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1、知識和能力:能根據云的變化,較為準確的判斷天氣狀況,掌握一些地理知識;能準確分析比喻句,了解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體會其形象生動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觀看云的圖片,加強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天氣變化,關注大自然,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環境、社會的習慣。
【教學重點】
快速瀏覽課文,能準確搜集到云的變化與天氣變化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如何在引導學生“看云識天氣”的過程中,既了解了一些地理知識,又能上出語文味。
【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入題
師:閑暇的時候,你們會做哪些事來自娛自樂呢?
。ㄉ赡軙霈F的回答:體育運動;玩電腦游戲;逛街;看電視,等等。)
師:我的童年是在鄉村度過的,那時候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腦,也少有玩具,很多時候,是坐在屋前的石凳上,抬頭看天上的云,天上的云,真是姿態萬千,千變萬化啊!有時像人,有時像動物,有時候還像是一棵棵的樹。就這么坐著看云的變化,能看上好半天,真是一種美的享受。你們有和我一樣的經歷和感受嗎?
(生可能答有,也可能答沒有,后者的可能性可能更大。)
引:小時候,并不知道這變化多端的云與自然界的陰晴、風雨、電閃雷鳴休戚相關。(面向回答有時也看云的同學,你們也可能跟我一樣,只是純粹的欣賞吧?)那么,今天,讓我們抬起頭來,去觀察天上的云,做一個氣象預報者,如何?(此處,可先打出幾幅云的圖片資料,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
二、快速瀏覽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幾種云?請按先后順序在文中劃出來
參考答案: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根據云的光彩)暈、華、虹、霞。
三、鎖定細讀范圍(3~6段)
設計一張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他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晴天云簡表
云名云的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卷云像羽毛響綾紗,絲絲綠綠的漂浮著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積云像水面上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無雨雪積云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高積云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2000米左右較薄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云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征兆卷層云卷云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高晴轉陰高層云卷云越變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低將下雨雪雨層云高層云變得更厚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更低雨雪連綿積雨云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烏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產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天氣征兆暈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華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里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晴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陽照者對面的云彩云層變紅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四、出示圖片,根據所學的知識判斷天氣狀況(分析課本前的插圖)
例:第一幅圖片表明是積云,標志是:云的形狀像團團棉花,預示天氣晴好。
第二幅圖片表明是高積云,標志是:扁球狀的,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像羊群,預示天氣晴好。
第三幅圖片表明是卷云,標志是:像羽毛響綾紗,絲絲綠綠的漂浮著,預示天氣晴好。
第四幅圖片表明是晚霞,標志是:從黑黑的云幕上可知(判斷晚霞的一個最直接的辦法是根據觀察的時間便知道是朝霞還是晚霞。)預示最近幾天天氣晴朗(晚霞行千里。)
五、探究交流
課文開頭,就點出了天上的云的特點: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為了突出云的這一特點,作者用了很多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事物加以比喻,請你把這些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并用你喜歡的形式展示各種云的形態特點。(自讀建議:可以背一背,把你讀到的感興趣的句子儲存在你的記憶庫中;可以畫一畫,把你讀到的感興趣的句子用筆畫出來,可以說一說,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等等。)
。ㄔO計這道題目的目的:“新課標”第二部分的階段性目標中講到第四學段的閱讀目標的時候,第5點明確指出:對課文的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第8點又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犊丛谱R天氣》雖然不是文學作品,而是一篇科普讀物,但這篇文章中卻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而這一修辭手法也是文學作品常常運用的。所以這一問題的設計,既是通過這樣個性化的閱讀,加深對說明對象的印象,又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達到品味語言的目的。這一問題的設計意圖是讓這篇極像是普及地理知識的課文回歸到語文課堂上來。)
(對這道題目,因為學生有多種形式的解讀,所以教師的應變應隨學生的反應而相機行事。有一點必須明確,教師熱情洋溢的表揚,由衷的贊美,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都能使更多的學生積極思考,他們的回答將會綻現出智慧的光芒和鮮明的個性。)
六、從網上下載有關“云”的精美圖片,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圖片,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比喻句的形式,描述云的形狀及色彩
七、作業
課外搜集關于天氣的諺語,分類積累。(比一比,看誰積累得多。)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2
17 看云識天氣
、倏焖匍喿x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诶砬逦恼碌乃悸。
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芘囵B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①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云和天氣的諺語,有關云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檢查預習
①導入 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致。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征兆,F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云識天氣》
、跈z查預習生字情況
整體感知
①出示學習目標。
、诼犠x課文,思考:
a.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趯τ谠O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重點研討
① 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后描繪了萬千姿態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并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系。
② 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
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a.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
對于修辭方法,學生了解即可,關鍵體會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的好處(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布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體會本文寓準確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4)積累有關諺語。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云彩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2)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說明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1)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2)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特點。
