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22看云識天氣導學案(精選2篇)
初一語文22看云識天氣導學案 篇1
導學案 第 11 周 第 3 課時 科目語文 課題 17.《看云識天氣》 課型 新授 備課時間:.10.14主備人: 審核人________ 授課人_________年級七年級 班級_________
【學習目標】了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速讀課文,能概括課文內容,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學習重難點】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資料準備】
1、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食物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一知識。
2、說明文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3、說明對象:一看標題;二看首尾總結句;三看反復出現的詞句。(說明對象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5、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作引用、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等等。(其中前五種常用)
6、語言特點——準確、嚴密、簡明、科學。
7、常見結構方式: 總—分—總;總—分;分—總。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回顧《化石吟》的主要內容,檢查背誦情況。
預習檢測
1.根據拼音寫漢字。①預zhào ________ ②輕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紗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點zhuì________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巒( ) ②彌( )漫 ③月暈( )④霎間( ) ⑤勻稱( ) ⑥弧( )形3.釋義:峰巒: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彌漫: 征兆:
出示目標
活動設計 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內容。
1、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2、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共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說明云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天上的云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1層:(2-5)寫云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
第2層:(6)寫云的光彩和天氣的關系。
第三部分(7)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當堂小結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層次清晰。首先從總體上指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說明可以看云識天氣。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文章中運用了分類說明、打比方說明等的方法,由現象到本質有序地展開說明。
課堂檢測 1、《看云識天氣》,作者_______ ,是一篇_______,文章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說明了____________,主要運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 2、閱讀第一段,回答下面問題。(1)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號前一組句子,是緊扣天上的云“________”來說明的,省略號后兩個句子是緊扣天上的云“________”來說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這句話所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2)本文的中心句是 。(3)本段運用了 、 和 修辭手法。(4)本段文字在結構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
課后練習 完成練習冊“基礎演練”題。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二次備課
初一語文22看云識天氣導學案 篇2
導學案 第 11 周第 4 課時 科目語文 課題 17.《看云識天氣》 課型 新授 備課時間:.10.14主備人: 審核人________ 授課人_________年級 七年級 班級_________ 【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學習重難點】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資料準備】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回顧說明文的相關知識。 預習檢測
自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說明內容。(作者在向我們介紹什么?)
2、本文介紹了哪兩種方法的看云識天氣?
3、你記住了哪些云的名稱?其中哪些云象征晴天,哪些云象征陰雨?你還記住了哪些光彩現象的名稱?
出示目標
活動設計 跳讀課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種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種云,四種光彩。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完成下表如下:
晴天云彩簡表
名稱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漸漸消散
兩千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狀排列
兩千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名稱
形狀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著,仿佛蒙上白色的綢幕,卷云慢慢向前推進
高
晴轉陰
高層云 卷層云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塊布滿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烏云密布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識天氣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華 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在高積云的邊緣
里紫外紅
華環小到大晴
華環大到小陰雨
虹 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出現在早、晚,太陽照紅云層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當堂小結 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了解了看云可以識天氣的內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課堂檢測 比較閱讀,回答如下問題。
黃山的云海更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確又似海。站在峰巔,只見煙云時而為風平浪靜的汪洋,時而為浪濤洶涌的大海,時而似奔騰的急流,時而又輕柔如絹。剛才還是傾盆雨,迷天霧,而剎那間,它們就會全部散去,陽光一照,白云浩浩,瀾翻絮涌,萬道山峪沉于銀濤中,真有“忽聞海中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意境,難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羅萬象,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
8、此段描寫黃山的云海,其特點是( )(用一個詞概括)。
9、作者描寫黃山的云海,想像也很豐富,他把云海想像成( )、( )、( ) 、 ( )等。
10、簡析文中劃線句運用哪些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11、比較《看云識天氣》第一段和以上文段中對云的描寫,在寫法上它們有何相同之處?
(描寫的文筆都很生動,都運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從云的形態入手,寫出了云的動態靜態之美,都寫出了云的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特點。)
12、打開記憶的大門,回顧一下你所積累的描寫云的詩句。
課后練習 完成練習冊“拓展拔高”題。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二次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