義,理解小弗朗士變化的原因。而韓麥爾先生的心理描寫的改寫將是在對其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揣摩分析之上的寫作訓練,既能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又能引導學生仿照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寫進行改寫。

  四、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知識遷移法、分組討論法、問題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2、學習方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鼓勵學生用朗讀感受法、按句式說話法、討論賞析法等進行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的分析中,我會結合具體的教學環節進行說明。

  3、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板書等

  五、教學過程分析:

  為了有助于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一課時我主要以情感鋪墊為主,追求學生對文本的真實體驗,并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了整體感知。首先有意設置嚴肅安靜的教室氣氛,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課文,讀后自由交流內心最真實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并適時引入大連地區在二戰時曾有與阿爾薩斯相類似的遭遇,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明確“祖國是一個民族的根,母語是最美麗的語言”。之后對小說的主要情節進行了概括,并找出了小說的三要素和線索。第一課時我主要運用了設置情境法、朗讀感受法、交流體驗法和整體感知法,這些都是為了第二課時的深層次閱讀服務。

  第二課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文中精彩語段和關鍵詞句,分析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下面我講具體陳述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中,老師緩緩朗誦: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保持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上節課,我們整體感受了小說濃濃的愛國基調,認識了兩個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我們了解了祖國是一個民族的根,每一個有民族尊嚴的人,盡管愛國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其深情卻全然相同。今天,讓我們一起繼續品讀《最后一課》,看看阿爾薩斯的這對師生是如何表達他們的愛國深情的呢?(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明確本課學習重點)

  (二)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分析其改變原因。

  (設計意圖:小說是以小弗朗士的視角展開的,以他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感為線索。所以分析清楚小弗朗士發生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對把握人物形象和深層次理解小說主題至關重要。)

  1、 過渡語:本篇小說是從小弗朗士的視覺角度來寫的,突出了對他的心理活動的描寫,你能找出文中最能體現小弗朗士的心理變化、思想成長的詞語嗎?

  (此環節學生通過跳讀課文會很容易的找到“怕”“詫異”“懊悔”這三詞語,“明白”會稍微難一些。教師可提示學生在16段中尋找。教師板書:小弗郎士 心理 怕 詫異 懊悔 明白)

  2、 過渡語:請你抓住“怕”等四個詞語,從文中找出相關內容,按句式說話。

  以“‘我’怕……”為格式說話。如:“我”怕遲到了韓麥爾先生罵我,用戒尺打我。

  (此環節教師應提示學生不要局限于文中的某一句話,要通觀全文,整體把握。教師可給出范例,學生模仿,按句式說話。說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深入,緊扣文章主題,關鍵性的句子應細細品味。通過四個句式的說話訓練,即引導學生揣摩體味文中細節之處的描寫,又理解了小弗朗士改變的原因。這部分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先瀏覽、再勾畫、書邊空白處做批注。在小組交流、選出代表全班發言。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鼓勵學生多說,經過上課實踐,學生按句式說話說得相當精彩,而且能依照原文背著說,效果極好。對于最后一個句式“‘我’明白……之所以……是因為……”學生說得有些難度。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到文中有關的句子進行揣摩理解。)

  3、 過渡語:通過按句式說話,我們對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已經有所把握,請你概括一下小弗朗士是一個怎樣的學生?他又是因為什么原因改變了學習態度呢?

  (通過上個環節的說話練習,這個問題會容易許多。只是第二問應引導學生讀課文,勾劃,找到小弗朗士改變的所有外因: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心和使出全身力氣教完法語的勇氣,郝叟老頭捧著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發出的顫抖的聲音,以及那陣陣緊逼的教堂的鐘聲和普魯士士兵操練結束的號角聲。以及內因:法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決心。通過理解,學生會明確最能體現文章主題的人物應是小說的主人公,小弗朗士算一個。)

  檢測學生達成度,落實目標一

  (三)分析文中另一主要人物韓麥爾先生的藝術形象。

  (設計意圖: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對小弗朗的轉變起決定性的因素,而且文中大量的描寫都體現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所以他也是體現小說主題的一個重要人物,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文中的描寫,學習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和語言運用的技巧。)

  1、過渡語: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所有關于韓麥爾先生的正面描寫,概括出描寫的作用,并在書邊做好批注。……通過你自己的閱讀,你認為韓麥爾先生的哪些舉動讓你印象深刻?

  (此環節學生主要采用閱讀勾畫法,分析概括法,做批注法。找到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進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過閱讀,很多同學選擇了課文第24段到29段的韓麥爾先生的最后一幕寫字的動作。這正是我想讓學生找到的部分,有利于我下一步的設計。)

  些?

  (此環節做一個人物描寫知識的總結。學生經過討論,很容易總結出:神態、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教師板書。

  4、 概括韓麥爾先生的形象。

  (概括韓麥爾的形象,明確韓麥爾先生也是最能體現小說主體的人物,也可算作小說的主人公。)

  (四)寫作訓練。韓麥爾先生從課上到課下的心理描寫

  過渡語:經過分析我們發現小說中對韓麥爾先生的刻畫主要用了前四種描寫方法,而缺少心理描寫。這是因為本文是以小弗朗士為第一人稱來寫的,透過他的眼睛,他只能透過別人的動作、語言、神態去揣摩別人的心理,而無法將韓麥爾先生最真實的心理寫下,F在讓我們換一種視角,請你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完成文章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改寫。

  (設計意圖:這本是課后一道練習題。但有時我們容易把課后題當作作業來處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應把課后題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指導,課后只是鞏固強化。所以此環節教師可 提示學生:根據文中重要語句進行合理想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寫。

  (1) 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教室聽課時會有什么感受?

  (2)看到小弗朗士遲到會想些什么?

  (3)坐在椅子里一動不動時會想到什么?

  (4)教堂的鐘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說些什么?

  本題學生當課進行,動筆寫作。寫后小組交流,選出代表全班朗讀。找同學評價,再修改。)

  檢測學生達成度,落實目標二

  (五)揣摩語言,理解其深刻內涵,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學生質疑問難

  對有價值,富有創造力的問題,除了支持提問與大力表揚外,還可以把它作為一個研究性課題或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來開展。所以質疑環節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環節的延伸,又對它有所超越,它已經走出了語文的范本,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的境界邁進。

  可能涉及的問題有:

  1)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韓麥爾先生為什么這么說?你對自己的母語是如何認識的?)

  (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后”,它們的含義各是什么?表達了他什么樣的心情?

  (3)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一句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5)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設計意圖:是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結合本課內容,針對人物描寫提問,帶動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的閱讀探究。)

  檢測學生達成度,落實目標三

  (六)課堂小結

  為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改變傳統的教師總結學生被動聽教學模式,為學生小結教師適時引導補充,這樣,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歸納和概括能力。

  (設計意圖:學生總結課上所學知識,既是對課堂老師授課內容的反饋,有利于教師把握授課情況;又是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再次感知理解,便于鍛煉學生的口頭歸納提煉能力。)

  引導語: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獲嗎?

  (七)布置作業

  1、摘抄一段人物描寫,并結合課文所學自己寫一個人物描寫的片斷,要求用上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內心的情感和情緒變化。

  2、文中還有那些細節描寫你認為比較精彩,請在文中勾畫出,并做好批注。

  六、說教學評價

  根據課標的“評價建議”、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制訂本課的評價任務與設計如下:

  1、評價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學目標提出的教學任務和要求,并以學生(集體和個體)的目標達成度作為評價的基本任務。

  2、評價設計:把課后的“研討與練習”滲透在教學過程的相關環節,并以學生(集體和個體)的達成度作為評價的基本標準。(討論題:課后第四題。片段寫作訓練:課后第三題。)

  七、說板書設計(略)

  2、過渡語:大家都認為這個特寫鏡頭讓你印象深刻,下面老師表演一下,請各位同學做導演,認真觀察,對照樹上的描寫,看看我的表演怎樣?