2、教學難點:區分云彩繁多復雜的形狀、種類。
三、教學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
同學們知不知道“云”字的繁體?請一個同學來寫好嗎?學生寫“云”字的繁體“雲”。很好!我們能不能從這個字看出點什么呢?(有“雨”字。和天氣有關。我覺得天上有云時,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們從這個字可以看出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對云和天氣的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并掌握了一些規律,今天我們來學習《看云識天氣》,看看云與天氣有什么樣關系。(播放視頻:看云識天氣
。ǘ┏踝x,整體感知:
聽課文朗讀錄音,整體把握: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三)精讀,議論探究:
自讀課文,認識各種云的特點及其和天氣的關系,并任選一種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教師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保▽W生回答,幻燈片同時展示云圖)
其他示例:(1)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時就變成了我,我是積雨云,然后我越長越高,慢慢變黑,最后我整個倒下了,這是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下起了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者龍卷風。
。2)我是卷層云,是在連綿的雨雪來臨之前出現在天空的一層薄云,看到我,請大家出門前帶上雨具。
。3)我的綽號叫“毛玻璃”,是由卷層云積聚而來的,透過我看天就會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實我的真名叫“高層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離。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的很好,在“各種云”的介紹中,我們不僅認識了云,而且也學會了看云識天氣。
。ㄋ模┢肺缎蕾p:
1、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
文章按照總分總的關系展開說明。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氣的關系:“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又將“薄云”又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并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系。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
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2、品味語言:
本文文字優美,請同學們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學生回答)
例句:(1)“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2)我喜歡“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边@個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招牌”生動地寫出了云和天氣的關系。
。3)我喜歡“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彼昧伺疟、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天上的云恣萬千,優美可愛。
(4)“最后,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運用擬人手法,一個“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層之低,云塊之厚,既準確又生動。
(5)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時間的詞: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6)文章最后兩句話“但是,天氣的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天氣預報!斌w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五)總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卣寡由欤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云”才能識別“天氣”,我們還可以通過“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小組討論并交流。
(七)作業布置:
1、設計一個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他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2、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語1805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為河岸到處是蜘蛛忙于織蛛網的情景。后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
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除此以外,我們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我們還可以云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文章《看云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云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二、出示目標
這節課我們完成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說出云和天氣的關系;
2、能力目標:能識別云,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3、情感目標: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三、交流諺語(把握文章及結構)
課前讓各位同學搜集與天氣有關的諺語,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搜集的和提供的諺語談談你的理解。(教師提供一些諺語)
學生根據課文有關語句談理解。
師生訂正課前預習的表格。
小結本文的結構層次的特點:
1、本文寫的是:云和天氣的關系:云是天氣的標志。
2、作者從兩個方面來寫云和天氣的關系:
、旁频男螤钆c天氣的關系。
、圃频墓獠逝c天氣的關系。
3、文章的結構很清楚是:總──分──總的結構。
四、根據課文識別云、天氣
本文介紹了如何看云識天氣,F在我們就根據有關知識來識別云的種類并推測天氣情況。(認識勞動人民的智慧)
1、圖片展示:說說云的名稱及天氣情況。(見圖片)
2、文字描述:(結合文章判定云的種類,識別天氣的陰晴雨雪)
、盘炜盏脑谱藨B萬千,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
明確:卷云、卷積云,天氣晴朗。
、圃谖邓{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云,像“萬花筒”一樣,花樣無窮無盡:有時候像一群群白羊在空中奔馳,跑著跑著就沒了影;有時像在清澈的湖水中開出的潔白無瑕的蓮花,其花型各異,爭奇斗艷,好不壯觀。
明確:高積云,天氣晴朗。
⑶“黑云壓城城欲摧”的“云”是哪種云,是什么天氣?展開想象,描述一下當時的天氣情況。
明確:積雨云,雷雨或冰雹。學生交流、發言。
五、課文總結
學本文后我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發言:
1、知識和能力的收獲:<u></u>。
2、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由現象來認識事物的本質。
六、問題遷移
1、出示兩張圖片:
學生描述圖片,根據提示認識出是沙塵暴。
學生談談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2、提問:
仔細觀察一種自然現象,說說這種現象以及它產生的原因、影響等有關知識。
學生發言:酸雨、泥石流、龍卷風、極光等等自然現象。
七、問題探究
查詢有關資料(可上網、圖書館等)寫一份調查報告。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5
看云識天氣
瀘縣五中 羅玉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學會觀察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云和天氣的諺語,有關云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抓關鍵句,理清結構,把握說明事物特征。
一、激趣導入
1794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為河岸到處是蜘蛛忙于織蛛網的情景。后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
除此以外,大家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說:竹根、螞蟻、潮氣、云……)
