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參考(精選3篇)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參考 篇1
第一單元 親近自然
【單元學習目標】
一、本單元以“親近自然”為主題,由五篇現代散文組成。這些課文通過對自然界山、水、風、雨的描繪,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自然、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大門。
二、通過多種方式的閱讀,體味和感受大自然的嫵媚與秀麗,領略它們的清新和雋永;還要掌握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方法,學習通過想象、聯想描述生活。
三、培養細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能力,體味自然,了解萬事萬物的語言及其生活習性,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基礎知識學習】 一、現代漢語的語言單位,由小而大,一般有這樣幾種:語素、詞、短語(詞組)、單句、復句、句群、篇章等。 二、語素:語言中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 三、詞: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 四、短語(詞組):由詞和詞組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教學安排】 《山中訪友》二課時; 《溪水》二課時; 《蘆花》一課時; 《你一定會聽見的》一課時;【每周一詩】 1. 《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2. 《山中問答》李白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3. 這兩首詩的體裁是什么?它們的韻腳分別是哪些?這兩首詩的體裁是七絕。 《約客》的韻腳是:蛙、花;《山中問答》的韻腳是:山、閑、間。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參考 篇2
單元知識概要
一、單元學習要點
1. 通過黃河、長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愛國情感的熏陶。
2. 同樣寫到長江、黃河,每一篇詩文抒發的具體思想情感各不一樣。
3. 感受不同體裁、不同手法、不同語言個性的各篇作品的表達特色。
4. 長江、黃河的自然特性與作品內容之間的關系。
5. 努力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表達你自己心靈之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事。
6. 交流最“不一樣”的新鮮詞句,鍛煉勇于當眾說話的能力。
二、課文復習概要
《長江》
1. 按照常規自行復習。注意這是一首散文詩,誦讀時要讀出詩的感情和韻味。還要注意到是寫黎明時分的長江,讀時應處理好語速和語調。
2. 朗讀全文,適當結合對詩歌感情的品味。最后讀一遍。
3. 準備復習“練習•探究”一、二,要求寫在筆記本上。要將主次先后考慮清楚,避免觀點含混不清。
4. 完成“練習•探究”四,并就第三題所提示的“重復出現”的一兩處,說說自己的看法。文中寫長江的“醒來”、“微笑”有多次重復,應注意聯想和想象的一致性。
《筏子》
1. 重點朗讀第3、4、5自然段和第9、10段,注意讀到描述性語段和說明性語段時,在輕重徐疾、抑揚頓挫上應有什么樣的區別。回答“練習•探究”一、二,將答題要點寫在筆記本上。
2. 朗讀全文一遍。注意是否做到描述性語段和說明性語段有所區別。講評之后,將3、4、5和9、10這五個段落輕聲讀一遍。
3. 討論 “練習•探究”三、四。討論第四題時,不要忽略了“大水車”的形象意義。
4. 就“詞句品味、積累”第1題,辨析一下如果將“濁浪排空”改為“巨浪排空”,把“膽驚心悸”改為“膽顫心驚”,是否更好?品味第2題中“安詳”用于筏子,有什么樣的意味,為什么?
《詩歌三首》 《運河與揚子江》 《江之歌》 《壺口與龍門》
本單元“比較•探究”的篇目,一類是詩歌,一類是散文,都富有感性和抒情的鮮明特點。重點訓練誦讀,盡可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圍繞“練習•探究”和“品味•積累”所提示的內容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應更有助于領會詩文的思想感情。要避免為比較而比較,為探究而探究。
1. 復習時要求將詩歌至少誦讀三遍。要求注意語速節奏和重音。
2. 分別獨誦和齊誦《黃河頌》和《長江之歌》。可結合“練習•探究”一、二進行。
3. 朗讀《當我死時》,注意句群之間的停頓與過渡,即避免將一行作一句讀。就詩句問疑。感受、了解詩歌獨特的意境和表現手法。
4. 復習《一條大河》時,思考:(1)教學設計>文章開頭寫在大院里看電影有沒有必要?(2)抒寫對《我的祖國》(“一條大河”)這首歌曲的無限鐘情,作者的記敘和描寫有多少層次?你最欣賞的是其中哪一“層次”?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9、10、11三個自然段。 (4)找來《我的祖國》的唱片,聽兩遍,感受其中美的旋律和韻致。
5. 書面完成“品味•積累”中的2、4兩道題。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復習參考 篇3
第一單元復習
一、掌握一批生字詞
1. 奇崛 叫囂 無濟于事 無可言喻 束手無策 枯瘠 粼粼 憩 qì息 融融泄泄 憂戚 躡手躡腳 引吭 鐸duó 飔sī憩 蹇jiǎn 雋 jùn (雋逸) juàn(雋妙) 枯瘠(kū ji) 犀利(xī lì) 豐腴(fēng yú) 盎然(àng rán) 皓齒(hào chǐ) 唾津(tùo jīn)
2. 造句: ①柔媚 ②束縛 ③爭妍斗艷 ④忍俊不禁
二、知道一點文學常識
《石榴》一文作者郭沫若,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四川樂山人。
《鶴群》作者江口渙,日本小說家、評論家。
《白鵝》的作者是豐子愷,我國著名的散文家、畫家。有“中國漫畫之父”之稱。
《海燕》的作者是鄭振鐸,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史家。
三、重溫閱讀語段
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一只小燕子。當春間二三月,輕颸微微地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無因的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白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時,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伸俐可愛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飛來,加入了這個雋妙無比的春景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的生趣。小燕子帶了它的雙剪似的尾,在微風細雨中,或在陽光滿地時,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聲,已由這里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再幾只卻雋逸地在粼粼如彀紋的湖面橫掠著,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那邊還有飛倦了的幾對,閑散憩息于纖細的電線上——嫩藍的春天,幾支木桿,幾痕細線連于桿與桿間,線上停著幾個粗而有致的小黑點,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圖畫呀!還有一個個的快樂家庭,他們還特地為我們的小燕子備了一個兩個小巢,放在廳梁的最高處,假如這家有了一個匾額,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來住了;第二年,我們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對,它們還要來住。