  (此環節請同學們挑毛病的過程就是分析人物描寫的過程,學生找到毛病,糾正錯誤,再說明書上為何這樣描寫,作用何在?這有助于學生學習人物的描寫方法并且透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來體會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因為韓麥爾先生的這最后一幕正是小說的高潮所在,是最能體現小說愛國主題的一個大特寫,一定要細細體會。)

  3、過渡語:通過分析,請你指出文中對于人物的描寫方法都有哪

《最后一課》學案 篇4

  設計簡述

  這是《最后一課》的第一個教時。學生已經預讀過課文,了解過課文故事的背景。

  第一個教學環節:閱讀,思考。 (l5分鐘)

  思考題: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要求:閱讀全文。綜合課文內容,根據思考題表達見解。自讀課文15分鐘,并擬出發言要點。

  學生活動

  第二個教學環節:討論,朗讀。(30分鐘)

  1.學生發言,認為韓麥爾先生: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

 、谑且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

 、凼且粋嚴厲的人

 、苁且粋普通的人

  ⑤是一個溫和而嚴肅的人

 、奘且粋有勇氣的人

  ⑦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

 、嗍且粋愛國的人

 、崾且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

 、陧n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

 、垌n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夙n麥爾先生是一個普通的人:

  鎮上的一個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陧n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

  最后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一動不動地瞪著眼睛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說不下去。教了一節課又一節課……

 、垌n麥爾先生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后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批評。贊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知識全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ㄕn文七處點到韓麥爾先生的愛國)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結合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高潮。

  3.討論,點撥:

  作者為什么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英雄”,而讓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

  正因為普通,韓麥爾才能夠代表千千萬萬的法國人,他那熱烈而深沉的愛國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為整個法國民族的共同心聲……

  評 

  作為中小學教材,《最后一課》在我國已有超過大半個世紀的歷史。

  它的教學內涵,實在是太豐富了。

  于是像許多名篇一樣,在設計教案時往往讓人翻來覆去,頗費躊躇。

  但此教例很有個性特色。

  切入的角度好。教師扣住作品“一點兩線”(“最后一課”的激情點和兩個人物的思想發展線)這一藝術構思,開課便切入到一個主要人物身上,一線以串珠,相當成功地拎起了一連串的教學內容。

  講析的角度好。教師變逐段講析為選點突破,將選點突破設計成多角度透視,通過“韓愛爾”這個點,不僅立體地多側面地透視到人物的方方面面,還透視到課文的人物塑造藝術、結構藝術、主題表達藝術。這是又一個角度的“一線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師設計的線條明晰,引導學生從三個側面討論人物形象,對初一的孩子們來說,這叫適度。從教師把握的討論內容看,具有相當的精度,從教學過程 看,內容豐富,有著較大的濃度。整個教例顯得豐滿、流暢,對“韓麥爾”的討論聯結著每一個教學步驟 ,這也是“一線以串珠”。

  從此教例看來,名篇教學的最佳意境似乎應該是:在明快單純的教學視點中激蕩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

《最后一課》學案 篇5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2、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3..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知識鏈接

  一. 背景介紹:

  《最后一課》寫于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法國和普魯士的戰爭。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鐘”。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侖第三被俘,普魯士長驅直入,占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二. 作者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

  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后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說文體簡介:

  1. 文學體裁:小說是和詩歌、散文、戲劇并列的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說的概念: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

  3. 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情節和環境。

  4. 故事情節:情節是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5. 刻畫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 6.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7. 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自主學習

  掌握重點字的字形和讀音,同時把你認為重要的字詞整理在下面:

  -------( xuān) 鬧 ---------(chà) 異 --------(ào)悔

  ------------- (qídǎo) ----------( gěng) 住 鑰匙( ) 氣氛( )

  合作探究

  一、導入

  二、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課前后心情、態度有什么變化?什么原因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ㄒ詫W生活動為主,學生可討論,可朗讀。要求學生根據預習內容回顧全文,思考全文內容,學生可以自由發言。)

  、分析人物形象。韓麥爾先生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感人形象的?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描寫,并做相應的批注。也可結合課后練習第二小題。

  請以“我從---------中讀出韓麥爾先生是個--------------------------的人!边@樣的句式概括你讀后的感悟。

  四、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在課文中勾畫并點評。

  五、品味語言,談談你對下面語句的理解。

  1、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ūO獄大門比喻什么?鑰匙比喻什么?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2、屋頂上的鴿子咕咕的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也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總結主題

  《最后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____和對祖國的____,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____,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

《最后一課》學案 篇6

  一、        基礎知識。

  ①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國作家__________,寫的背景是1871年爆發的_______________。

 、、注音:

  哽住(       )        皺邊(          )        懲罰(         )

  祈禱(       )        踱步(          )        郝叟(         )

 、邸ⅰ白詈笠徽n”指的是:(   )

  a、最后一堂語法課                  b、最后一堂歷史課

  c、最后一堂法語課                  d、最后一堂習字課

  二、整體把握。

  小說的全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________到________。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學

  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作者以簡潔的筆觸,交待了故事的_____和弗郎士的___________,同時為情節的發展作了巧妙的鋪墊。

  第二部分,從_______到_________。是小說的中心部分,主要寫弗郎

  士和韓麥爾老師在“最后一課”中表現的愛國熱情。按情節發展,又可以把這部分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_____到__________。寫弗郎士跑到學校以后發現的種種不平常現象,渲染出一種____、_____的氣氛。

  第二層,從_____到__________。這一層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課”的嚴肅意義,點明了主題。

  第三層,從_____到__________。寫韓麥爾老師和學生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課”中認真教學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從_______到小說結尾。寫韓麥爾老師在“最后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精神。

  三、        人物分析。

  韓麥爾先生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么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鐘聲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ㄕ堄靡粌蓚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作者是從第三人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的。無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分別從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進行描寫,表現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

  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  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里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在一起,所以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_________的作用。

  2、  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著極其強烈的____效果,產生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所以,小弗郎士還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四、        藝術手法。

  小說運用了生動的場景、細節、心理描寫,運用了對比、烘托、反復的手法來表現人物,反映主題。

  i.              如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叫,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又如韓麥爾的那頂“銹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還有作品中前后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都屬于______描寫,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課文將平時上課和最后一課作了______,將小弗郎士感情的前后變化作了________,這樣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iii.              作者渲染“最后一課”的莊嚴、悲壯的氣氛,渲染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和到校以后的見聞,層層深入地描寫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              作者多次重復“最后一課”,每次出現這句話,用意不同,意義卻一次比一次深刻,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主題。

  《最后一課》通過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____和對祖國的____,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____,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

  六、        品析文中句子。

  1、“又出了什么事啦?”“又”表現出了什么內容?

  2、“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中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边@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么新的認識?

  3、“我的朋友們,我――我――”(補充韓麥爾先生未說出的話)

  附答案:

  一、①法  都德   普法戰爭

  ②gěng    zhòu    chéng    qí   duó    sǒu

  ③c

  二、第一部分“那天早晨上學”“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背景  身份、性格   第二部分“平常日子”“我將永遠記住這最后的一課” 第一層 “平常日子”“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嚴肅、悲憤   第二層“我看見這些情形”“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第三層“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我真永遠忘不了”  第三部分“忽然教堂的鐘聲敲了十二下”

  三、韓麥爾先生

  1、 這是對韓麥爾先生的衣著的描寫,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后的告別了,他是在萬分悲痛之際,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表現韓麥爾先生是一位平時嚴厲,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是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

  3、  對韓麥爾先生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

  4、  這是對韓麥爾先生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悲壯和不屈的精神!》棥⑸駪B、動作、語言

  小弗郎士1、貫穿故事情節2、對比 震撼心靈

  四、1、細節  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提示主題思想的作用。

  2、對比  對比   突出“最后一課”的重要,反映小弗郎士等人的變化。

  3、托了莊嚴、悲憤的氣氛,突出了主題,同時為刻畫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鋪陳。

  4、增加文采,深化主題,同時,對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五、  熱愛  意志   愛國主義精神

  六、1、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蕩的時代里戰亂頻繁,變故迭起,人心惶惶。

  2、首先,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說著自己的語言,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說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著。其次,民族語言還能使民族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語言稱作“母語”,意味著語言對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國的人民,如果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這個民族的人民之間就存在向心力,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

  3、略

《最后一課》學案 篇7

  最后一課

  教學重點:1、 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當中國加入世貿、足球圓夢、申奧成功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么?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赡銈兪欠裰,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后,都德應征入伍,后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后一課》等!蹲詈笠徽n》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于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后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占領后,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蹲詈笠徽n》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占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并以淪陷后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三、介紹小說常識 :

  1、屬于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2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3、小說要素:

  人物( 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 )

  環境( 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四、理清文章思路。根據預習,理清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后練習一)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6)序幕。  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課前

  第三個階段(11—23)發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n上

  第四個階段(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布散學時的情景。——下課

  五、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第一階段。——幼稚、怕提問

 。1)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怕提問。

 。2)“這些景象”指什么?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什么?  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 幼稚。

  (3)“又出了什么事啦?     ”設置懸念,

  (4)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么關系?

  巧妙地點明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并且為下面的情節和小弗郎士的性格發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么區別?說明了什么?

  平時上課                                                最后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                                 

  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著                   “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耳朵大聲背書啦。”                            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 “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

  ‘    靜一點,靜一點……’”                          鐵戒尺。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的穿戴。              “我”遲到   遭到先生的責罵。                      今天,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y受、懊悔

  最后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后練習二找出有關語句。   (1)"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2)課后練習二:

  1、 說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愿望和巨大動力。

  4、 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瘧、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5)小結: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六、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 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的眼睛里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語言描寫:……                                                              

 。2)指導朗讀: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 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我們必須把它牢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的開監獄大門的鑰匙",“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3)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解釋說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4)完成課后練習三。

 。5)討論:在"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說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說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著內疚的心情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著,又深情地贊美了祖國的語言,贊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著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后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深情、悲痛——思索、內疚——沉思、悲憤"是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變化,從中蘊含著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六、環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兩處環境描寫: 

  "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占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這一環境描寫又表明什么?