對,我們還可以云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說明文《看云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云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二、整體感知
1、題目是《看云識天氣》,那么云具有什么特點?云與天氣是什么關系?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話加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凭拖袷翘鞖獾摹罢信啤保
2、聽課文錄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識天氣的最基本經驗是什么?(用圈點勾畫法劃出答案,并給以分類。)
。ㄕn文將云分為兩大類,按云的形態可分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類下再各細分為四種,按云的光彩也可分為四種。)
3、跳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為什么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云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三、研讀賞析
1、分角色朗讀:寫云的形態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學生個別朗讀,除外段落由其他學生齊讀。
2、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場小組競賽,老師出示各種云圖,然后請每一小組一位同學當一當這個“天氣情況發報員”,你來給大伙說說天空云的特點,以此又推斷什么樣的天氣情況.
競賽圖例:(多媒體顯示)
競賽細則:讓每組組長選擇,然后小組共同討論,并推選一位同學上講臺擔當“天氣預報員”,例:今天天空中的云如果是微風吹過水面所引起的鱗波,天晴,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晴天云簡表
云名
云的形態變化
高度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很高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像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約二千米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約二千米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圖表
云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 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云
卷云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厚
高層云變得更厚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在云山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 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 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 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 晚 太陽照在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四、體驗反思
1、觀看各種圖片,請學生看圖識云,并指出出現這種云的天氣狀況。
2、學習本文后,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2、收集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3、觀察這一個月的云,并做好記錄,來看看云與天氣的變化關系。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美,感受準確性;嘗試仿句,積累佳句。
一、導入
復習舊知,導入科普小品的語言美: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但也生動形象,尤其對云的描摹細致形象。
二、賞美句——生動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生動、優美的句子讀一讀,相互交流,并說明理由。 (側重于比喻句)
2、變換表述,體會說明性語言與描述性語言的區別:(本文運用了分類別、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如:把第三段中對卷云的表述轉換為“天空中最高、最薄的云叫卷云。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焙貌缓?為什么?(運用打比方,使卷云的形態更形象,讓讀者容易理解。)
3、仿句練習。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遠處的霓紅燈亮了,……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析佳詞——準確
請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你認為運用得好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如:①“招牌”指什么?用在這里說明云有怎樣的作用?
、诎选巴焙汀俺3!比サ粜胁恍校繛槭裁矗
③“躲藏”一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④文中“一般”、“左右”、“有時”能否刪去?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等。
五、布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想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說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能識別云,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在安排本課的每個環節時,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通過這個活動,使整堂課達到了第一個高潮,學生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云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系,應
為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云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1)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2)掌握課文注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3)朗讀課文,注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容和步驟
。ㄒ唬┙忸}
問:從課題看,本文說明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云和天氣的關系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云來識別陰晴風雨。
。ǘ├首x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ㄈ┱、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霎(與“剎”區別)盈 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暈
。ㄟ有一個音, 朦朧 連綿不斷(注意加點字寫法》
解釋詞語:
姿態萬千 點綴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彌漫
(四)統觀全文,了解結構
提示:聯系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后總說”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發言,歸納: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識天氣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發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說云的形態;
“變化無!笨傉f云的特征。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云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后,“有時”“有時”“剛才”“一霎間”,緊扣“變化無!。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看云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l)為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后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為了具體寫“變化無!。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才……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云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著,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云密布”“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ㄎ澹┲攸c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系?起什么作用?
