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3篇)
皇帝的新裝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通過人物的心理和語言體會封建統治者的愚蠢和虛偽,了解作品的豐富意蘊。
2、通過聯系實際生活,理解童話的想象和夸張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重點難點:
1、重點:體會封建統治者的愚蠢和虛偽,了解作品的豐富意蘊;
2、難點:理解童話的想象和夸張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同學們,謊話重復了一千遍,好像就變成了真話;錯誤重復了一千遍,好像就變成了真理。但是,真理依然在;有時候,它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所以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千萬不能隨聲附和、人云亦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世界,一同去感受《皇帝的新裝》的無窮魅力。
二、檢查預習:
讀了課文,你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皇帝?
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三、分析課文:
(一)這篇童話中到底誰是騙子?為什么?請緊扣文本說出理由。分析課文第10、12、21自然段。
明確:自稱是“織工”的兩個人是騙子,因為他們織不出那種“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的美觀,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的布,只是為了欺騙別人來賺錢。
此外,善良的老大臣、誠實的官員、皇帝、隨從等人也說了謊,他們都怕別人說自己不稱職或愚蠢。
提問:大家看,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隨員等都在自欺欺人,大家設想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呀?
介紹作品時代背景:這篇童話寫于1837年。18世紀末、19世紀初,丹麥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封建統治階級則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虛偽愚蠢之極。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安徒生根據西班牙一則民間故事改編了《皇帝的新裝》,把揭露的鋒芒直指封建統治階級的頭子,并無情的嘲諷了貴族、宮廷的丑惡行徑,深刻的解剖了當時社會的病狀。
作者圍繞“新裝”這個中心,極力寫出了皇帝、大臣、隨員、騙子相互欺騙的種種荒誕無稽的可笑行徑,無情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
(二)提問,這樣的社會里難道就沒有人說真話嗎?
師生共同分析課文第33自然段。
提問:“said”翻譯為“說”好還是“叫”好?
明確:翻譯為“叫”好。因為“叫”字反映了小孩子說這句話時是不假思索的,是沒有任何顧慮的。他看到了什么就說出了什么。他敢于說真話的表現和別人自欺欺人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提問:當這個小孩子說出了真話后,其他人有怎樣的變化?
提示:這三句話的內容基本相同,你能體會著三句話人物內心微妙的變化嗎?
分析最后三段的語言描寫。
明確:爸爸說,“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說明爸爸認同孩子說的話,但同時又為孩子擔心。
有人說,“有一個小孩子說他并沒穿什么衣服呀!”,說明這些人雖然也明知道皇帝沒穿衣服,但內心還是有點害怕,不敢直接說出來。
“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說。這說明最后所有的百姓終于覺醒了,敢于說真話了。
提問:作者為什么讓一個孩子最終說出了真話?
明確:作者讓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來揭露這個騙局,是啟示我們要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提問: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說:“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皇帝有怎樣的表現呀?
學生表演游行大典劇情。
明確:童話的特點就是通過想像和夸張來反映生活。
(三)童話是“從真實的生活里所產生的”(安徒生語)。
生活中有類似于《皇帝的新裝》的事例嗎?
大家聯系生活實際暢所欲言。
拓展延伸:
教師補充視頻資料《河北滄縣環保局長回應“紅色井水”:不等于不達標》,學生看視頻,評價河北滄縣環保局長的回答,反思現實。
四、結束語:《皇帝的新裝》的故事雖然已經過去了170多年,但生活中類似于這則童話的故事卻也不時上演,請珍惜自己的那份純真的心靈吧,愿它永遠像鉆石那樣明亮,愿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特別是面對選擇的時候,珍惜那一份純真!