  布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

 。3) 課前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描寫的作用?

  鴿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4、 解題: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復“最后一課”,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樣的作用?

  韓麥爾先生在開課時宣布:“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幾句話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靈里轟然炸開,鎮公所門前的布告,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現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鞍!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對“最后一課”的嚴肅意義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經由天真幼稚變得懂事成熟起來了。重復出現,既緊扣課題,又表達了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七、質疑解疑:

  1、15節為什么說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呢?

  韓麥爾先生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卻要被無辜地趕走,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但又豈只是敬愛呢?里面還摻雜著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復雜的感情。

  2、第18節里的省略號表示了什么意思?

  韓麥爾先生想到普魯士侵略者還可能說出更多的侮辱法國人的話,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卞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節中的省略號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兒,感到十分內疚、痛心,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號,這表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負責。

  4.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亡了國當了奴隸,如何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斗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為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斗爭,所以說這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5、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知道了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自覺要求學好語文,聽得特別細心,所以會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一下子塞進"學生的腦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嘗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呢!

  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文,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不是也有個別嘴里喊著愛國,心里也想愛國,卻并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嗎?學了這篇小說,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為動力,積極自覺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6、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在小說中起什么作用?

  這叫做場景描寫。這場景描寫實質上就是當時社會環境的描寫,它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背景,“最后一課”就是在那個時代、社會的條件下才會出現的,揭示了悲劇性的最后一課產生的根源。場景描寫,語言干凈、簡潔、寥寥幾筆,勾勒了故事發生的典型環境。

  7、怎樣理解韓麥爾說的“總要把學習推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教師小結:明天總是有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而且由于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的權利與自由。這當然是最大不幸,這里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8、怎樣理解“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這是韓麥爾先生針對侵略者禁教法語而說出的話,包含著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的深沉感情。

  9、一節中有“字帖”“金甲蟲”“鴿子”等描寫,體會一下這些描寫的表現力量。

  韓麥爾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寫上了法蘭西、阿爾薩斯,意思是阿爾薩斯永遠屬于法蘭西,絕不屬于普魯士;這些字帖成了飄揚在孩子們心上的國旗。因此習字時也就格外地專心,教室里安靜極了,只是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蟲來“光顧”,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么專心致志!還有小弗郎士對“鴿子”叫聲、產生的聯想,是表現了一個兒童對入侵者的仇恨與諷刺。

  10、“忽然”一詞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說明大家感覺這一節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中又到了散學的時間了。

  11、了鐘聲、號聲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鐘聲顯示著最后一課的結束,號聲,暗示著德語要替代法語,這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民族的語言,自己的祖國告別,這兩點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澳樕珣K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

  12、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現力量。

  通過上最后一課,小弗郎士對先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于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過。

  13、──我──”這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從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來到了,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14、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

  這像一個特寫鏡頭。先生與學生的分別是如此悲壯,這時他一定有不少的話要說,卻又激動得說不出來,他的感情無法自抑,因此把種種感情集于筆端!笆钩鋈淼牧α俊保孟袷刮覀兛吹搅烁星榈牧飨颍@些感情熔鑄成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法蘭西萬歲”,有兩層意思,首先是堅信法蘭西必勝,激勵人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再有也是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八、布置作業 :下課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請仍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進行創造性續寫。

《最后一課》學案 篇8

  “烘托”和“重復”的手法巧妙運用。作者為了突出主題和人物性格,獨具匠心地運用“烘托”和“重復”的手法。為了烘托愛國主義的主題,作者著意用烘托手法描繪了“最后一課”的莊嚴、悲壯的氣氛。通過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和到學校以后的見聞,層層深入地描寫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這些不平常的情況,就為愛國主義的主題,烘托了莊嚴、悲憤的氣氛,突出了主題,同時為刻畫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鋪陳。作者還多次重復“最后一課”,每次出現這句話,用意不同,而意義卻一次比一次深刻。這句話,像珍珠一樣貫穿全篇連成一線,光芒四射,從而加深了主題,同時,對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摘自《〈最后一課〉分析》,載《課文分析集》初中第二冊146?—147頁)

《最后一課》學案 篇9

  細節描寫的真實性。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個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后出現的兩次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似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并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個細節都蘊含新意,發人深思。

  (摘自《愛國主義的頌歌》,載《課文分析集》初中第二冊150?—151頁)

《最后一課》學案 篇10

  〖創意說明

  這個教案設計旨在讓學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層次“說”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作知識的拓展延伸、積累。

  〖教學步驟

  一、愛國話題導入

  二、(生)說文中愛國情

  以“我從文中……讀出了愛國情”為格式說話:

  1、表象可從小弗朗士的心理變化、韓麥爾的服飾、語言、神態去說。

  2、深入可到文中的細節原文。

  三、(生)說世間愛國情

  以“某某怎樣,在……中體現了愛國情”為格式說話。

  四、(生)表自己的愛國情

  作為中學生該如何體現我們的愛國情呢?

  五、(生)賽愛國名言、詩句

  1、看哪個小組收集積累得最多。

  2、看哪位同學“竊取”得最多。

  (旨在學會資源共享,用心說說上一輪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名言詩句)

  【資料整合平臺】

  最后一課 (鄭振鐸) (原文,略)

《最后一課》學案 篇11

  【設計說明】

  這篇生動感人的小說,學生很容易讀通,但不容易深入讀懂,因為時間和空間與我們的學生相距太遠了,且亡國之痛更是一種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學在一系列的問題討論中層層深入,意在讓學生在反復品讀體驗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的擴展閱讀使學生由法語回到了漢語,體味中國人對祖國語言的感情,從而引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愛國主義。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討論,感受 最后一課的氛圍。

  2、圈劃有關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詞語,理清他的心路歷程,并探究其變化原因。

  3、精讀重點句、段,通過對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的分析及學生的移情來體驗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探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心理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感受最后氛圍

  播放《思鄉曲》導入: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課》從1913年被介紹到中國以來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響了我們好幾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讀完這一課后,為之動容,掩面而泣。那么為什么它會有這么大的魅力呢?為什么它會成為我們腦中揮之不去的經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奪人。今天我們主要通過對特定的環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的分析來學習表現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體驗在這一課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初步把握文意

  討論:

  1、這篇課文題目為《最后一課》,為什么說是最后一課?

  (11小節說柏林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語了)

  2、本該是一堂很普通的課,現在卻因加了最后兩個字而變得特殊起來。最后這兩個字最能讓你們想到什么?

  (悲傷、沉重、依戀、惜別等)

  3、課文中最能渲染這種氣氛的描寫在哪里?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教室里的氛圍;來了一些鎮上的人;感覺氣氛很沉重也很悲傷。表現依戀、惜別的在22小節。文章用一種極其樸素的語言述說著你很熟悉但又將要失去的東西。特別感人,給人的感覺卻很傷感,以后將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課桌、椅子、胡桃樹、紫藤將還在,而韓麥爾先生卻要走了)

  三、再讀課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歷程

  1、導:我們的心也跟著沉重起來。那么在這么一個特定的最后的氛圍下,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歷程。

  2、思:在這一過程中,小弗郎士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長為一個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間成長為成年。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戰爭,國家主權的喪失、民族語言的被剝奪。對于一個跟我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對他來說本來很正常,痛苦的事該由大人去承擔,現在卻要他過早地面對這殘酷的現實。這不禁讓我們感到很痛心。除了這些原因,還有就是韓麥爾先生言行的影響)

  四、朗讀前一部分課文,注意讀出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

  第二課時

  一、品讀體驗

  1、請同學們找出韓麥爾先生最能打動我們的一些言行。

  (語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節,行動24~29小節。11小節主要是宣布這是最后一堂法語課,聽說是最后一課,就像我們剛才分析的一樣,使小弗郎士產生了悲傷、沉重、依戀、惜別等感情)

  下面我們著重來分析18、19小節。請一位同學來為我們朗讀一下。

  2、提問朗讀的同學:最能打動你的是哪一句話?為什么?

  (自責的話。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自責,通過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懺悔。讓我們感覺到難受,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所以也就有了韓麥爾先生最后的言行)

  3、確實,國將不國,這是何等的悲哀。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課文錄音片斷。在這一小節中,有韓麥爾先生的幾個定格動作,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怎樣的一種心情?

  播放課文錄音片斷。

  (韓麥爾先生的定格動作:站、哽、轉身、拿起、使出、寫、呆、靠、做等,連續幾個猛烈的動作,突出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內心的激動和憤慨,說明亡國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時的鎮靜,他痛苦得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話也說不出來了)

  4、我們看一下25小節。請我們同學聯想一下,此時如果你是韓麥爾先生,你會說些什么?