學生發言,歸納。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云的各種形態”,啟下引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為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云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
按課后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梢匝a充每一類云的“位置”一欄。
┌───────────┬─────┬────────────────┐
│云種類│ 云的形狀 │位置 │天氣的情況 │
├───┬───────┼─────┼────────────────┤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 │最高 │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
├───┼───────┼─────┼────────────────┤
│卷積云│像粼波 │很高 │它不會帶來雨雪 │
├───┼───────┼─────┼────────────────┤
│積云 │像棉花團 │2000米左右│在天空映著溫和的陽光 │
├───┼───────┼─────┼────────────────┤
│高積云│像羊群 │2000米左右│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 │
├───┼───────┼─────┼────────────────┤
│卷層云│仿佛白色調幕 │高 │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
├───┼───────┼─────┼────────────────┤
│高層云│像毛玻璃 │低 │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 │
├───┼───────┼─────┼────────────────┤
│雨層云│布滿天空 │更低 │雨雪就開始下降 │
├───┼───────┼─────┼────────────────┤
│積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 │馬上就會下暴雨 │
└───┴───────┴─────┴────────────────┘
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系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跋笳鳌薄邦A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
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云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描繪“積雨云”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一
默讀第6段課文。_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一
┌──┬───────────────┬────┬────────────┐
│光名│產生和分布情況 │光彩 │天氣征兆 │
├──┼───────────────┼────┼────────────┤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
├──┼───────────────┼────┼────────────┤
│華 │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 │
│ │ │ │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一 │
├──┼───────────────┼────┼────────────┤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
├──┼───────────────┼────┼────────────┤
│露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致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后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么,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局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f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后兩句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薄ⅰ坝袝r’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1、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
2、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3、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4、培養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云,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為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由說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云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如:云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是本質。說明層次清晰,將“看云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后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教學設計】
一、精心導入
1、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2、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3、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⑴你觀察了天空中的云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說明。
、颇阍陬A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云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一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看云識天氣
二、感知
1、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2、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3、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并小組討論。
問題組:
、湃闹饕f了什么?請簡要概括。
、莆恼碌幕舅悸肥窃鯓拥?可分為幾部分?
學生討論后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基本思路是先總說云的作用,再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這其中有兩小層:云的形態變化和天氣的關系;云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最后是總說,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律,即: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2、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
⑴共有幾種類型的云?
、票砀袢绾卧O計得簡潔明了?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云分為兩大類,按云的形態可分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后,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氣的關系,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為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為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3、合作探究:
⑴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颇芘e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并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贊賞,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氣關系的特征。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云的特征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嗎?為什么?──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4、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課有哪些收獲。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問題組:
、庞煤啙嵉恼Z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
