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2、掌握云、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
3、培養說、想、綜合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表達,想像,概括的能力。
【教學難點】
運用教給的方法,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第三單元中,我們在朱自清的筆下,感受到了春天旺盛的活力,聽到了花開的聲音,嘗到了果實的甜香;我們還跟隨老舍的腳步,到了山青水秀的濟南城逛了逛,看到了濟南秀美的山水。今天我們再到大自然中走走,抬頭看看千姿百態的云,了解云的形態色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介紹云和天氣變化關系的說明文──《看云識天氣》。
二、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三、學習新課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整體把握文章。
⑴教師先明確說明文常見的結構:總分總的結構、總分的結構、分總的結構。
⑵組織學生活動,提問后媒體顯示結構層次圖:
總寫云是天氣的招牌,看云可以識天氣總
思路清晰白云識晴天
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云識雨雪天分
層次井然光彩識陰晴天
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總
⑶讓學生按照老師總結的三種結構,分析段與段之間、段的內部結構思路。
思考:
①第2~6段從哪兩個大的方面介紹看云可以識天氣?層次上有何特點?
明確:根據云的形態來識天氣。
根據光彩現象推測天氣情況。
思路清晰,層次井然。
②第2段和第3、4、5段之間是什么結構?
明確:總分結構。第2段先總述,第3~5段分別從象征晴天的云和象征雨雪天的云兩個方面說明云的形態變化和天氣之間的關系。
③第3段是怎樣的結構?
明確:分總結構。先分述四種象征晴天的云,最后一句總結。
2、合作探究:怎樣看云識天氣?
⑴跳讀課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種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種云,四種光彩。
學生回答,師歸納:
晴天的云: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
雨雪冰雹天的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
四種光彩:暈、華、虹、霞。
⑵采用不同的形式學習這三大種類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說、猜、填表)。
分組: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坐在南面的同學為南排組,坐在北面的同學為北排組。
分配學習任務:南排組主要負責完成白云識藍天的(第3段),北排組主要負責完成光彩識天氣的(第6段)。每組的同學在完成本組學習任務的同時,要兼顧另一組的學習。
具體要求:南排組學生把自己模擬成云,以自我介紹的方式說給大家聽。要求從云名、形態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五個方面說,要盡量說的生動形象。北排組同學要求以競猜的形式學習,一部分同學說出光彩的顏色、分布后,其他同學猜出光彩名、天氣征兆。
雨雪冰雹天的云(第4、5段),要求以圖表的形式,全班同學共同完成。
①學習第3段──晴天的云(說)
提學生讀第3段后,媒體顯示四幅晴天云圖,讓學生猜出云的名稱。教師示范說其中一種云后,讓學生說(一定要說出云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
教師示范說(由學生任選一種)。如說積云:我叫積云,像棉花團似的游蕩在兩千米左右的高空,成朵成朵的飄著,映著燦爛的陽光,四周散發出金色的光芒。我都在上午出現,午后最多,傍晚時消散。我出現時,不僅不會下雨,而且成為天空美麗的風景。可以想象,碧藍的天空下,我朵朵漂浮著,那是多么美的景致啊!你們喜歡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