  (千言萬語都包含在法蘭西萬歲這五個大字上。)

  5、我們再來看一下課文最后,韓麥爾先生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有什么含義?

  (無奈、悲憤、做一個了斷等,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在將成為亡國奴,將失去教本國語言資格之際,他最后的幾個形體語言顯得蒼白無力,但我相信它將成為幾個畫面長久地定格在他學生的腦海里)

  6、同學們,面對著老師的這么一個手勢,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學,你會怎么做,請我們同學靜靜思考一下,然后告訴老師。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點評:這時可能每個人發泄情感的方式會不一樣,但老師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靜,此時也是無聲勝有聲,是沉默的抗議,F在就讓我們同學一起跨越時空,來到阿爾薩斯,來到韓麥爾先生的課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來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吧!

  教師朗讀(隨放背景音樂)。

  二、遷移提升

  1、教師引導:

  確實,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從噴泉里揚出來的是水,而從一個飽含愛國激情的作家筆下,寫出來的卻是感人肺腑的愛國主義篇章。都德先生的這最后一課以它的以情奪人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而跟法國人民類似的命運,卻使我國的人民更容易產生共鳴。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的祖國母親。

  2、學生閱讀補充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寫的北平被侵略軍占領后某學校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時的情景。

  3、請思考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⑴ 找出祁瑞宣老師在這一課上的反常舉動。這一系列動作反映了他當時怎樣的一種心情?

  (反常的表現說明做亡國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鎮靜,他痛苦得已經控制不住感情了)

  ⑵ 比較一下,韓麥爾老師和祁瑞宣老師有什么異同?

  (他們都是愛國的,都是行動上被迫的放棄,感情上永恒的堅守)

 、 假設你是祁瑞宣老師的學生,請描述一下在這一堂課上你的心理變化過程。

  學生各抒己見。

  三、總結新課

  同學們,國破的痛苦該由全民族共同承擔。韓麥爾先生說得好,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人們在救亡的心態下對祖國文化的認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尋求發展。它不靠別人,靠我們自己,特別是靠我們朝氣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們的,未來在你們的手中。

  四、布置作業

  續寫課文,提示:

  1、題目設計為《〈最后一課〉之后》。

  2、緊承文末一句話,圍繞愛國主義的主題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憤怒的人們久久不愿離開教室,人們高呼:我們要法語,不要德語!打倒普魯士!法蘭西萬歲!普魯士兵兇神惡煞的沖進教室,與人們廝打起來人們含恨離去幾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韓麥爾先生又給人們上法語課

  3、結構要完整。

  【板書】

  上學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氣氛──知道是最后一課──鴿子

  怕罵、貪玩────驚詫────難過、懊悔────悲憤

  (幼稚)────────────(成熟)

《最后一課》學案 篇12

  教學目標 :

  一 學習本文通過環境氣氛以及人物的語言、行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二 體會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三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間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 安排三課時。

  二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為學生理解的情節。

  3、第一人稱的寫法。

  三 教學中注意抓以下幾個問題:

  1、對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注意朗讀指導,通過朗讀要求學生加深感受。

  3、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四 預習:

  1、讀課文,能簡要講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學途中、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布散學,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 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 檢查預習情況,掌握全文脈絡,了解全文大意。

  三 把握全文的結構。

  教學步驟 :

  1、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2、檢查預習的詞語(指名學生為帶點字注拼音,并解釋)。

  鋸踱挾皺督叟攤曠懊隸鑰

  匙哽賺戴懲祈詫

  婉轉:這里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住:聲氣阻塞。

  思量:想念;記掛。這里指考慮。

  慘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朗讀1──6節,并作指導:

 。1)“那么……那么……”“婉轉”“操練”“多”“管住”“跑”要讀重音,這兩節要讀出嘆賞、興奮、感興趣的語氣。

 。2)第4節中的破折號表示追憶中斷,語氣轉換,讀時要略作停頓,并讀出破折號前后不同的語氣。

  (3)在心里思量的話要輕聲讀,喊的話該在句子末尾略為拖長。

  4、引導學生理清本文脈絡,把握本文結構。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可分幾部分?

  組織學生討論并交流。

  教師總結:(先讓學生簡要地講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見,然后由教師歸納。)

  本文寫了阿爾薩斯某一小鎮上接到不準再教法語的通知后,當地人民深感亡國的痛苦,在小學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語課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節)上學路上;第二段(7-10節)上課之前;第三段(11-23節)上課經過;第四段(24-29節)宣布散學。

  5、作業 :

 、俪瓕懺~語:捂 詫異 哽 祈禱 喧鬧 郝叟 踱

  ②說說下列各組詞義有什么不同:

  平靜 推開 操練 視察 肅靜 攤開 鍛煉 視察

  ③閱讀體會課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讀講第1-23節,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韓麥爾先生的語言、行動描寫;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及感情變化。

  教學步驟 :

  1、學生朗讀1-6節,引導學生注意思考“我”在上學路上所見所聞。

  提問:“我”為什么會想到“別上學了”?

  學生讀課文、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文中“況且”是連詞,用來進一步說明情況,這里表示一共有兩個原因。小弗郎士這天遲到了,怕老師責罵,還怕老師檢查功課,因此想到了逃學。另外,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吸引人。“連……也……”這個句式強調最起碼的條件也達不到。

  讀課文,教師指導:

  ①“那么……那么……”“婉轉”“操練”“多”“管住”“跑”都要讀重音,這兩節要讀出嘆賞、興奮、感興趣的語氣。

 、诘4節的破折號表示追憶中斷,語氣轉換,讀時要略作停頓,并讀出破折號前后不同的語氣。

  ③在心里思量的話要輕聲讀,喊的話該在句子末尾略微拖長。

  提問: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小弗郎士?有哪些地方寫了小弗郎士還能管住自己?

  教師歸納:

 、賹懥松蠈W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②普魯士士兵操練和兩年來一直有壞消息,這就巧妙地暗示了時代背景。

 、墼S多人圍觀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卻未直接寫出;這使讀者產生懸念,吸引讀者急于讀下去。

  2、讀7-10節。

  教師提出思考題:

  ① 學校氣氛與往常有哪些不同?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這一部分通過對比寫了教室不平常的嚴肅氣氛。這氣氛使小弗郎士吃驚,也引起讀者的疑問,引人入勝,使小說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同時,也告訴讀者,人們對最后一課多么重視,為下文作了必要的準備。

  3、講讀11-23節。

  學生讀第11節。

  教師提問:韓麥爾先生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后”,你覺得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韓麥爾先生講話的態度“又柔和又嚴肅”,對誰柔和,為什么嚴肅?

  指導朗讀:讀韓麥爾先生的話,語氣應沉痛憤慨,柔和而嚴肅。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語……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4、講讀12-16節,有感情地讀12-16節。

  提出思考題:小弗郎士心情是怎樣變化的?文中為什么說韓麥爾先生是“可憐人”?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

  小弗郎士心情變化:憤激──難過──懊悔──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對老師的愛戴。

  韓麥爾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被無辜趕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對老師深切地敬愛,同時還摻雜著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復雜的感情。

  5、指名讀18、19節、20節。

  討論:(體會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 為什么說“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凇巴隽藝斄伺`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蹫槭裁葱「ダ墒拷裉炻犞v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教師歸納:

 、 明天永遠沒完,拖的結果是連祖國的語言都還不會說,卻已經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表現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 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斗爭的意志,不會忘記恢復國土,爭取自由,所以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③ 小弗郎士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自覺地努力學習,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6、講讀21-23節(連讀21-23節)。

  提問:作者通過哪些方面描寫專心寫字的?初級班的郝叟老頭認真學拼音,感情激動,聲音發抖。小弗郎士想笑、又難過。他笑了沒有?為什么不笑?

  討論后小結:這一部分寫了人們在上最后一節課時專心學習的情況。著重寫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小弗郎士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思想上起了極大轉變。

  作業 :

  1、反復朗讀全文,體會用詞的確切,在書上用符號劃出來。

  2、說出句子的深刻含義。

  3、完成課后二、三、四題。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一 最后一課結束情景的描寫。

  二 討論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

  教學步驟 :

  1、檢查作業

  2、講讀24-29節。

  范讀課文。

  提出問題:

  ①課文中“忽然”一詞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谡n文中“我──我──”兩個破折號表示什么意思?該怎樣讀?

 、墼鯓永斫狻笆钩鋈淼牧α俊睂懥藘蓚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么?