、啤疤炜盏谋≡,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堑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云特點的一句話是什么?
⑷根據課文舉例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單一例即可)。
、膳e例說明看云識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小結:
、诺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七@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⑶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都是很美麗的云;
⑷雨層云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
、烧撌鲇欣砑纯伞
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了解了看云可以識天氣的,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四、延伸作業
用本課學過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說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象。題目自擬。
【點評】
此教案突出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指導學生反復閱讀中去感悟文章,并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鮮明地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思想。本教案設計頗有新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熱愛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點突出,難易適度,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整個教學流程貼切自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課前的積累到課堂中對問題組的研討以及反饋回顧,始終處在積極的學習動態中,使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可以說,本教案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和應用說明文,是很好的課例。但是本課設計一課時比較多,如果設計兩課時也是可行的。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8
執教者:程璐
執教時間:2003年4月10日上午第三節
執教地點:鄭店中學初二⑹班教室
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層次美、語言美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重點: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難點: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復雜,難于區分
設想:運用“巧妙裁剪”法,難文淺教、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并利用所創設的情境,選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課時:一課時
操作:
一、第一個教學板塊:導入 ,檢查預習(3分鐘)
1、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布置了一個作業 ,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氣情況。那么,誰能告訴我今天的天氣情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通過天氣預報我們能夠準確知道某天的天氣情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現在正值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旅游季節,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邊沒有天氣預報,為了避免被雨水淋濕的尷尬,你該怎么辦呢?今天,讓我教給大家一招識別天氣的方法:看云識天氣(板書課題),我們將會受益無窮。
2、點出常用雅詞和諺語:
二字雅詞: 峰巒 招牌 點綴 預兆 輕盈 綾紗 鱗波 崩塌 彌漫 征兆
四字雅詞: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白云朵朵 陽光燦爛 烏云密布 大雨傾盆 絲絲縷縷 朦朧不清 密密層層 連綿不斷 群峰爭奇 聳入天頂
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個教學板塊:朗讀,整體感知(15分鐘)
1、導讀:將課文分成五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采用不同的方式齊讀、雜讀)。
2、自讀: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云和光彩?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并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 (粗略板書)
三、第三個教學板塊:演讀,理清層次(10分鐘)
1、明確任務:請大家任選一種云,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2、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在書上作記號
3、學生發言,先各自預演,后課堂交流。(邊演邊完善板書)
4、小結: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云彩,明白了它與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樣我們對課文內容與層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第四個教學板塊:說讀,品味語言(15分鐘)
1、讀第一段,(分兩種讀法導讀)用一個字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美)
2、語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種修辭,有的是使用某種句式,有的是使用了優美的詞語,有的是使用了某種表達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謀篇的形式。這篇文章有很多美點,小到一個詞語、句子,大到幾個段落,可謂俯拾皆是。下面請大家用“美在……,因為……”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說一句評論式的話。怎么說呢?像這么說:如:
本文的語言美在“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因為它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五、第五個教學板塊:尋讀,課外延升(2分鐘)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云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云”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
3、學生收尋并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附:板書設計 (略): 作者郵箱: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9
公安縣向群中學 何方軍
教學目的:學習科技說明文
教學重點: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遷移寫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大家都聽說過“草船借箭”的故事吧!那孔明究竟是靠什么“借”得這十萬支箭的呢?孔明又怎樣知道有大霧天氣呢?小說里的孔明故弄玄虛了一番,其實他真正知道有大霧天氣的是通過觀天象,即類似于我們今天的“看云識天氣”。
二、明確學習目標:精讀一段 自學全篇 習得一法
三、指出學習方法:教師導讀 自主探究 遷移寫作
四、朗讀全篇。
1.說一說文中寫天氣狀況的四字短語或有關天氣現象的民間諺語。
2.劃出全文的結構圖①/②③④⑤⑥/⑦
五、精讀一段。
1.齊讀第①段,總說云的形態和變化特征的短語分別是?
2.試找出這一段的所包含的美點或特點,各舉例說明。
結構美;修辭美;形象美;句式美……
3.點出全文說明中心的一句話是?
4.提煉一種句式,并用這個句式說一段話。
六、自主學習。
學生自己閱讀總結后面段落的主要內容:列舉八種云、四種云彩及其所帶來的天氣狀況
七、根據自己從這篇文章所學得的有關知識,學寫短文。
1.出示題目及要求:《看 識 》;用各種的說明方法。
2.提示:服裝與個性,發型與性格,房間的布置與生活習慣等
3.教師出示下水文:看動物識天氣
角度:從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三個方面行文。
4.學生寫作。
5.學生當堂誦讀,老師指導評價。
七、總結。從現象到事物的本質:云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就是本質。
八、課堂練習設計。
1.說寫練習。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①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②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2.閱讀第1自然段回答問題。
①文段中最能揭示云特征的那句話是?
、谖亩沃凶钅芙沂驹婆c天氣關系的一句話是?
③文段中與八個“像”和一個省略號相互應的短語是?
、芪亩沃信c“變化無常”相照的詞語有?