1.根據要求摘出選文中相關語句。(3分)
寫燕子的形體: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
寫燕子的動作: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聲,已由這里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
寫燕子的情趣:
2.從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與故鄉人家的親密關系?(3分)
3.按要求找出選文中優美的比喻,說說這些比喻句的好處。(5分)
⑴小燕子的尾巴:
⑵春天的細雨:
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滋味,它是依著它的胃口而選定的。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絲毫不茍。譬如吃了一口飯,倘水盆偶然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飲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侯,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等它吃過一口飯,踏著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當兒,狗就敏捷地跑上來,努力地吃它的飯。沒有吃完,鵝老爺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并且厲聲叫罵;狗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飯,再走開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時候,狗又敏捷地跑上來,這回就把它的飯吃完,揚長而去了。等到鵝再來吃飯的時候,飯罐已經空空如也。鵝便昂著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這時我們便替它添飯,并且站著侍侯。因為鄰近的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來蹲著窺伺了。鄰近的雞也很多,也常躡手躡腳地來偷鵝的飯吃。我們不勝其煩,以后便將飯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遠去,讓雞、狗偷飯吃。然而它所必需的盛饌泥和草,所在的地點遠近無定。為了找這盛饌,它仍是要走遠去的。因此鵝的吃飯,非有一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8.“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文中所寫的哪些地方常使我們發笑?(3分)
⑴
⑵
⑶
9.說鵝吃飯“真是架子十足”的原因是 。(2分)
10.找出文中描寫白鵝吃飯時的比擬句,品味其形象性。(3分)
11.課文語言風趣幽默,請舉一兩例。(4分)
12.選文主要寫鵝吃飯的情形,請概括其特點。(3分)
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麗,那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跡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烈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刺變為中國式的金盅,殷、周時代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銹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得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有朋友從昆明回來,說昆明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1. 概括3、4、5段的內容:
2. 聯系文章表達的中心理解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色的花”。
在文中的含義:
3. 第六段首句反問以后,緊接著說“它會笑你呢”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一句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4. 本文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作者借石榴要表達什么樣的感情?第二段運用了什么寫法?其表達作用是什么?
5. “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
6. 理解“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的含義:
7. 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選定一些事物),寫一段詠物寓理的話。
[示例]壁燈: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發光。
浪花:
信鴿:
松柏:
螺絲釘:
參考答案:
1石榴花的形態美和精神美。(3段)石榴花骨朵成長演變的過程。(4段) 單瓣花成長演變的過程。(5段)
2作者最喜愛石榴的花,因為它既有形態美,又有精神美——面對驕陽的直射毫不避讓,敢于抗爭。由此引出對單瓣和雙瓣花的贊嘆,并把它視為“夏季的心臟。”
3這是用擬人手法,既生動活潑極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與“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前后照應。
4寫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感情:贊美那種英勇無畏的品格和敢于斗爭、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對比,從而突出了石榴的“個性特色”,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
5這里連續運用反問、比喻,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石榴花開放成長過程中形態色彩的變化,巧妙地贊譽了它的形態美和靈秀美,使讀者由衷地產生喜愛和贊美石榴花的感情;
6比喻、形象地地了石榴熱烈、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內在特征”
7略