  討論并交流。

  教師歸納:

 、僬f明大家感覺這最后一堂課過得非?,不知不覺到時間了。

  ②從語言形式上看,兩個破折號表示哽住了,說不下去。應以悲憤的感情拖長。從內容看,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復雜心情。

 、墼谧詈蠓质謺r有很多話要講,但激動得說不出來,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這兩個字表示堅信法蘭西祖國必勝,讓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這是韓麥爾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學生討論、歸納中心思想:學生回憶全文主要情節(小弗郎士對最后一課的見聞與感受;小弗郎士的變化;最后一課;鎮上人來聽課。)

  教師歸納:通過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表現了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后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

  歸納寫作特點:

 、 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 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心理活動。

 、 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思想轉變,暗示時代背景。

  作業 :完成練習一、六、七題。

《最后一課》學案 篇13

  快速閱讀課文,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采用感悟的方法,教師提出要求:(1)快速閱讀,至少一遍。(2)查出不會讀的生字、生詞的讀音和含義。(3)了解課文主要軍寫了什么內容,怎么寫的,有什么深刻含義。(4)將你不懂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上,并嘗試做簡要解答。(5)記下你在閱讀過程中的點滴感想。

  第三步,互動交流。學生快速閱讀完后,通過初步了解,完成以上問題時,有些學生比較困難,因此就采用互動交流的方法,讓學生自由發言,談閱讀的體會,感受和困惑。教師不干預學生自主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體會。對于學生的意見和自主體會,其他學生可進行補充或質疑。教師注意控制時間,這一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認識課文中的人物。

  第四步,引導閱讀,采用師生互動式教學。結合閱讀后的交流發言,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具體內容討論歸納出故事情節,小弗蘭士的心理變化過程及其所表現出來的人物形象特點。

  1、“最后一課”上的是一堂什么課?這堂課的特殊含義是什么?有什么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ǚㄕZ課,愛國課。愛國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感情更強烈。)

  2、教師講述:同學們都知道記敘文有六要素,小說有三要素:情節、環境、人物。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到結束的過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因此閱讀小說時,可以先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

 。1)這篇文章,可按地點、時間的變化理清情節(教師板書)

  開端                  發展                   高潮(結局)

  上學路上            上課之前、上課之中         宣布下課

 。2)抓住情節的各個階段,從小弗蘭士的具體表現來分析他的心理變化過程,了解其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開端:貪玩、幼稚、怕老師

  發慌:感到詫異、理解學習的重要、懂得怎樣愛國

  高潮和結局:理解尊敬老師

  (3)歸納小弗蘭士的形象及意義:

  a.小弗蘭士在小說中是一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他的心理變化過程即是他的愛國情感由潛在到成熟的升華過程。

  b.小弗蘭士在文章中的作用:本文以小弗蘭士,即“我”的所見所聞所所感為線索,他又是小說的主人公之一,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溶化了文章的主題。

  第五步,合作探究。分析韓邁爾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

《最后一課》學案 篇14

  1.都德是 著名小說家,該文以 為背景。(2分)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哽咽( 。土P(  ) 祈dǎo(  ) chà異( 。

  3.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3分)

  強:( 。 ( 。 ( 。 

  稱:(  ) (  ) (  ) 

  差:( 。 ( 。 ( 。 

  4.“最后一課”與平時上課氣氛有何不同?這種不同表明了什么?(2分)

  5.課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稱韓麥爾先生為“可憐的人”,這是為什么?(2分)

  6.在習字課上,韓麥爾先生將“阿爾薩斯”和“法蘭西”制成字帖掛在鐵桿上,這是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

  7.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和小弗郎士愛國感情一樣熾烈,都是自始至終的愛國情懷。

  b、《最后一課》的作者是一位愛國主義作用,以長篇小說見稱于世。

  c、韓麥爾先生因為年紀大,上課非常吃力,所以上課時“臉色慘白”,小弗郎士也認為老師累得這樣是一個“可憐的人”。

  d、韓麥爾先生為上這“最后一課”,穿上整齊的新衣,這是他對祖國愛的表現。

  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寫方法和作用。(3分)

  ⑴畫眉在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铺彀,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么任何代價我都愿意拿出來的。

  ⑶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9.下面幾句話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筆,請找出與伏筆相照應的句子,并在照應句中找出表示照應前文的詞語:(2分)

 、牛ㄎ遥┲辉谛睦锼剂浚骸坝殖隽耸裁词吕玻俊

  ⑵最使我吃驚的,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

  10.下邊列舉了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按其發展脈絡排列,正確的順序是 。(2分)

 、艑π「ダ墒炕卮鸩怀鰡栴}時的痛苦思索!、茖κУ糇鎳Z言的悲憤。 ⑶對最后一課高度重視而表現出來的嚴肅、莊重。、葘Π査_斯人不重視學習法語所引起的內疚!、蓪ψ鎳Z言的贊美!、蕦W生專心學習文字的沉思!、藢ν鰢谋础!、虒Ψㄌm西語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

 。ㄒ唬

  忽然教堂的鐘聲敲了12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⑴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⑵“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11、語段從 、 、 三方面描寫韓麥爾先生,表現他 的思想感情。(2分)

  12、⑴處的破折號表示 ,⑵處的標點符號為 。(2分)

  13、文中的“鐘聲”意味著什么?(2分) 

  14、選文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小說的社會背景,是哪一句話?(2分)

  15、“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边@句話是 描寫。“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3分)

  16、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是因為 。(2分)

  17、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寫字的細節表現了什么?(2分)

  18、語段中最能表現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詞語有: 。(2分)

  19、韓麥爾先生寫下“法蘭西萬歲”兩個字,表明了他和法國人民 。(2分)

  20、“他呆在那兒,頭*墻壁,話也不說”這一表情如何理解?(2分)

  21.“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達作用是(  )(2分)

  a、表現了人或事物出現的速度超常。 b、表現人物內心里巨大的震動。

  c、強調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覺。

  22.所選的這一部分是故事情節的 部分。(2分)

 。ǘ┳詈笠徽n

  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間,他們游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貋碇,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游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后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么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里。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著什么?弟子們說,曠野里長滿雜草。

  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闭軐W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里了,你們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沒除掉的,一年后再來相聚!

  一年后,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滿谷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來。

  幾十年后,哲學家去世,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后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記靈魂純凈,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

  23、哲學家給學生上的最后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分)

  24、聯系上下文,解釋“飽學”的意思,并再寫兩個含有“飽”字的成語。(2分)

  意思: 成語: 

  25、四個弟子除掉雜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對于前兩個弟子的回答,哲學家的態度分別是“ ”、“ ”。對于后兩種方法的態度卻只字未提,為什么?請你用簡短的詞語,描寫哲學家的神情、態度。(3分)

  26、一年后的相聚,哲學家未到,是否言而無信?(2分)

  27、想象四個弟子再來原地相聚的情形,他們的心理活動會有哪些變化?(2分)

  28、最后一句話含蓄、意味深長,它在全文的作用是 ,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29、哲學家為什么在帶著學生“游歷了所有的國家,拜訪了所有有學問的人”后,給學生上這“最后一課”?請談談你的看法。(2分)

  30、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題,你還有別的想法嗎?(2分)

  (三) 樂山大佛

 、僭谒拇飞降娜峡谔帲蛔鹗芟慊鸬那辶蠓。

 、谒袕浝,彌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彌勒佛,那位成天笑瞇瞇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彌勒佛。

 、鬯且晃粐烂C的沉思者,面色溫和,神情嚴肅。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沒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惡都容。

 、芩膰烂C的思考,首先來自締造他的?蘸蜕。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諡榱藴p緩三江合口后的兇猛水勢,避免沉舟淹死眾生,倡導在峭崖臨江邊造就一座佛。他光頭頂烈日,下雪披袈裟,四處化緣,錢化得不少了,但當地官吏要凍結:“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來見我。”

  ⑤大佛興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沒有了。海空的眼珠是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還有比眼珠更珍貴的東西嗎?

 、抻捎谝庾R到自己的職責,因此,樂山樂水佛不樂。他堅守崗位,從不擅離職守,從不懈怠松馳,從不向驚濤惡浪屈服。他成了實現?蘸蜕羞z愿,拯救三江蕓蕓眾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們。是的,他是偉大的:頭與山齊,腳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還高18米,可稱世界第一偉佛了。如果不是設計、雕塑他的工匠們經過九十年的千刀萬鑿,他仍然是半片石頭山,普普通通通到處可見誰也不會瞄一眼的石頭山。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進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嗨肋h不忘這最根本的一點,因此他從不居功,從不索取,從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紅燭,一從跪拜,看到的只是他偉岸的身軀,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為了根絕香火,他一開始就釜底抽薪鏟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立腳點在臨江的懸崖上,沒有地方讓人設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圍全是香火插不進的巖體,連他的腳趾甲也是向下傾斜的,人站上去就會跌倒,所以連下跪朝拜也沒有地方。

 、崛藗冎荒艽負碓谳喍缮喜拍芸吹剿琼斕炝⒌氐淖鹑莶⒛b致祈禱。

 、庥腥烁袊@,有人驚奇,有人禮贊:“呀,連小小的土地廟都有幾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連一柱香火也沒有。

  31.第④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意思比較復雜,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應是 。(2分)

  32.第⑧自然段中的“這最根本的一點”指的是 。(2分)

  3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個“從不……”主要是從履行工作職責的角度贊揚樂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個“從不……”則是從 的角度來歌頌樂山大佛的。(1分)

  34.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詞的本意是抽掉鍋底下燃燒的柴,該詞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詞在文中指的是 。(2分)

  3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樂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彌勒”,是因為他是一個身負重任的思考者。

  b.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幾代的工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極其沉重的代價。

  c.人們感嘆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驚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禮贊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樂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禮贊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36.這篇文章表現主題的手法是 (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2分)

  37.本文向我們敘述了樂山大佛的建造經過、作用及其獨特之處。請根據以下這些已知的信息簡要回答:(4分)

  ①從修建大佛的艱辛和建成的不易,我們聯想到了什么?