⑤本段主要的說明方法是?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九、板書設計
精讀一段 自學全篇 習得一法
教師導讀 自主探究 遷移寫作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10
看云識天氣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云和天氣的諺語,有關云的成語、詩詞、文章片斷等,解決課文中的生字。
教學內容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選取了恰當的說明角度和說明順序,因此顯得層次清晰,條理分明。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抓關鍵句,理清結構,把握說明事物特征。
一、激趣導入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象觀察得非常細致。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征兆。
1794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為河岸到處是蜘蛛忙于織蛛網的情景。后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自然現象——蜘蛛織蛛網來預測天氣的狀況。
除此以外,大家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說:竹根、螞蟻、潮氣、云……)
對,我們還可以云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說明文《看云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云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二、整體感知
1、題目是《看云識天氣》,那么云具有什么特點?云與天氣是什么關系?請從文中找出一句話加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2、聽課文錄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識天氣的最基本經驗是什么?(用圈點勾畫法劃出答案,并給以分類。)
(課文將云分為兩大類,按云的形態可分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類下再各細分為四種,按云的光彩也可分為四種。)
3、跳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為什么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云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三、研讀賞析
1、分角色朗讀:寫云的形態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學生個別朗讀,除外段落由其他學生齊讀。
2、請大家任選一種云,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晴天云簡表
云名
云的形態變化
高度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很高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像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約二千米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約二千米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圖表
云名
變化過程
形狀
位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 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云
卷云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厚
高層云變得更厚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在云山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 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 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 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 晚 太陽照在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四、體驗反思
1、觀看各種圖片,請學生看圖識云,并指出出現這種云的天氣狀況。
2、學習本文后,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2、收集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3、觀察這一個月的云,并做好記錄,來看看云與天氣的變化關系。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美,感受準確性;嘗試仿句,積累佳句。
一、導入
復習舊知,導入 科普小品的語言美: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但也生動形象,尤其對云的描摹細致形象。
二、賞美句——生動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生動、優美的句子讀一讀,相互交流,并說明理由。 (側重于比喻句)
2、變換表述,體會說明性語言與描述性語言的區別:
如:把第三段中對卷云的表述轉換為“天空中最高、最薄的云叫卷云。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焙貌缓茫繛槭裁矗浚ㄟ\用打比方,使卷云的形態更形象,讓讀者容易理解。)
3、仿句練習。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析佳詞——準確
請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你認為運用得好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如:①“招牌”指什么?用在這里說明云有怎樣的作用?
②把“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為什么?
③“躲藏”一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④文中“一般”、“左右”、“有時”能否刪去?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等。
五、布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掌握云、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
3、培養說、想、綜合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表達,想像,概括的能力。
【教學難點】
運用教給的方法,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第三單元中,我們在朱自清的筆下,感受到了春天旺盛的活力,聽到了花開的聲音,嘗到了果實的甜香;我們還跟隨老舍的腳步,到了山青水秀的濟南城逛了逛,看到了濟南秀美的山水。今天我們再到大自然中走走,抬頭看看千姿百態的云,了解云的形態色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介紹云和天氣變化關系的說明文──《看云識天氣》。
二、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三、學習新課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整體把握文章。
⑴教師先明確說明文常見的結構:總分總的結構、總分的結構、分總的結構。
⑵組織學生活動,提問后媒體顯示結構層次圖:
總寫云是天氣的招牌,看云可以識天氣總
思路清晰白云識晴天
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云識雨雪天分
層次井然光彩識陰晴天
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⑶讓學生按照老師總結的三種結構,分析段與段之間、段的內部結構思路。
思考:
、俚2~6段從哪兩個大的方面介紹看云可以識天氣?層次上有何特點?
明確:根據云的形態來識天氣。
根據光彩現象推測天氣情況。
思路清晰,層次井然。
②第2段和第3、4、5段之間是什么結構?
明確:總分結構。第2段先總述,第3~5段分別從象征晴天的云和象征雨雪天的云兩個方面說明云的形態變化和天氣之間的關系。
、鄣3段是怎樣的結構?
明確:分總結構。先分述四種象征晴天的云,最后一句總結。
2、合作探究:怎樣看云識天氣?
