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看云識天氣 教學設計
17.看云識天氣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層次美、語言美
2、培養觀察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3、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教學準備:
課件,收集諺語
教學過程:
一、簡介說明文知識
說明文知識小解
(一)定義:以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向人們介紹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二)說明文的特點: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以知識喻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三)說明文的分類
1、以說明對象為標準可劃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2、以表達方式為標準可劃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四)說明的順序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可以綜合運用。
(五)說明的方法常見的有八種: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詩文)。
二、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多媒體屏幕上出現千姿百態的云。(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
師:天上的云,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學生小聲議論各種云)
屏幕上出現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時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
師:云就象是天氣的“招牌”,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解讀這大自然的文字。
三、初讀感知
默讀:1、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什么?
2、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云和光彩?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并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請設計幾個表格并依次填寫。
四、演讀深究
1、明確任務:請大家任選一種云或光彩,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2、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在書上作記號。(教師巡視,氣氛熱烈)
3、小組合作交流,后課堂交流,同一組同學點評。(形成一個高潮)
(烏云彌漫,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這就是我——積雨云在作怪。我是由積云變化而來,當積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成了我。我有時惡作劇,還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大家認識我了嗎?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說的就是我——霞。我很美麗,常在清晨或傍晚出現,你知道嗎?當太陽照到天空,云層變成了紅色,我就又穿上美麗的紅衣裳……)
師: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云彩,明白了它與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樣我們對課文內容與層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五、實踐發現
聽了那么多云的自我介紹,我們對這些云所預示的天氣已經很清楚了。以往我們總習慣于聽天氣預報,今天我們也可以當一回小小的天氣預報員,根據云圖自己來預報天氣。預報之前也需要小組合作準備一下。因為既然是預報,事先肯定不知道會出現什么云,所以只要在非常熟悉每種云預示的天氣情況的基礎上準備好大致的預報綱要就可以了。預報時要盡量模仿天氣預報員的語氣、語調、動作、表情。也是5分鐘的準備時間,現在開始。
現在是氣象服務時間,想要了解未來的天氣趨勢嗎?讓我們來聽聽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