 、诖蠓馂榱烁^香火,“一開始就釜底抽薪鏟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他的這一舉動,給我們什么啟示?

  38、片斷寫作練習:(20分)韓麥爾先生離去的第二天,學校里來了一位德語老師,窗外是持槍荷彈的普魯士人,你坐在了的課堂上,請寫一段心理活動表達出你當時的心理。

  《最后一課》答案

  1.法國;普法戰爭 2.略 3.略 

  4.平時喧鬧活潑,最后一課肅穆、悲憤;這種不同表明了最后一課非同尋常。(意近即可) 

  5.一方面他對老師的悲痛深表同情,另一方面,他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成熟懂事,與韓麥爾先生的感情產生了共鳴。(意近即可) 

  6.這是細節描寫,烘托出教室里的愛國氣氛,也寫出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感情!7.d 

  8.⑴環境描寫,寫出了產生《最后一課》的時代背景,也寫出了小弗郎士的幼稚。⑵心理描寫,不僅表示了小弗郎士要回答好老師提問的決心,同時也反映出他要學好祖國語言的決心。⑶細節描寫?坍嫵龊⒆觽儗ψ鎳淖值臒釔。(作用意近即可) 

  9.⑴啊,這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ㄟ@么一回事)⑵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人為什么來坐在教室里。(鎮上那些老人) 

  10.⑺⑶⑴⑷⑸⑵⑹⑻ 

  11.語言;動作;神態;愛國主義 

  12.補充說明;逗號 

  13.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了!

  14.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 

  15.心理;小弗朗士對韓麥爾先生愛國精神的崇敬。 

  16.他不能再教法語而感到悲憤和哀痛。 

  17.熱愛祖國,堅信祖國必勝的信念!

  18.哽住;呆;* 

  19.強烈的愛國精神。 

  20.此時的韓麥爾先生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21.b 22.高潮和結局 

  23.如何除掉曠野里的雜草。 

  24.學識豐富;成語略 

  25.點點頭;微笑;態度與前兩種基本相同(言之成理就可) 

  26.不是失信,哲學家雖未到,卻已經用事實宣布了最正確、最理想的答案。 

  27.震驚——疑惑——頓悟(言之成理就行) 

  28.點題:美德是一個人靈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9.美德太重要了!

  30.實踐出真知。(意近即可) 

  31.?粘珜г旆。 

  32.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33.思想品德 

  34.從根本上解決(根絕);環境和條件。 35.c 

  36.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37.①任何成果(功)的取得都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的事例或道理; ②做事必須抓住根本(關鍵),不僅治標,更重要的是治本。(根除錯誤的東西,我們必須態度堅決,不能猶豫不決)(意近即可) 

  38、略

《最后一課》學案 篇15

  《最后一課》課堂實錄

  倉前中學鐘建華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請大家來讀一讀投影上的詩歌,讀完后試著給這首詩取個名字。

  (教師出示投影1。學生自由讀,取名。)

  學生:題目可以叫“最后一課”。

  學生:我取的名字是“最后的晚餐”。

  教師:兩位同學取的名字都很不錯。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篇名為《最后一課》的小說。請大家打開書本。

 。ń處煶鍪就队2)

  二.    背景介紹

  教師:為什么會有這最后一課的呢?請大家看投影上的背景介紹。

 。ń處煶鍪就队3。學生自讀投影內容。)

  三.    初讀感知

  教師:這篇課文大家已經預習過了,F在請大家再快速瀏覽一下,然后來談談你初讀后的感受。

 。ń處煶鍪就队4。學生快速閱讀課文。)

  學生:我覺得這篇課文表現了法國人民在失去國土后的悲憤心情,以及對法國的無比熱愛。

  學生:我非常同情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他們竟連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學生: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認真學習,學好祖國的語言,否則也會像小弗郎士一樣后悔莫及的。

  四.    感受、理解小弗郎士

  教師:剛才這幾位同學談得很好。我們都看出了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F在,我們就來感受文中的小主人公——小弗郎士,來了解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表現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的。

  請大家在課文中找一找描寫小弗郎士的語句,選擇一兩個最能反映小弗郎士心情的語句,揣摩小弗郎士當時的心理,有感情地讀一讀,然后在句子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一會兒我們來交流交流。

  (教師出示投影5。學生閱讀、搜尋、朗讀、書寫感受)

  教師:好,現在請同學來談談自己的發現和收獲?梢苑抡胀队吧稀笆纠钡恼f法,也可以自己選擇句式來談。

  學生:我選擇的是第10段的“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情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覺得這里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因為自己沒有受到老師責罵時的慶幸。

  學生:我選的是第14段:“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帶著又那么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边@一段表現了小弗郎士對自己以前沒有認真學習感到萬分懊悔,可以看出他現在非常想好好地學習。而且也表現了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同情。

  教師:說得很好。你能把這一段再朗讀一遍,把小弗郎士當時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學生:好的。

 。▽W生朗讀第14段)

  教師:好。我們其他的同學,你從這位同學的朗讀中聽出小弗郎士的懊悔和同情了嗎?

 。ㄆ渌瑢W點頭表示贊同)

  教師:老師也覺得讀得很到位。好,其他同學接著說。

  學生:我選的是第12段的“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從“那些壞家伙”就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對普魯士兵的無比憎恨!

  學生:我找的是第21段的“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對普魯士禁止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學生學法語的行為的無比憎恨之情。

  教師:好。我們知道,其實鴿子事實上不可能用任何語言唱歌。小弗郎士之所以這樣想,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幼稚天真的孩子天性,另一方面更是表達了他內心那種憤怒的情感。這位同學的理解非常正確。

  學生:我找的是第17段:“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搖搖晃晃,心里很難受,頭也不敢抬起來!边@句話表現了小弗郎士的難受和羞愧的心情。

  學生:我找的是第23段的“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睆倪@個句子中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天真幼稚的天性。

  教師:是的。小弗郎士畢竟還是個孩子,聽到古怪的聲音,自然而然就想發笑。而“難過”則顯然是因為……

  學生:是因為上了這一課后,連這古怪的聲音也聽不到了。

  學生:我找的是第24段“……,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蔽矣X得這表現了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無比崇敬之情。

  教師:非常好。正因為小弗郎士內心對韓麥爾先生有著崇敬之情,才會覺得他形象高大。

  學生;我找的是第20段:“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里可以看出小弗郎士上課非常投入,全神貫注。

  教師:是的。小弗郎士以前覺得語法難,現在卻“挺容易”,其原因就在于他今天認真學習了。

  教師:剛才許多同學都談了自己的發現和收獲,我們也在交流中慢慢了解了小弗郎士。那么,你有沒有發現,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前后發生了哪些變化?你了解變化的原因嗎?同學們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ń處煶鍪就队6。學生搜尋、圈畫、討論)

  教師:好,哪位同學發現了小弗郎士的變化?

  學生:小弗郎士開始學習是不專心的,后來變得愛學習了。

 。ń處煱鍟簩W習:不專心    熱愛 )

  學生:小弗郎士開始對課本是討厭的,后來則是舍不得了。

 。ń處煱鍟赫n本:討厭      舍不得)

  學生:小弗郎士開始是浪費時間,后來變得珍惜時間了。

  教師:怎么看出來?

  學生:第14段說“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說明他以前浪費時間,不用心學習;第24段說“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忽然”一詞可以看出他學習認真,也就是珍惜時間。

  教師:很正確。還有變化嗎?

 。ń處煱鍟簳r間:浪費     珍惜)

  學生:對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開始是害怕的,后來則是尊敬他了。

  教師:對。其實不僅是尊敬,還有同情、理解、崇敬。

  (教師板書:韓麥爾先生:害怕     尊敬)

  學生:對普魯士兵,小弗郎士開始是喜歡,后來則是憎恨。

 。ń處煱鍟浩蒸斒勘合矚g    憎恨)

  教師:好的。我們找到了很多小弗郎士的變化,你能不能選用幾個詞概括一下他的變化?