⑴跳讀課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種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種云,四種光彩。
學生回答,師歸納:
晴天的云: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
雨雪冰雹天的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
四種光彩:暈、華、虹、霞。
⑵采用不同的形式學習這三大種類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說、猜、填表)。
分組: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坐在南面的同學為南排組,坐在北面的同學為北排組。
分配學習任務:南排組主要負責完成白云識藍天的(第3段),北排組主要負責完成光彩識天氣的(第6段)。每組的同學在完成本組學習任務的同時,要兼顧另一組的學習。
具體要求:南排組學生把自己模擬成云,以自我介紹的方式說給大家聽。要求從云名、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五個方面說,要盡量說的生動形象。北排組同學要求以競猜的形式學習,一部分同學說出光彩的顏色、分布后,其他同學猜出光彩名、天氣征兆。
雨雪冰雹天的云(第4、5段),要求以圖表的形式,全班同學共同完成。
①學習第3段──晴天的云(說)
提學生讀第3段后,媒體顯示四幅晴天云圖,讓學生猜出云的名稱。教師示范說其中一種云后,讓學生說(一定要說出云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
教師示范說(由學生任選一種)。如說積云:我叫積云,像棉花團似的游蕩在兩千米左右的高空,成朵成朵的飄著,映著燦爛的陽光,四周散發出金色的光芒。我都在上午出現,午后最多,傍晚時消散。我出現時,不僅不會下雨,而且成為天空美麗的風景。可以想象,碧藍的天空下,我朵朵漂浮著,那是多么美的景致。∧銈兿矚g我嗎?
學生說其他三種,師生點評。
、趯W習第6段──光彩識別天氣(競猜)
教師先示范(由學生任選一種):如我是太陽和月亮周圍美麗的七彩光圈,我穿著紫色的外套,紅色的內襯衣,可漂亮了。當我出現的時候,太陽和月亮就成了害羞的新娘,披著朦朧的沙衣,非常好看。你們猜猜我是誰?我出現時會有什么天氣變化?
學生競猜,師點評、鼓勵。
學生說剩下的三種云,其他學生競猜,教師點評總結。
競猜結束,學生集體輕讀,想象四種光彩畫面和出現的具體天氣。
教師媒體顯示四種光彩圖,讓學生識別。
、蹖W習第4、5段烏云識雨雪冰雹天氣的(以表格的形式完成)。
討論探究:列出表格,從云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征兆五個方面填表。
教師先示范:
云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征兆積雨云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烏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組織學生活動,填寫表格。
檢查填表情況,提問后,媒體顯示表格: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云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征兆卷層云卷云聚集,向前推進像白綢幕蒙住天空高晴轉陰高層云卷層云越變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低將下雨雪雨層云高層云變得更厚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更低雨雪連綿積雨云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烏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四、教學小結
五、檢查反饋
1、諺語的搜集情況:
檢查后,教師多媒體顯示一些諺語供學生們參考。
2、檢測:
師讀第1段,學生閉眼聽,在頭腦中映現出千姿百態的云和天氣變化的畫面。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耪f出這一段中總領全文的中心句。
、普f出這段的結構。
⑶用具體的詞語和句子,描寫你見到的云天變化的圖景。
播放音樂──《故鄉的云》(多媒體顯示:碧藍的天空上,朵朵白云飄過,音樂響起)
六、深呼吸,放松,下課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一、學習并啟發學生運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教學重點:掌握總分結構順序及分類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教學時間: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出示小黑板、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二、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云”和“天氣”有著密切關系,看云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云和天氣的氣象 知識告訴我們的?
三、討論全文結構。
四、著重研究一、二部分層次及語言特色。
(一)講讀第一自然段
1、朗讀首句提問什么叫“姿態萬千”、“變化無!?
2、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
3、朗讀指出修辭手法?
4、這一節按什么順序寫的?
。ǘ┓治龅诙匀欢。
1、朗讀并背誦指出概括說明作用。
2、往往”、“常!眱蓚副詞起什么作用?
。ㄈ┰敿氀芯扛鞣N云同天氣的關系。
1、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形狀、位置、厚度怎樣,是什么樣天氣?
2、雨天的“招牌”呢?三種云的特點、高度、厚度、顏色在怎樣變化?
3、“改名換姓”、“躲藏”是什么修辭手法?
4、從積云到積雨云,則是夏天出現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變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歸納與第二節關系。
(四)討論如何根據云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1、云上有哪幾種光彩?(暈、華、虹、霞)
2、這些光彩特征怎樣?預示著什么天氣?
3、引用諺語有什么作用?
五、討論最后一段作用。
1、觀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后告訴我們局限性作用?
六、總結課文。
七、布置作業 :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篇13
1、知識目標: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
2、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人民的
本文安排在第二單元,學生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閱讀說明文的基礎,因此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難度不大;同時本文介紹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云和有用的識別天氣的方法,學生對此文
課堂活動說明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