皇帝的新裝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2
一、學生情況及教材內容、地位、作用分析
1、學生剛剛涉及“童話”要精要地向同學介紹這種文學體裁知識,要求學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這一領域的成就。
這種情節曲折的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但對童話的諷刺意義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師應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要獨立深思,各抒己見,對問題的認識一定要言之有據。
2、本課體裁為童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體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記敘文的基礎上采用擬人的方法、將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教育。所以這一課既是對記敘文鞏固,又進一步學習擬人、夸張等修辭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實際運用,對培養學生今后閱讀童話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課在本單元及本冊教材知識體系中處于重要位置。
二、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領會童話的諷刺意義。
2、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復述、讓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在思維訓練中,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表達力。
3、了解童話想象夸張是特點,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4、在“師生合作下,生生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領會主旨的深刻內涵,復述課文
難點:想象與夸張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四、教學計劃及方法
本課計劃二課時。
我們圍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貫穿教學過程,第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
1、討論法:課文中的某些問題我給大家設置了討論的機會,讓同學們合作體會共同學習解決問題的快樂,也能活躍了課堂氛圍。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新課標理念
2、演示法:這節課我還準備了一些圖片和電影動畫片段,以使大家復述課文時既能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又是很好的復述材料,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使大家感受到童話的魅力。
討論法和演示法將在第一課時實行。
3、講故事法:在復述課文時其它已經貫穿了老師的講和大家的講,使大家能在故事中學習知識。
4、模仿體驗法:課上我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一是讓大家感受課文情節以及人物的說話語氣,備表演之需,二是邊聽邊想問題,一舉兩得。
講故事法和模仿體驗法將在第二課時實行。
五、說教學過程
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貫穿全過程,安排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出課題
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來,以問題的形式這樣來導入的:
說起童話,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么你都讀過誰的童話?(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了,你們喜歡嗎?(喜歡)在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好,我們今天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我想大家也喜歡。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先讓大家把收集到的安徒生的資料進行交流;讓同學們對作者有一定了解后,接著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邊讀邊想,為這篇童話加一個副標題——一個怎樣的皇帝。
接著讓同學們討論發言,說出原因,讓大家在聽中,討論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皇帝有一定的認識。
(三)觀看視頻模仿表演。
為了讓大家能再次理解課文,感受童話的大膽想象和夸張,我們將播放了最后一部分展新裝的視頻。這樣的視頻放映是很好地利用了多媒體的條件,給學生創設了感性認識的豐富空間,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也豐富本節課的內容,更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模仿空間。
視頻的人物栩栩如生,假惡丑,真善美體現得淋漓盡致,更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貫穿于此過程,使學生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體會到童話作品的生命力
第一課時結束時
作業:
1、不改變本文原意,發揮大膽的想象,給原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2、在第一課時結束時,布置學生結合課文在第二課時進行情景表演。
角色:皇帝、小孩、爸爸、百姓
要求:抓住人物性格、神態、語言、表情自然
(四)自行復述,加深理解
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在第二課時開始時進行故事復述,使大家能在故事中復習上節所學知識。并在聽取他人對故事的復述中對課文有更多方面的理解
(五)情景表演
學生通過課后的表演排練,能主動積極的對課文內涵進行想象和理解;并通過表演進一步體會到童話作品的生命力。
表演之后進行學生點評和教師點評。
第二課時結束
六、效果分析
施教之功在于點撥、引導、啟發、這節課我們將盡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尊重他們,鼓勵他們,完成教學任務的“文”與“道”,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更得到能力訓練,陶冶心靈。
皇帝的新裝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背景
20xx年11月,我承擔了去德保縣支教的任務,為全縣的初中語文教師上示范課皇帝的新裝德保縣目前尚未使用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德保縣教育局希望能通過這次活動使該縣語文教師感受到新教改。
接到任務后,我感到壓力很大。我接觸課改也只是近兩個月的時間,一切都在摸索中。《皇帝的新裝》是一篇傳統教材,我自己就上過許多遍,以此篇作為公開課選題的人也不少,此外還有本課的教學VCD出售。如何上才能既有新意,又能在還在使用舊教材的農村孩子身上體現出新課改的精神,確實讓我費了許多心思。這次支教活動也促使我努力探索,積極實踐。
教學目的
《皇帝的新裝》一般是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現在只有一個課時,教學內容應任何取舍呢?根據童話的特點,我確定了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為教學目標,以想象貫穿教學的始終。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生活中神經正常的人是否會光著身子在大街上行走?當然不會。更何況一國之君呢?而在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卻有這么一位皇帝,赤身裸體參加游行大典,并得到而周圍的人從來沒有過的稱贊,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現在讓我們來學習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有關作者的簡介請學生看課文注解。
二、看題目想象。
題目《皇帝的新裝》,你覺得皇帝的新裝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能具體描述一下嗎?
三、聽課文錄音,進行想象訓練。(根據學生認知情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方法:不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在聽錄音時適時停頓,結合課文內容提出相關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學生的聽的能力,一部分內容由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騙子說用他們織出的布、縫出來的衣服具有怎樣的特性?揣摩皇帝聽到新裝具有這樣的奇怪特性后會怎么想?
2、想象一下這位誠實的老大臣睜大了眼睛仍然什么也看不到的情況下,面對兩個騙子的發問會怎么想,會怎樣說?
3、在兩位大臣看過布料后,這塊布料就成了所有人議論的焦點,他們會說些什么?
4、那些陪同皇帝看過布料的隨員們提出了什么建議?請你想象一下游行大典的情景。
四、感體感知課文內容后,問題探究:(根據學生認知情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你覺得童話中的皇帝是怎樣一個皇帝?表現在哪?
2、如果讓你為這篇童話命題,你用什么題目?為什么?
3、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皇帝的愚蠢、荒唐可笑的?
4、作者運用夸張和想象創造出這出鬧劇,本來一句話就可揭穿的騙局,為什么卻沒有人說真話?
五、想象能力訓練:
1、想象一下當小孩說出真相后,會出現什么情況?
2、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
六、總結學生想象的情況,布置作業。
教后反思
1、新課改,首先教師必須要有新觀念。按照新課標編寫的新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確了: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恢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大力倡導和形成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改變過去語文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發布權威結論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交流、討論,力爭使學生產生語文學習的親切感。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實際操作中,我努力去體現這種新思想、新理念,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創新精神。特別是對于傳統篇目,如果教師只滿足于自己過去怎么教,看看別人怎樣講,那是不可能創新,不可能上出個性的。很難想象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