  學生:小弗郎士由天真貪玩變得懂事、愛學習了。

  教師:不錯。那么,為什么短短的時間,小弗郎士竟會產生那么大的變化呢?

  學生:因為這一節課后,小弗郎士就再也不能學法語了。

  學生:因為這是最后一課了。

  教師:很對。通過這最后一課,通過最后一課上小弗郎士的種種表現,我們感受到了小弗郎士的……

  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師:那么,是不是可以說最后一課之前的小弗郎士是不愛國的呢?

  學生:不是。只是那時小弗郎士的愛國情感沒有被喚醒,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五.    體驗反思

  教師:對,F在我們知道,最后一課,不光是小弗郎士懂事了,更是喚醒了小弗郎士的愛國熱情。那么,同學們,你是否從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對你有益的東西?

  (教師出示投影7。學生思考。)

  學生:我們應該抓緊時間,認真學習,長大以后報效祖國。

  學生: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否則就會后悔莫及了。

  學生:做任何事,只要認真去做,就會成功的。

  學生:我們應該像小弗郎士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

  教師:同學們談得很好。剛才這位同學談到“愛國”,你是愛國的嗎?你怎樣表現你對我們祖國的熱愛呢?

  學生:現在認真學習,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切。

  學生:不做有損國家利益的事。

  學生:不做有損國格的事。

  學生:學好我們祖國的語言。

  教師:是的。要表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其實并不難,學好我們祖國的母語——漢語,就是愛國。希望同學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個愛國的公民。

  六.    布置作業 

  教師:今天我們感受了小弗郎士,了解了他樸素的愛國情愫。第二堂課我們來感受韓麥爾先生,來理解他對法國的那種深沉的愛。今天布置兩個作業 ,請大家回去做好。下課!

  (教師出示投影8)

《最后一課》學案 篇16

  在《語文學習》1995年第1期上,張大文的文章《何必換一種讀法》不同意鄧春江《何不換一種讀法》一文的觀點,即不同意小說的主人公是一組群像之說。張大文指出:“韓麥爾先生正是一位捍衛祖國領土堅持到最后一天的英勇戰士,小說的主人公非他莫屬!蔽也桓移埻@一觀點,也不敢茍同文章中的一個論據:“既然他是一個受教育者,思想起點要比老師低得多,他怎么會是主人公呢?或者說,他怎么能擠到主人公群像中去呢?”看來,以覺悟的高低來衡量是否為小說的主人公是張大文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文章中附帶論及的誰是《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時,也有類似的一句話:“其實,思想境界無名戰士高得多!蔽蚁,思想覺悟的高低恐怕不能作為判斷誰是小說的主要人物的參照系數吧?不然的話,阿Q、祥林嫂、別里科夫等人物都要被逐出主人公的行列了。

  看來,衡量是否為小說的主人公還得有一個正確的說法,我認為《辭海》上定的標準可以參照:(主人公)是“文藝作品中集中刻畫的主要人物,是矛盾沖突的主體”。一個“矛盾沖突的主體”,一個“集中刻畫的主要人物”,使標準明晰化了。如果再適當引申一下,故事的情節和人物應該圍繞著主要人物而展開。用這三條標準衡量一下,我覺得《最后一課》的主人公應該是小弗郎士,而非韓麥爾先生了。

  先說“矛盾沖突的主體”!蹲詈笠徽n》矛盾的焦點應該是征服與反征服的矛盾,即普魯士人要用強令改變民族語言的方法來永遠征服法蘭西民族,不但要在領土上占領法國,而且是通過消滅法國文化來永遠地征服法蘭西民族的心。而法國人民,尤其是法國的孩子,“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就永遠不會被征服。但可悲的是,孩子們(以小弗郎士為代表)以前由于不重視學習并未掌握好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大人們(以郝叟老頭為代表)以前由于只知道讓孩子們去干活掙錢,不關心孩子們的學習,在客觀上也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時間只有一天了,明天學校就要改教德語了,矛盾就這樣尖銳地擺在了人們面前。《最后一課》之所以能攝人心魄,就在于小弗郎士在種種外因(如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心和使出全身力氣教完最后一課的勇氣,郝叟老頭捧著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發出的顫抖的聲音,那陣陣緊逼的教堂的鐘聲和普魯士士兵操練結束的號聲)和內因(法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決心)的作用下,終于完成了由厭學到認真學習、由討厭法語的分詞到熱愛自己的民族語言的轉變。因此,當韓麥爾先生用盡全身力量寫下“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時,這幾個字就不僅是寫在黑板上,也是寫在小弗郎士心中了。連頑童也知道愛國,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已被交到下一代的手中,這樣的民族會滅亡嗎?矛盾終于解決了,小弗郎士是矛盾沖突中的主體人物,當然是小說的主人公了,這是從總體到局部(主題到人物)的認識。

  再說小說中“集中刻畫的人物”。粗粗看來,小說用了許多篇幅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表情、動作、服裝,似乎他應為主要人物。但你仔細閱讀就會發現,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正是要揭示小弗郎士心理活動過程 的,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作為小弗郎士思想發展和成熟的一種映襯。小弗郎士由于貪玩而逃學,他挨過老師的罵,挨過老師的“大戒尺”,他對老師心中有個“怕”字,他甚至覺得看普魯士士兵操練更“有趣”。在“最后一課”這特殊的氛圍中,他開始醒悟了,他感到“萬分難過”。老師并沒有因為他的遲到而責罰他,反而進行自責,并且耐心地講解,“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這時小弗郎士覺得法語“挺容易”學,他“舍不得”跟法語課本分手了,他開始愛國家、恨敵人了。對從屋頂上傳來的鴿子的咕咕聲,他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當看到韓麥爾先生那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地瞪著一切的眼神時,聯想到老師四十年來為祖國忠誠服務,小弗郎士動情了,他心中愛國的火種被點燃了,他覺得老師從來沒有這么“高大”。從怕老師到愛老師,從貪玩無知到恨敵人,從沒有民族意識到心中植下愛國的根,小說正是通過對韓麥爾先生的人物描寫從側面細致地表現小弗郎士的覺醒過程,表現了悲壯的愛國的主題,所以,小說中真正“集中刻畫的人物”還是小弗郎士,這是從部分到整體(人物到主題)的認識。

  情節應該圍繞著主要人物展開。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圍繞著主要人物展開情節時,各部分之間應該有一種內在的十分緊密的聯系。小說的情節是有這種因果聯系的:小弗郎士貪玩厭學是因,在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權利即將被剝奪時感到痛悔是果;老師全身心地誘導和耐心地教是因,小弗郎士終于愛學習了,開始有了民族的意識是果;一個民族在被異族奴役、同化時所有的人都感到萬分痛苦、并且作出最有效的反抗是因,在這樣的時刻孩子們終于醒悟、牢記民族的根是果。

  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如以韓麥爾先生為主人公來分析一下小說。我認為這種分析難以成立。它有兩個問題難以解決:其一,既然中心人物是“矛盾沖突的主體”,其他人物就應該圍繞他而展開,如郝叟老頭的思想變化難以與主人公發生聯系,鐵匠華希特游離于情節之外,更成了多余的人物了。其二,韓麥爾先生不處于“矛盾沖突的主體”地位上,因為在亡國滅種慘禍面前,矛盾的解決不在于韓麥爾先生噴發滿腔的愛國熱忱,而在于在下一代心中植上民族的根,處在矛盾的焦點上和掌握解決矛盾關鍵的只能是小弗郎士,而非韓麥爾先生。再說對解決這一矛盾韓麥爾先生雖然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但他還不是使小弗郎士產生思想轉變的全部動因,應該說是韓麥爾老師、郝叟老頭和普魯士人(他們的野蠻奴役政策)三位一體的力量構成小弗郎士思想轉變的外因。這是從否定另一種說法的角度對小說主人公的探求。

《最后一課》學案 篇17

  都德的《最后一課》是短篇小說中的精品,自1873年發表以來,曾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并常被選為中小學的語文教材,流傳廣泛,膾灸人口。小說的情節很簡單,它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后強行兼并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樣一篇小說,在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社會的近代中國,是很易引起共鳴的。 

  梁啟超曾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中認為,“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的功能,因此,他極力強調小說要以開通民智,改造國民思想品德為己任。這固然主要是針對創作小說而發,但可以說,近代文學史上的很多翻譯作品也是以此作為自己的神圣宗旨的。 

  《最后一課》被介紹到中國來,首先就是因為它的愛國主義。這可以從先后發表的幾種譯文上得到佐證:1913年1月發表的匪石譯本將《最后一課》標明為“教育小說”,1915年5月發表的江白痕譯本則標明為“愛國小說”,兩者不約而同都強調了作品的愛國性質及其教育意義;此外,胡適的譯本和江白痕的譯本還分別對小說的篇名作了改動,胡譯為《割地》,江譯為《小子記之》,顯然,譯名強調的是對喪權辱國的刻骨仇恨。這些細節已頗能說明問題,但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上述三種譯本都非常鄭重地在譯文前加有按語,有的甚至還有跋語,這些“序跋”,更清楚地表明了他們翻譯這篇小說的意圖。 

  目前發表的《最后一課》的最初譯本是由匪石翻譯的,發表在1913年1月31日出版的《湖南教育雜志》2卷1期上。譯者生平不詳,以“匪石”為名者大約不會很多,故未知是否即南社成員陳匪石。據鄭逸梅先生《南社叢談》載,陳匪石早年曾留學日本,“庚辛之際,新學漸盛,他任課幼幼學堂,時以國家積弱之故,與列強國力外張之由,勉勵學生,謂:‘學必有用于世,始名為學’!睆纳鲜鲇涊d看,陳匪石從日文轉譯此作也是有可能的。其譯者按語曰:“西歷一千八百七十年,法蘭西與普魯士交哄,法人大敗,普軍盡據法之東境。明年,進攻法之巴黎,法人力竭不能御,乃為城下之盟,贈款五千兆弗郎,約合華銀二千兆元,蓋五倍于我國庚子賠款矣。賠款之外,復割阿色司、那戀兩省之地與普。時文學大家都德目擊其事,然傷之,乃托為阿色司省一小學生之語氣,寫割地之慘然,以激揚法人愛國之心。言雖鄙俚,含有精意。法國小學教師,咸定為課本,授之兒童云!边@篇按語言簡意賅,既交待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又深深寄托了對法國的同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愛憎是很分明的。譯文純用白話,通俗明了,但對原作卻略有刪改,如“我”上學前在市政廳遇見鐵匠及其徒弟的情節即被全部刪去。一般來說,翻譯作品,尤其是寥寥二、三千字的短篇小說,在當時很難引起什么反響,但匪石的譯文發表后僅兩月,即有人賦詩發表讀后感,其詩名《〈最后一課〉題辭》,作者健鐵,詩曰:“柏林書到意蒼茫,漢麥先生輟講章。四十年來求學地,知從何處話興亡。凝神端坐睨諸生,忍淚念愁哭不成。祖國文章君識否,山殘水剩最凄清。一聲木鐸日輪高,卻怪先生新換袍。稚子亦知亡國恨,春風和淚看胡桃”。 

  詩作語氣沉痛,但又不乏憤激,說明作品在當時深深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第二種譯文是胡適翻譯的。胡適于1910年7月考取第二屆庚子贈款留美官費生,遂赴紐約康奈爾大學深造,《最后一課》即譯于美國,于1915年3月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春季號上。據該報編者注明,胡適此譯作曾刊登于上海某報,此說如屬實,則胡譯首次發表大約也在1913年左右,因為胡適譯文后注有“民國元年九月記于美國”的字樣,從時間上推算,發表之日當和匪石譯本基本同時。此外,胡適的“譯者按語”在內容上和匪石基本相同,甚至連造句遣詞也大致吻合,這種雷同現象頗令人迷惑不解。胡適的翻譯,素來刪節極多,曾被人譏之為“胡譯”。這篇譯文在三種譯文中也是刪節最厲害的,大凡無礙基本情節的景物描寫,人物語言等等均遭刪節,以后曾有人在《洪水》雜志上引法文原作對胡適的這篇翻譯大加指責。盡管如此,胡適的譯文在語言上是比較規范的,在當時也比較受歡迎,1917年收有《最后一課》的(胡譯)《短篇小說》(第一集)出版,至1940年累計重印多達21次,由此不難揆察胡適譯作影響之大。 

  繼胡適譯本后,江白痕在1915年5月1日出版的《中華小說界》2卷5期上也發表了《最后一課》的譯文。江白痕其人不詳,他發表作品不多,偶爾在當時的報刊上能看到他的譯作。他在譯文前也加有一段按語,曰:“普法戰爭后,法人割亞爾薩斯、羅亨二州以和,而亞爾薩斯人常不忘其祖國,今觀是篇,對于祖國文字三致意焉,法人愛國之情亦可概見。”文字之間,可以看出充溢著對祖國的眷愛,其翻譯此作的用意是很明顯的。和前述兩種譯文不同的是,江白痕系用文言翻譯,然譯文卻十分忠實原著,基本是逐句翻譯,當可說是對《最后一課》的首次全譯。 

  除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后一課》精湛的藝術構思也常為人們所贊賞,難能可貴的是中譯者們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匪石和胡適曾分別在譯文后特附跋語,對都德的藝術技巧贊嘆不已,茲抄錄胡適“跋語”之一節,以見其仰慕之情之一斑:“此篇佳處,在于設想之奇。夫割地之慘,奴隸牛馬之慟,是何等重要問題?而乃以孩童語氣出之。全篇所寫,是一蒙學堂中瑣屑之事,計時不過半日,而讀者心目中儼然想見異族之威,亡國之憾,真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此短篇小說之上乘也! 

《最后一課》學案(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最后一課(精選15篇)

    授課學時:2課時知識目標:1、積累詞語,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了解小說的三要素及小說的結構特征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心理、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3、理解并體會文中一些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1、...

  • 《最后一課》綜合能力測試題(精選17篇)

    一、下列詞語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赫叟(hǎo sǒu) 詫異(chà) 哽。╣ěng)b.祈禱(qí) 懊悔(ào) 挾(jiá)c.懲罰(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d.紫藤(téng) 鑰匙(yào shi) 賺(zhuàn)二、下列...

  • 《最后一課》能力訓練(通用13篇)

    練一練1.給加粗字注音。郝叟( ) 哽( ) 祈禱( )詫異( ) 懲罰( ) 踱來踱去( )2.選詞填空。(1)“想起這些,我多么________(痛心、懊悔、悔恨)!...

  •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最后一課教學重點: 1、 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介紹小說的時代背景。...

  • 語文《最后一課》閱讀答案(精選15篇)

    為了方便同學們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率,下面小編精心為同學們整理了《最后一課》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能有所幫助。《最后一課》①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

  • 精選最后一課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領會小說所表現的強烈愛國主義感情。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3、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窘虒W重點】1、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2、分析小說中細節描寫及其作用。...

  •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二《最后一課》側重展示課(通用15篇)

    側重展示:《最后一課》教學設計【設計思想】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初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閱讀要求主要有:1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 精選最后一課教案范文(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根據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來初步掌握小說的內容;2、通過分析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3、培養學生熱愛母語、熱愛祖國的感情!窘虒W重點】通過分析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課時安排】兩課時。...

  • 《最后一課》片斷教學(通用13篇)

    教學內容:《最后一課》下課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2)通過表演,加深學生對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的理解。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他對祖國的熱愛。...

  • 《最后一課》七下(精選14篇)

    《最后一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聽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2.抓住重要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1.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 《最后一課》案例分析(精選12篇)

    教學案例分析 ——《最后一課》【教學設想及依據】 1、文獻法:指導學生根據預習提示搜集作品寫作時代背景,了解作家,完成材料積累。 2、誦讀法:要求學生聽讀、默讀,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整體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簡要的語言表述...

  • 寒假前最后一課教案模板(精選2篇)

    活動目標:1、通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通過安全疏散通道。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3、培養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 《最后一課》導學案(通用15篇)

    【導學目標】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通過分析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理解人物形象。體會法蘭西人民的愛國感情。二、相關資料:關于課文中的描寫1、心理描寫出色的心理描寫。這篇小說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是成功的。...

  • 初中最后一課教學反思(精選2篇)

    阿爾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后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普魯士占領后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 《最后一課》學習要點(精選15篇)

    《最后一課》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阿爾封斯·都德的短篇代表作,寫于1873年,普法戰爭剛結束兩年。1870年7月19日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統一,鞏固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擺脫內政危機而發動的...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AV |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 污网址在线观看免费入口 |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亚洲 | 成品网站w灬源码三叶草 |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 亚洲成人av高清 | 丰满年轻岳欲乱中文字幕 |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 91精品欧美福利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综合成人a∨在线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97 | 国产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 | 日韩欧美激情 | 日本一欧美一欧美一亚洲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AV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 人人爽日日爽 |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 四虎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一女五男 | 国产午夜性春猛交xxxx公交车 | 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av国产精品一二区酒店 | 日本公与丰满熄理论在线播放 | 欧美性20hd另类 | 国产成人AV网站网址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久久av篠田 | 久久9色 | 特级毛片A级毛片高清视频 无码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四虎在线观看网站 | 粉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小早川怜子 | 伊人55yiren综合开心 |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 蜜桃精品成人影片 | 超碰最新网址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不卡在线 |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 国产日韩新片无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